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白袋種子”千萬不要買

三農 農民日報 2014年11月18日 13:4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上圖:黑龍江省嘉蔭農場20隊大戶孫新安對比“白籽”與正規種子種出的玉米。

  下圖:黑龍江省嘉蔭農場20隊王佩鳳展示銷售商與農戶簽訂的合同。

  編者按

  農事繁忙,農人辛苦,唯有豐收的喜悅能夠補償,但是假劣種子卻讓他們白忙一年,遭受經濟與精神的雙重打擊,假劣種子之害令人憤恨。作為受害者追討損失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不論什麼原因都不去購買、種植假劣種子,本文中購買、種植“白袋種子”農戶的慘痛教訓當成為大家的前車之鑒。

  本報記者王澎文/圖

  “白袋種子”又稱“白籽”,主要指未經正規廠家包裝或包裝上不帶有生産廠家商標、産品標識及品種審定標識的種子。這類種子的價格普遍低於帶有正規包裝和産品標識的種子,更有甚者,某些“白籽”的售價只有同品種正規種子的1/3。

  每晌地減産一半

  有些農戶為了降低購種成本,鋌而走險,購買並種植了“白籽”。黑龍江省嫩江縣嫩江農場的農戶王長江同親家在內的三戶共同種植了約60晌(1晌等於15畝)號稱是“德美亞一號”的“白籽”種子。10月29日,眼看別人家都在抓緊收穫玉米,王長江和親家卻犯起了愁。“別人的田裏,一晌地最少打10噸糧食,而我的地連5噸都到不了,而且碎粒很多,根本賣不上價錢。”老王告訴記者,“每晌地最少減産一半,損失在1萬元左右。”

  看著田裏參差不齊的玉米,老王既懊惱又悔恨:“由於去年行情不好,賠了一些錢,今年的貸款沒能及時辦下來,租地租晚了,沒趕上農場統一購種,後來,村裏有一個人,説可以聯絡到‘德美亞一號’的‘白籽’,比種子門市的價格便宜,同時寫了保證書,保證種子沒有問題。”就這樣,包括老王在內的三戶農民,以每斤12元的價格購買了3000斤“白籽”,比“德美亞一號”門市店的統一零售價每斤低了8元。

  購種時省了3.2萬元,在收穫時卻損失了近60萬元。這筆賬讓老王后悔透了:“以後就算不種地也不能再買‘白籽’啦!”老王和另外兩戶農民雖然向公安局報了案,但是損失也無法完全挽回了。“公安局領著專家來地裏看過了,測産結果是減産50%,這些玉米明擺著就是假種子種出來的,但是專家目前還不能開據書面證明。”老王正在盤算著怎麼向法院起訴。

  種“白籽”就是“揀芝麻丟西瓜”

  與王長江相比,另外一位老王的遭遇更慘。同樣是嫩江縣嫩江農場種植大戶的王清玲,一提起他今年種植的400晌玉米地就開始發愁——到了收穫季節,王清玲的玉米田比緊鄰的玉米田減産近40%,每晌地損失約8000元。“當初就為了省些買種子的錢,沒想到結果是這樣。”王清玲懊惱地回憶著,“村裏一個熟人介紹我到寧安縣的一個村裏買種子,説保證是‘德美亞一號’,每斤只要6.9元,算下來比去縣裏的種子經銷店買能便宜2/3呢,400晌地能省個小30萬元錢。”“揀了芝麻丟了西瓜”的王清玲怎麼也想不到,秋後一算賬,他不但沒省錢,還賠進去350余萬元。

  現在,更讓王清玲發愁的是,他這片玉米地收割了,就等於沒了證據,無法追償,而不收割,蓋雪之後損失會更大。

  有合同也不能買

  “種子種下去後,在苗期時苗勢就特別弱,遠差于同村別人種植的‘德美亞’,而且腐爛的種子特別多,芽率特別低,很多需要補種。苗期過後,整片田的玉米參差不齊、有高有低。結棒兒的時候,一個坑兒裏有4個小棒兒,成熟的玉米棒長度連‘德美亞’一半都沒有,容重比非常低,品質很差。兩塊不同種子的地壟挨著壟,地挨著地,明顯不一樣,肯定是種子的問題,不會是管理的問題。”10月30日,黑龍江省嘉蔭農場20隊大戶孫新安向記者訴説著,“現在全隊有60多晌地都是這種情況,減産得在50%~60%之間。”

  當記者問購買這些種子商家有無保證時,20隊的王佩鳳拿出一張按著手印的合同説:“這是賣種子的人跟我們簽的購種合同,上面寫著‘出現質量問題他負責’。後來還跟我們簽了一個賠償合同,説一晌地賠償5000元,10月底結清,現在都30號了,一分錢也沒給我們。”

  據了解,20隊這60多晌地的種子,是以賒銷每斤13.5元、現款購種每斤13元的價格買來的,比正規種子經銷店的價格低了1/3左右。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所有正規種子公司生産的種子不管是否經過包衣,種子外包裝上都應該帶有生産廠家、産品商標及品種審定標識,所謂的“白籽”和“白袋種子”肯定都是有問題的種子。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