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科學施肥的內涵

三農 農民日報 2014年11月06日 08:5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科學施肥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如何正確認識肥料的作用、施用的現狀和發展的方向,可以用“必須、必然、必要”這3個詞來概括。

  第一,施肥是必須的。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4畝,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沒有化肥的投入和單産水平的提高,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是不可想象的。專家測算,在一定的優良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條件下,化肥施用對糧食增産的貢獻率在40%以上。2013年與2003年相比,我國糧食産量增加了3425億斤,蔬菜産量增加了1.95億噸,水果增加了8000萬噸。這些成績的取得,科技的進步、單産的提高是關鍵。其中化肥的投入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化肥,不能簡單把化肥“妖魔化”。

  第二,推進科學施肥是必然的。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關鍵是轉變資源利用方式。就肥料而言,就是要做到投入與産出的效益最大化、生産與生態的協調最優化。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科學施肥是必然的選擇。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們開展增施有機肥,推廣應用氮肥、氮磷肥配合施用;80年代至90年代末,我們提出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開展了平衡施肥、配方施肥工作。從2005年起,我們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實施了測土配方施肥項目。這個項目已累計投入85億元資金,覆蓋2498個縣,在促進作物産量和農民收入“雙增”,生産成本和資源消耗“雙節”,加速施肥結構和肥料産業結構“雙優”,推動科學施肥水平和肥料利用率“雙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通過科學施肥來解決化肥使用問題是必要的。目前,我國化肥利用率比發達國家低20個百分點。這些問題的成因比較複雜,有些是技術方面的,如機械施肥、化肥深施技術落後;有些是體制方面的,如小農生産沒有科學施肥意識;有些是産業方面的,如化肥産業結構不符合農業生産實際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必需深入推進科學施肥,調減化肥用量、優化施肥結構、改進施肥方式。

  科學施肥的概念非常好,但是推進科學施肥需要樹立正確的理念,把握其內涵。從技術的機理和工作的目標看,科學施肥重點和關鍵是實現“增産施肥、經濟施肥、環保施肥”。

  所謂增産施肥,就是要把增産作為施肥的首要目的。要根據土、肥、水資源的時空分佈規律,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土壤供肥性能、肥料增産效應和作物需肥規律,在最佳時期,用最佳方法,精準合理施肥,充分滿足作物生長各個階段對養分的需求,努力使作物獲得最高産量。

  所謂經濟施肥,就是要把效益作為施肥的評價手段。農業生産是一個自然再生産和社會再生産相互交織的過程。作為經濟活動,一定要重視投入産出比。要根據不同的地力狀況、不同作物、不同生長髮育進程,制定科學施肥的方案,以最少的肥料投入獲得最高的經濟産出。

  所謂環保施肥,就是要把生態作為施肥的重要考量。肥料施用適當,不僅能提高産量效益,也能改良土壤,改善環境質量;施用不當,也會污染環境。要綜合考慮施肥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通過科學、合理、高效施肥,發揮施肥的環保功能,減少施肥對環境産生的負面影響。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提供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