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新疆“沙産業”助農民致富

三農 新疆經濟報 2014年11月15日 10:2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疆,沙漠面積達42.1萬平方公里,佔了新疆國土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庫木塔格沙漠三大沙漠以及一些面積較小的沙漠分佈在天山南北,長久以來,居住在這些沙漠邊緣的人們經歷了從與沙抗爭,到與沙共存的過程。

  近日,在2014年全區防沙治沙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公佈了一組數據——自治區沙化土地年擴展速度由104.2平方公里下降到目前的82.8平方公里;142萬畝沙漠特色經濟植物種植也帶來豐富的沙産業産品,每年沙産業總産值近41.7億元。

  近年來,自治區防沙治沙工作緊緊圍繞“改善生態、改善民生”這個核心任務,著力解決危害群眾、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沙害”問題,通過發展沙漠地區特色經濟植物、沙漠旅遊業服務業等産業,不僅改善了當地群眾生存環境,還變沙為寶,將“人沙相爭”轉化為“人沙共舞”。

  萬畝黃沙變“黃金”

  瑪納斯縣六戶地鎮,3000畝的沙産業示範園的建立引發了當地農民發展特色沙漠種植産業的熱潮,新栽植的紅柳,隨風搖曳的甘草,成了沙漠裏的一道道獨特的風景。

  這座沙産業示範園的建立,還要從去年説起。去年秋天,六戶地鎮組織了10多名村民到甘肅、內蒙古、山東等地考察沙漠種植産業。

  通過考察,村民們發現這些地區的氣候、溫度、地質條件與鎮裏相當,但收入都不錯,與鎮裏的領導一合計,沙産業示範園就此建了起來。

  今年年初,作為10多位考察成員之一的竇永福一口氣投資了30多萬元,在沙包裏種植了400多畝梭梭接種大蕓,同時鋪設了高壓滴灌設施。大蕓的種植一般要兩三年後才能見到“收成”,而眼光長遠的竇永福正是看中了種植大蕓的長期效益。“一年收穫兩季,一年只需澆一次水,不需要任何的田間管理,既省心又賺錢!”他笑著説。

  目前,六戶地鎮的沙漠種植産業已經全面鋪開,已成功建成大蕓接種示範園3個,面積達到1200畝;甘草示範園1個,面積200畝,通過沙産業示範園帶動全鎮沙産業的發展。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有沙漠環境的疆內縣市都開始開闢沙漠特色經濟植物種植這塊陣地,天山南北大大小小的沙漠,成了當地農牧民的一個個“聚寶盆”,僅在今年,我區就新增沙漠地區特色經濟植物種植面積11萬畝。

  目前,新疆沙漠地區特色經濟植物大蕓、釀酒葡萄、沙棘、枸杞、沙漠玫瑰、甘草、黑加侖等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全區已達142萬畝。

  産業鏈條不斷延長

  與六戶地鎮這個剛剛加入沙漠種植産業的“新成員”不同,在和田地區,沙漠種植産業經過十來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沙産業鏈條。深秋時節,和田地區于田縣奧依託格拉克鄉數千畝人工栽種成林的紅柳迎風搖擺,像沙漠與綠洲之間的一道屏障,固定著沙土不能再向村民居住的環境“前進”一步。在這道“屏障”的下方,紅柳的根部,粗如成人手臂般的大蕓已然成熟,村民們都迫不及待地挖出大蕓,“挖”出今年豐碩的收入。于田縣用紅柳接種大蕓的“歷史”已經有15個年頭,早在2000年,于田縣便成功地在紅柳根部種植大蕓的試驗中獲得成功,從此以後,大蕓的種植遍佈縣裏的各個鄉鎮,目前,于田縣有大蕓種植面積128976畝,接種面積63000畝,年總産量4095噸,年總産值3890.3萬元,根據縣裏規劃,到2020年紅柳大蕓面積最終將達到20萬畝。如此龐大的大蕓産量,銷向何方?早在2002年,這個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蕓作為自然生態中一種罕見的名貴中藥材,藥用價值極高。2002年,由台灣杏輝醫藥集團公司——杏輝天力(杭州)藥業有限公司、北京大學中醫藥現代研究中心及于田縣紅柳大蕓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和田天力沙生藥物開發有限公司。

  多年以來,該公司在生産經營過程中與當地的大蕓種植戶簽約了訂單業務,保障了農戶一年到頭的辛苦勞有所得。近三年來,僅大蕓一項,于田縣農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60元;該公司和農戶種植生産及加工、研製的大蕓原材料、大蕓切片、大蕓天參膠囊等産品現已遠銷國內外大中型城市,年銷售收入3000萬元。

  從2009年起,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把沙漠化治理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當地技術人員開始摸索在梭梭根部接種大蕓。眼下,且末縣在治沙林中成功套種大蕓、紅棗、打瓜等經濟作物,試種沙柳、沙棘等10多種沙生植物。

  沙生植物的成功套種,使民營企業參與治沙工程建設的積極性也愈發高漲。目前已有7家民營企業正式進駐沙漠,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兩億元,且末縣在沙漠邊緣探索出一條以生態産業養生態工程的可持續發展路子。截至2014年8月,且末縣河東治沙基地試種了紅棗、枸杞、甘草、沙棘、沙漠玫瑰等經濟作物5200畝,人工接種梭梭大蕓總面積達到兩萬畝。

  新疆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積24萬平方公里,廣大沙漠地區有豐富的光熱資源及獨特多樣的物種資源。目前,我區已初步形成了以灌草飼料、中藥材、經濟林果等為重點的沙區特色産業,開發出了飼料、藥品、保健品、果品等一大批沙産業産品。

  此外,沙産業鏈的觸角還延伸到了沙物質建材等新興産業。2011年,和田縣引進的內地兩家大型建材企業,生産以沙為原料的輕質磚、空心磚、保溫等新型墻體材料及配套附屬設施,目前年産沙磚40萬立方米,年産值可達7340萬元。目前全區沙産業深加工企業93家,年加工能力118萬噸,年總産值36.5億元。

  大力開發沙漠觀光旅遊業

  今年9月,鄯善縣庫木塔格沙漠公園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國家沙漠公園”,與其他8個新疆沙漠公園一起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沙漠公園。

  沙漠公園升級為“國字號”,代表著新疆沙漠地區發展思路的進一步轉變——通過大力開發沙漠觀光旅遊業,不僅可以彌補沙漠地區經濟發展的短板,還能更好地拉動當地旅遊業和周邊産業發展,使之成為特色優勢産業,促進當地農牧民增收。

  在位於鄯善縣的沙漠植物園內,遊人不時地傳來一陣陣驚呼,並拿出相機拍照。這些生長于沙土之地,有別於其他植物外觀的沙漠植物“成功”地拴住了遊人的好奇心,他們一步三回頭,不時地嚮導遊詢問植物的名稱。

  在距離庫木塔格沙漠550公里遠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駝鈴夢坡沙漠生態旅遊景區的所在地。

  這個佔地面積1000公頃的旅遊區是一片原始、粗獷、一望無垠的沙漠,梭梭、胡楊、紅柳、三芒草、沙參、大蕓、大黃等24科89屬149種沙生植物在這裡安家。

  作為一個集大漠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為一體,融合旅遊、休閒、療養、探險、餐飲、娛樂、考古功能的大型綜合性旅遊景區,在今年國慶節期間駝鈴夢坡引發了“沙漠遊”的熱潮。景區“十一”期間接待遊客達3萬人(次),旅遊門票收入147萬元。

  近年來,我區沙漠旅遊等特色産業快速增長,目前全區沙漠觀光特色旅遊企業共61家,年總産值0.9億元,“沙漠遊”已成為新疆旅遊産業的新增長點。

  自治區林業廳廳長艾則孜·克尤木表示,改善生態是防沙治沙根本任務,改善民生則是防沙治沙的主要目的。大力發展沙漠地區設施農業、以沙為材料的建材業、以沙漠地區獨特景觀為依託的沙漠旅遊業和服務業,可解決就業促進增收。(記者 劉翔)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