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像帶娃娃一樣種葡萄”,這是記者近日在金川縣採訪釀酒葡萄産業發展時,種植戶説得最多的一句話。
一句樸實的話語,道出的是黨委、政府對種植戶的殷切期望,表達出的是受益種植戶的共同心聲。
近年來,金川縣立足獨特的資源優勢,以農業“1+3”建設為抓手,以市場為導向,以示範基地為載體,以企業、農民專合社為依託,以訂單農業為紐帶,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大力發展釀酒葡萄産業,積極探索高半山農民增收新路子,在堅持走“特色化、區域化”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取得了顯著成效。2013年全縣釀酒葡萄産量達300余噸,實現銷售收入180余萬元,種植戶戶均收入3500元。釀酒葡萄産業已然成為群眾的增收致富産業。
調整産業結構
葡萄致富效果好
漫山遍野的釀酒葡萄基地蔚為壯觀,一排排整齊的葡萄架被沉甸甸的葡萄壓彎了腰,雨後的露珠迎著秋日的陽光格外閃亮,今年,對於勒烏鄉馬廠村的釀酒葡萄種植戶來説,必然又是一個豐收年。
村民劉發奎正在葡萄架中間除草,他告訴記者:“去年他家每畝葡萄産量就達到3000多斤,光是每畝葡萄就掙了近4000余元,隨著葡萄豐産期的來臨,這幾年種植戶的收入是越來越好。”説著,劉大爺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和劉發奎一樣靠種植葡萄致富的還有金川鎮角木牛村的石康一家。位於海拔2700米以上的角木牛村群眾一直以來靠種植玉米為生,因為當地氣候條件較好,玉米畝産能達到2000斤以上,這在很多地方已經算是不錯的了,但即使這樣,一年累死累活每畝也就2000多元。近年來,角木牛村大力調整産業結構,培育釀酒葡萄産業,像石康家一樣種葡萄收入在萬元以上的全村不在少數。
“以前種玉米,一畝地平均産量也就2000斤左右,拋開化肥等成本,每畝最多也就能賣得到2000多元。現在算來,這收益只是種葡萄的一半。”已經種了4年葡萄的馬廠村村民王順義跟記者算起了“舊賬”。
記者感言:曾經的玉米地成了如今的葡萄園,曾經為掙錢苦惱的玉米種植戶成了如今的葡萄種植行家。高半山地區在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充分結合本地特有的地理氣候條件,搭上了全縣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快車。産業結構優化調整為群眾增收致富找到了出路,葡萄種植的良好致富成效讓群眾看到了希望,小小葡萄讓昔日高半山地區的貧窮落後成為歷史。
“公司+農戶”
葡萄致富有門路
“現在可好了,不用擔心葡萄種植的技術與銷售問題了,有葡萄酒公司統一管理,我們種植葡萄再無後顧之憂了。”馬廠村村民靳萬全大爺一邊忙著在葡萄園裏鋤草,一邊對記者描述自己如今的工作狀態。在他看來,有公司作後盾,平日他們這些種植戶只要到公司的葡萄基地裏鋤草、施肥、打藥和採摘就可以了。“我們收入逐年增加,每個月底按照上班天數還可以領到工資。”
公司出技術、管理和銷售渠道,農民出土地、勞務。如今,馬廠村群眾已徹底蛻變成葡萄“産業工人”。採訪中,村民唐雲剛告訴記者,現在村民種葡萄,一畝地的實際收入是由“土地承包費、管理費、葡萄收購費”三部分組成。“相當於做一份活卻能拿三份工資”,唐雲剛對現在這種“公司+農戶”的葡萄産業發展模式很是滿意。
公司與農戶簽訂收購訂單,農戶按照公司標準生産,對於角木牛村黨支部書記楊光和來説,再也不用擔心葡萄到了收穫季節沒有銷路,到處跑市場的窘境,按照與神溝九寨紅公司簽訂的協議,種植戶種出的優質産品公司將優價收購,如今他們只需要埋頭進行科學規範的管理,其它的都交由公司來“搞定”。
如今,通過“公司+農戶”發展葡萄産業,不僅加快了産業結構調整步伐,更有效減少了種植戶的種植風險,從而確保了逐年增收目標的實現。
據了解,近年來,金川縣把釀酒葡萄産業發展為該縣重要的支柱産業,按照“規模化種植、産業化開發、集團化經營”的發展定位,制定了“三年打基礎、五年成規模、七年見成效”的發展目標。力爭到2020年規劃種植釀酒葡萄3.5萬畝,實現基地産值1.7億元。屆時,高半山地區葡萄種植戶也會從中受益更多。
記者感言:一顆種子,埋下一絲期許;一串葡萄,“串”起一個致富故事。“公司+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既解決了種植戶産品何處去,又解決了公司原料如何來的問題,雙方在合作中共贏。小小葡萄,不僅托起了高半山群眾的致富夢,更讓他們看到了産業發展帶來的美好未來。“像帶好娃娃一樣種好葡萄”,深刻詮釋了這裡葡萄種植聞名遐邇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