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精心包裝的金刺梨。
楊恩源種植的金刺梨品質很好。
面對滿山的金刺梨,楊恩源愁腸百結。
刺梨是貴州特有的優勢資源,號稱“維C之王”、“三王之果”(維C、維B、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最高),營養豐富,且具有防癌、調節免疫功能、抗細胞突變、延緩衰老等作用,對鉛中毒、心血管疾病、腸胃炎等也有很好的療效。
金刺梨原名無籽刺梨,是普通刺梨的近緣種,隨著種植面積的猛增,金刺梨食用方法的開發,市場的開拓,品牌的打造,加工能力的擴大等,都迫在眉睫。
11月4日,普定縣馬官鎮屯院村,楊恩源的金刺梨基地,綠色的刺梨樹上,結滿了串串黃色無籽刺梨。
這是楊恩源種植金刺梨的第3年,首次大量挂果。面對遍地豐收的金刺梨,楊恩源沒有喜悅,反而憂愁百結。
“2012年,全縣號召發展金刺梨産業,我當年就種植了500畝,今年畝産量達1000斤左右,總産量約50萬斤。”楊恩源説。
2011起,安順市把無籽刺梨作為當地特色産業推廣,西秀區、普定縣、平壩縣等地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今年,挂果、盛産面積日趨增加,産量增加,但銷售單價猛降,銷路成難題,種植大戶楊恩源愁腸百結。
楊恩源沒有坐等,已派人帶著刺梨樣品上貴陽、重慶、成都等地聯絡銷路。
在基地的路邊,他們還擺起了攤,向路過的車輛兜售金刺梨。
楊恩源的女兒把新採摘下來的金刺梨,裝入塑料菜筐中,用另一個菜筐蓋住,雙手捏緊,上下搖晃幾下,滿身刺的果子,如同拔光毛的雞,瞬間就光了……
“金刺梨的刺很好去掉的,而且果子裏沒有籽……”她將去刺的果了給過客品嘗,賣力地推銷金刺梨。
楊恩源在外經商多年,2008年,回到原偏陽村當村主任,2012年,全縣號召發展金刺梨産業,楊恩源辭去村主任職務,流轉土地500余畝,一心一意發展産業。
去年,果樹少量挂果,他又擴種了200多畝,總種植面積達700余畝,不僅花光了積蓄,還欠了當地信用社以及親朋好友上百萬元的外債。
經他精心管理,刺梨長勢良好,才3年齡的果樹,畝産量就達1000斤左右,結出的刺梨果,單個兒大,顏色金黃。
望著金燦燦的刺梨,楊恩源指望著銷售完後,能還清大部分欠款,去年每斤金刺梨售價10元以上,而今年的銷售價不及去年一半,銷路還不暢通,楊恩源鎖緊眉頭。
“希望政府推廣産業,重視種植的同時,重視開發食用方法,加大宣傳,讓全身是寶的金刺梨,家喻戶曉,引進加工企業,做種植基地的後盾。”楊恩源説,“面對複雜的大市場,農戶無力創品牌,無力開拓市場,沒有穩定的市場,一個産業難以健康發展”。
種植、護理一畝金刺梨的成本幾何,刺梨的成本價是多少,諮詢種植大戶,得到的只是“一頭霧水”。
前幾年,金刺梨因産量少,價格高,面對今年的單價,種植戶普遍心理“落差”大——楊恩源對批發價的心理價位是每市斤6元。
據介紹,目前,普定現在金刺梨挂果面積數千畝,很多種植大戶面臨和楊恩源一樣的銷售難題,當地市場上,金刺梨銷零售價降至10元3斤左右,批發價更低。
除了普定,安順市各地上萬農戶種植金刺梨,全市種植面積已超10萬畝,同樣面臨“增産減收”的尷尬。
為打開金刺梨市場銷路,政府部門也一直想方設法,絞盡腦汁——高速公路上,“安順金刺梨,全國唯一”的廣告牌多了;管理部門職工、合作社負責人走南闖北,參加各種林、農産品推介會,推銷金刺梨;註冊商標、申請國家地理標誌産品;帶著果子到貴陽搞推介活動,免費贈送……
此外,該市還引進兩家加工企業,分別落戶在普定和關嶺,因商標、QS認證手續尚未健全,明年才能正式投産,目前根本沒有能力“消化”農戶種植的金刺梨。
安順市林業局副局長、刺梨産業辦主任張凱表示,金刺梨是一個全新的産業,在種植、銷售、加工以及食用方法的開發上,還在不斷探索、完善,一個産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各環節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堅持。
顯然,如何讓遍地的金刺梨變成真正的“金”,對政府、企業、種植戶以及整個産業,提出了考驗。
記者手記
市場有多遠
無籽刺梨,一種比拇指稍大的小果子,因為既保留了刺梨營養豐富的優點,又具有無籽、脫刺方便、口感好的特點,被很多人看好,視作地方特色産業發展的一支新銳奇兵。
人們將它命名為“金刺梨”,因為它與山區群眾的致富期盼聯絡在一起。金刺梨,預示著好收益。
2011年,無籽刺梨作為特色産業,在西秀、平壩、普定、鎮寧、關嶺、紫雲等地推廣種植,當年種植面積超過5000畝。地方政府還規劃,“十二五”內,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把小刺梨發展成大産業。
2013年,首次批量上市的金刺梨如願火了一把,在市場上賣到了20元一斤。
無籽刺梨真的成了“金”刺梨,種植戶賺得盆滿缽滿。
今年,3000萬斤金刺梨豐收,楊恩源等眾多種植戶卻愁雲籠罩:金刺梨,往哪銷?
針對金刺梨滯銷問題,政府竭盡所能,四處奔波,幾天裏賣出了100多萬斤金刺梨。更多的果子,挂在樹枝,採還是不採——取決於市場有多遠。
金刺梨産業,迎來了嚴峻考驗:如何縮短與市場的距離?
不只金刺梨,許多特色産業,現在或不久的明天,也可能面臨這樣的考驗。
而我們很多産業報道中,關注最多的,也往往是生産環節——市場,再次給我們上了生動深刻的一課。
好收益,一定要有好市場。
好産業,一定要有好規劃。
誠如不久前,省有關領導在平壩縣、西秀區調研時強調的,發展金刺梨産業,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忌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