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平樂縣橋亭鄉興隆村42歲的陳桂斌曾經是一個打工仔,幾年前,他回到家鄉辦起了板栗廠,並陸續發展到用板栗釀酒、用板栗酒糟養豬,建立了一條生態産業鏈。現在他已經在縣城和桂林開了幾家賣豬肉的店,同時不斷擴大規模,讓更多人吃到他的“板栗豬”。
將家鄉傳統板栗産業做大
精幹、健談是陳桂斌給記者的第一印象。記者見到他時,他剛跟一些老闆談完生意,一邊跟記者聊,一邊不停地看自己的手機。
“你也是個手機控。”記者笑著説。
“沒那個閒心呢。”他拿過手機給記者看,原來,他是通過手機看工人工作的視頻現場。通過他的手機,記者看到一幫工人正在認真地剝著板栗。
他説,板栗是村裏的傳統産業,全村有一千多畝的種植面積,不過在2006年以前,村民都是自己銷售板栗。在2006年以前,他也是個打工仔,經常到處奔波,也嘗試過做一些小生意,但起色不大。
2006年,陳桂斌帶著多年積累的資金回到家鄉進行創業。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發展村裏的板栗産業,每年對村民的板栗進行回收,並採用人工剝板栗。隨著産業不斷擴大,他從每年收村裏的幾百噸板栗,發展到去其他村子甚至周邊鄉鎮收購板栗,現在每年收購板栗達到8000噸,産值上億元。
“原生態的東西總會受到歡迎的。”陳桂斌回憶説,最開始,為了節約成本,他也用過機械給板栗剝皮,但很快發現,機械雖然省人工,不過經機械烘烤後,剝出來的板栗已經是半熟了,完全變了味。所以他還是堅持用手工剝板栗。記者在他的板栗廠看到,幾十個人正圍著一袋袋板栗剝皮,場面非常壯觀。他説,為了方便儲存,他還建立了冷庫。現在每天幫他剝板栗的工人就有上百人。
原生態的板栗遠銷各地,給陳桂斌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群眾增加了收入。以前板栗的收購價格為兩三元一斤,他辦起板栗廠後價格逐步上漲,現在達到了每斤5元左右,村民對於種植板栗很有信心。
打造板栗産品“食品鏈”
眾所週知,板栗對人體有滋補、保健的作用,陳桂斌也想到了這點。既然板栗的功效好,為什麼不做一些與板栗相關的産品?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釀造板栗酒。
他之所以想做板栗酒,主要原因就是想“廢物利用”。他説,在剝板栗時有時難免會將板栗弄碎,而弄碎的板栗不再適合包裝售賣,所以每年都會産生大量的“廢棄板栗”。這些板栗雖然外觀受到了影響,但口味和功效依然不減,如果用來釀酒,不但功效好,還可以將碎板栗利用起來。於是,從2006年開始,他就著手釀酒。
由於以前從來沒做過酒,他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由於板栗釀酒很少有人做,技術是個大難題。剛開始釀出來的酒口感不佳,送給朋友品嘗都很少有回頭客。為了改進技術,他和工人、技術員反復研究實驗,到了2009年,終於釀出了口感不錯的板栗酒。後來,還打造了幾款不同口味的板栗酒。
“一定要保證原生態。”他説,雖然技術在不斷改進,但釀酒的原料始終以板栗為主。記者在他的辦公室看到了幾瓶板栗酒,從包裝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原生態的酒成分只有三種:水、板栗、酒曲。而升級版的板栗酒就添加了一些中草藥。為了讓酒更好喝,陳桂斌還專門在山洞裏造了一個酒窖,裏面已經存放了幾十萬斤板栗酒。由於口感好,功效佳,現在幾乎每天都有老闆跟他訂購板栗酒。
板栗釀酒過程中會産生酒糟。去年,他又決定用板栗酒糟養豬。剛開始他養殖的是市場上的長白豬。由於技術問題,死了不少,加上價格不好,虧了上百萬。後來,他想到小時候經常看到的抗病能力強的黑豬。為了保證質量,他包了一片山地專養黑豬。
記者在山上看到,一群黑矮的豬在歡快地跑著,料桶裏有紅薯葉、米糠以及酒糟,散發著濃濃的酒味。陳桂斌説,用酒糟喂豬,豬吃了後不但抗病能力強,豬肉吃起來還會有一股香味。而且他的豬要養到12個月才出欄。
專業化團隊打造生態食品
陳桂斌的事業越做越大,但他並沒有滿足。前段時間,他在縣城和桂林市內分別開了兩家“板栗香豬”肉店。他還在店外放一個電磁爐煮豬肉,客戶可以先嘗後買。由於養殖時間長,香豬肉價格比市場上其他豬肉要貴一些,但來購買的客人不斷。
“這只是開始。”陳桂斌信心十足地説,為了跟上潮流,他已經著手成立一個專門的市場策劃和營銷管理團隊,準備在今年底再在桂林開幾家肉店。為了讓顧客放心,他在店裏放著視頻,客戶可以通過視頻直接看到養殖場的實時養殖情況。
陳桂斌説,為了保證質量,他不僅在板栗廠裝了視頻,還在養殖場裝了視頻,自己時刻都可以關注工人的操作情況,客戶們也可以直觀地看到養殖情況,做到工序透明,讓客戶吃得放心。
板栗酒和板栗豬慢慢打出點名氣後,為了帶動村民致富,陳桂斌每年將豬崽免費發放給村民,養殖到一定程度後再回收。他要求村民一定要原生態養殖,為此他經常去檢查。現在,陳桂斌的豬場裏有100多頭母豬、1500頭肉豬,每年發放上萬頭豬崽給村民養殖,帶動了1000多名村民參與其中,讓村民嘗到了甜頭。
下一步,陳桂斌打算養殖板栗雞、板栗牛。同時他在村裏建的一個農家樂已快完工。他説,現在每天都有人來參觀他的養殖模式,到了週末常有幾十個人前來,所以他想建一個農家樂來接待各地來的參觀者,讓客人們感受鄉村的氣息,也品嘗一下村裏的生態食品,帶動村民們一起發展生態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