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留守村民不甘寂寞創業鄉村遊

三農 京郊日報 2014年11月03日 08:5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京郊日報訊(實習記者趙晨蕊)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山區農村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農村自身發展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可面臨同樣問題的門頭溝區清水鎮西達摩村,留守村民卻不甘寂寞,激發了創業熱情。近十名“50後”、“60後”的中老年村民搞起鄉村遊,在村辦民俗企業中當上了“産業工人”。在剛剛過去的雙休日裏,接待遊客數百人次。

  早在4年前,煤炭開採是西達摩村的主要經濟來源,村裏年輕人大都在村內從事煤炭相關行業,收入頗豐。“那時候,靠挖煤,村民年人均純收入2萬元以上。”曾經的挖煤工、如今搞民俗遊的村民艾宏園説,響應全市産業結構調整號召,村裏的煤礦關閉後,原有的以煤炭為主的産業鏈被打斷,煤炭運輸業、商貿業急劇萎縮,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和就業渠道被阻斷,村裏的年輕人紛紛離開村莊,到城裏務工,留守村裏的多是中老年人、婦女和孩子。

  正值新農村建設重要時期,村裏年輕人外流進城,村內剩下的多為老弱病殘幼。看著越發冷清的村莊,村支書馬廣林覺得必須借助山村裏的自然環境優勢,發展民俗旅遊業,壯大經濟。馬廣林説,建設新農村,不能等、靠、要,得充分發揮留守村民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發展民俗旅遊産業,力所能及地壯大村集體經濟,用産業發展吸引年輕人回村。

  在馬廣林的倡導下,今年初,村集體辦起了農家院,搞起了民俗旅遊,十多名留守村民成了該農家院的首批從業者,他們中有人負責採購、有人擇菜、有人負責環境衛生……幹得有模有樣。“現在,俺村的農家院儘管營業額還不算高,我們的工資才幾百元,但我們幹得很起勁兒。”艾宏園説,在農家院上班,不在乎能掙多少工資,關鍵是他們這些留守村民做到了“有所為、有所樂”。

  馬廣林表示,以前西達摩村民靠挖煤為生,如今正處於産業轉型期,留守村民能站出來,靠雙手創造財富,很讓人感動。如今,不僅村集體的農家院已步入正軌,還激發了留守村民發展個體民俗旅遊的積極性,23戶留守村民已註冊民俗接待戶,想在鄉村遊中大幹一場。JJ038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