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湖南“早秈晚粳”推廣前景好

三農 湖南日報 2014年11月17日 10:0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全省21個 “早秈晚粳”示範點産量高、米質好,泉塘子、永安粳稻百畝片實測畝産超700公斤

  11月10日,農業部在我省啟動“早秈晚粳”示範,普遍展示出增産、增收的良好效果。據省農委組織的專家驗收,泉塘子、永安粳稻百畝示範片,畝産實測均超700公斤。

  眼下,晚稻大面積收割完畢,全省21個 “早秈晚粳”示範點是最遲收割的晚稻。11月9日,省水稻專家組來到瀏陽市永安鎮坪頭村,從百畝粳稻示範片中隨機抽取3丘,採用聯合收割機實割測産。今天的驗收結論顯示,去除水分和雜質,平均畝産為719公斤。

  專家組此前還對湘潭市雨湖區泉塘子的百畝粳稻示範片進行驗收。作為晚稻栽培的“甬優12”,平均畝産為715.08公斤,最高丘塊畝産達786.25公斤。

  省農技推廣總站站長姚正昌介紹,除永安、泉塘子外,其餘19個“早秈晚粳”示範點,均普遍表現出産量高、米質好,農民每畝增收400元左右。

  與秈稻相比,粳稻生長期更長。6月中旬種谷下泥,7月15日左右移栽,11月上中旬收割,生長期接近150天,比秈稻多出半個多月。對種田大戶而言,種植部分粳稻,有利於錯開熟期,收割請工更容易。

  寒露風始終是困擾我省晚稻大面積高産的難題。推廣粳稻,更耐寒露風,有利於我省湖區、丘陵區大面積奪高産。從收購價格看,粳稻高出秈稻10%以上,粳米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更受消費者青睞。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