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河南發展超級雜交稻潛力巨大

三農 河南日報 2014年11月19日 08:4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11月17日8時,河南農業大學大禮堂內已座無虛席,過道上和禮堂門口擠滿人,學生們渴盼的不是娛樂明星,而是能一睹“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風采,近距離聆聽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講座。

  8時30分,84歲的袁隆平精神抖擻,步履穩健地邁上主席臺,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此次是袁隆平第二次來河南農業大學講學。

  看到河南新變化非常高興

  “今天我再次來到河南農業大學,看到學校和河南的新變化,我非常高興。”袁隆平説話聲音洪亮。

  “光山縣現代農業試驗區是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戰略合作的重要內容,此項目也將成為河南超級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新典範。”袁隆平仍掛念著大別山深處信陽光山縣種植的稻田。

  因為超級雜交水稻,袁隆平與信陽結下不解之緣。2008年,信陽市政府聘請袁隆平為高級顧問,袁隆平也將畝産800公斤第二期超級雜交水稻攻關項目和畝産900公斤的第三期超級雜交水稻攻關項目先後定在信陽試驗。

  今年9月,在光山縣,由袁隆平院士團隊與河南農業大學科研團隊共同建設的現代農業試驗區取得了萬畝區平均畝産733.8公斤的優異成績。“這個成績在全國都是少見的,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對水稻大面積增産具有很強借鑒意義,第一年就取得這樣的成績很不簡單!”袁隆平説。

  袁隆平説:“河南自然條件優越,適合水稻生産,只要水利過關,河南發展超級雜交稻的潛力和希望都很大。這次示範成功,不僅對河南有示範意義,還將影響著全國超級雜交稻的生産。”

  提前一年實現畝産千公斤目標

  “我國超級雜交稻第四期畝産千公斤的目標已經實現了,今年已經通過了農業部驗收,比計劃提前一年實現。”在報告會上,袁隆平介紹了我國雜交水稻的進展。

  袁隆平説,第一期超級稻是1996年至2000年,計劃指標畝産為700公斤,2000年如期實現;第二期超級稻是2001年到2005年,2004年就提前實現畝産800公斤的計劃;第三期超級稻是2006年至2015年,2011年湖南省試驗田達到了畝産900公斤,2013年提前啟動了指標畝産1000公斤的第四期超級稻,並於今年實現了突破。

  這個目標實現後,袁隆平透露了下一步計劃,他已向農業部、科技部建議立項第五期超級稻,産量指標為平均畝産1026.70公斤。

  水稻産量有沒有止境?袁隆平説,雖然現在水稻的産量已經很高了,但是理論上水稻産量的潛力還很大,最高每畝可達1500公斤,計劃2020年前實現,爭取三年之內取得突破。

  談及水稻高産和優質的關係時,袁隆平表示,兩者不是對抗性矛盾,我一直以來所堅持的原則是,優質不能以犧牲産量為代價,既要高産也要優質。

  袁隆平説,奪取超級雜交稻高産,必須要有良種、良法、良田和良態的配套。而良態指的就是氣候條件,目前已經具備各方有利條件,雜交水稻實現大面積畝産過千公斤前景光明。

  “有一次,一新聞媒體代表團在參加宴請時,有兩位女士對超級稻米飯讚不絕口,連吃兩三碗。還有一個企業家吃飯結束後,沒有帶海鮮食品,而是讓服務員打包帶超級稻米飯給家人吃。”袁隆平講完這個故事,台下聽眾掌聲陣陣。

  袁隆平建議,我國超級稻在國際上佔絕對優勢,國家應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我國的龍頭種業走向世界。

  袁隆平明年在河南招收碩士和博士

  在講到做科研時,袁隆平希望大學生們不要怕失敗。“怕失敗,就最好不要去做。”袁隆平坦言,“我在找雄性不育株的時候經歷了很多挫折,幾經起落,但是我不斷從失敗中學習,依靠執著的信念,終於將那些過往的絆腳石變成墊腳石。”

  袁隆平寄語農業科研人員和未來立志農業的年輕一代大學生,要不怕吃苦,走進實踐中去。科學研究的本質就是要創新,找新目標,走新路子,執著的信念加上可行性研究才能做出成果。

  袁隆平對河南厚愛有加,自2015年起,袁隆平將在河南農業大學招收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