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吉林長春:“鐵牛”下田人悠閒

三農 長春日報 2014年10月30日 06:5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還是這‘鐵傢伙’給力,估計再有一兩天時間,我這1000坰苞米就都能收完!”深秋時節,説起正在緊張進行的秋收工作,德惠市雋星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雋洪興顯得一臉輕鬆。

  10月22日,在德惠市惠發街道周家村的一片農田裏,6頭紅白相間的“鐵牛”往來穿梭,一邊將棵棵玉米稈吞入“肚”中,一邊將穗穗玉米棒“吐”到拖拉機車鬥裏。而在雋星合作社院內,隨著上千公頃玉米陸續歸倉,一片金色的海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年初那陣子,聽説我們租了1000坰地,親友們都擔心我們秋收時整不過來。”雋洪興説,雖然流轉的地不少,但他對秋收還是很有底的,因為合作社有一支強大的“鐵牛軍團”。“我們也測算過了,合作社有40多名農機手、20多臺農機具,侍弄1000坰地是沒問題的!”

  “用機器收割可真輕巧,腳不用沾地、手不用碰秧,一踩油門兒就完事了!”雋洪興説,用聯合收割機收穫玉米不僅省事省力,而且速度快、效率高,一台收割機一天能收5公頃,6台收割機一天就能收30公頃。“我們是9月28日下的地,再有一兩天這1000坰地就都能收完了。這要靠人工收割的話,就算雇500人,也得幹一個月!”

  據長春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長春市今年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全市共爭取到補貼資金31310萬元,累計補貼各類機具13000台(套)。

  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激勵下,長春市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買收穫機械積極性高漲,全市新增玉米收穫機1820台,保有量超過7200台,收穫面積51.7萬公頃,機收水平達到50.1%,比去年高出8.1個百分點;新增水稻收穫機189台,保有量超過2700台,收穫面積14萬公頃,機收水平達到80%,比去年高出2個百分點,全市綜合機械化水平有望超過76%。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