原標題:
11月,葡萄在三亞熟了,在崖城種植基地,一串一串葡萄,晶瑩剔透,猶如寶石。經過3年試驗,海南已經具備商業化種植葡萄的條件,將改寫教科書關於“海南為葡萄栽培非適宜區”的傳統説法。
11月15日-17日,省農幹校在三亞市舉辦葡萄栽培技術培訓班,來自全省各市縣40多位農民參加,為今年年底實現葡萄商業化種植做好準備。
2012年-2014年,海南省在海口、三亞、文昌、澄邁、陵水、白沙、屯昌、昌江、東方等9個市縣設了11個葡萄試驗示範基地,共210畝,試種10個品種。經過3年的努力,已經初步總結出瓊北、瓊南兩個氣候區葡萄一年兩收栽培配套操作技術,並篩選出6個適合在海南規模化種植的優良品種。
省農業廳總農藝師黃正恩介紹,原來教科書説海南屬於南方多雨區,為葡萄栽培非適宜區。20多年來,在海南試種葡萄的人一直沒有間斷過,雖沒有成功,但是積累了許多經驗和教訓。這次成功,就是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突破了影響海南種植葡萄的生理代謝失調、營養積累不足、病蟲害嚴重等三大技術難題,提高了葡萄商品率,降低了種植成本,實現了商業化種植的條件。
三亞葡萄試驗基地負責人李家芬介紹,經過試驗,紅巴拉多葡萄品種一年可採摘3批,巨峰、夏黑等品種口感非常好,一年可採摘2批。産量平均每年每批畝産在1500斤以上,成本也不高,如果農民種植,不計土地和人工費,第一年成本為6000元/畝,第二年以後,每畝在3000元左右。
“隨著葡萄設施栽培技術和破眠催芽技術等配套技術的不斷成熟,加之海南充足的光熱資源,可在海南實現一年四季均有葡萄上市,特別是可以填補12月至次年2月的葡萄上市空窗期。”黃正恩説。
“冬季葡萄價格高,現在的售價已經達到15元/斤,春節期間可達25元/斤。”李家芬説,如果一年采收夏、冬兩季葡萄,每畝年産值可達3萬-5萬元,利潤在2萬-4萬元,發展前景可觀。
今年12月,海南省將正式實現葡萄商業化種植,預計在5年-10年內,海南省葡萄生産面積可達2萬-3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