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轟轟轟……”隨著機器來回穿梭,一片片金黃的晚稻被快速收割、脫粒、打包,緊接著秸稈粉碎還田機跟上,把水稻秸稈埋進稻田裏……10月23日下午,記者來到徽州區西溪南村,種糧大戶胡林飛與兒子正在操縱農機忙碌著,趁晴好天氣抓緊收割、整地。
“我現在有20多臺大小農機,從播種到收割都可以實現機械化作業,減少了雇工的成本。”胡林飛介紹説,水稻秸稈有的可以直接粉碎埋田,有的用機器現場打捆賣給周邊養殖戶,省事省力不少。
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進程中,糧油作物機械化生産給以胡林飛為代表的種糧大戶帶來了直觀的經濟效益。根據市農機局測算,以一畝水稻為例,如果以人工作業為主,耕作、插秧、植保、收割以及其他原料成本總共需要1100元,而引入機械生産,可節約成本410元。油菜種植也是類似,可節約成本310元。“我是靠産量贏得效益,人工成本節約下來,效益才能有空間。”胡林飛説,這幾年累計流轉了土地1100畝,明年準備擴展到1500畝。
縱觀全市,糧油作物機械化生産穩步推進。大中型及微耕機購買都可以享受到不同額度的補貼,為農業機械化打下良好基礎,全市現有拖拉機18893台。全市今年水稻播種55.1萬畝,其中佔比機耕為95%,機收為72.7%,機械秸稈還田為52.7%;油菜34.6萬畝,其中適宜機械作業區、機開溝免耕區均為20萬畝,佔比為57.8%。我市還建設數千畝油菜種植示範區,努力把機械化生産推廣到更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