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吉林梨樹縣:圓夢“噸糧田”

三農 吉林日報 2014年10月15日 08:3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梨樹縣萬發鎮東萬發村的鄭永成是當地的種糧大戶,今年,他的永成專業合作社種植了200公頃玉米,其中有100公頃是花1.2萬元一公頃流轉來的。他將這些地全都種上了國産良種“利民33”,還用10公頃地參加了“綜合技術服務産品”實驗。

  10月9日,國家農業部、省農委、省農科院組成專家組,對品種及項目的增産效果進行了實地測産。上午10點多,記者隨專家組驅車來到鄭永成實驗田的地頭。秋風瑟瑟,專家們卻熱情高漲,穿上工作服、提著鋼卷尺就鑽進了玉米地,他們要在這10公頃地裏隨機選擇3個點,每個點量出1分地,也就是十分之一畝,割出界限,扒下玉米棒,裝袋背出來。鄭永成招呼幾個村民拿著鐮刀和袋子進去幫忙。

  一袋袋玉米棒背出來,查棒數,稱總重,計算出每穗玉米的平均重量,然後隨機拿出20穗,搓下籽粒稱重,用儀器測出含水量,經公式計算畝産量。經過一個半小時的忙碌,3個點測得的平均畝産為1033.04公斤。

  鄭永成笑著算賬説:“按照這個産量,每公頃能打1.5萬多公斤,也就是俺們農民習慣説的3萬多斤,咱先按每斤九毛錢算,能賣2.7萬元錢,去了1.2萬的租金,再去了7000多的投入,比種其它品種多掙2000元錢,200公頃就多掙40來萬啊!”

  為了保證測産的科學、客觀、公正,一行人匆匆吃罷午飯,下午3點多鐘又驅車趕到了榆樹市環城鄉勝利村孫立華家的地頭。地頭玉米稈上挂著“綜合産品展示田”的牌子。專家們跳下車,按照同樣的程序忙活起來。

  孫立華用18公頃地跟吉林未名種業有限公司簽了“綜合技術服務産品”實驗合約,由未名種業進行種子、肥料、農藥、技術指導、收糧服務集約化經營,保證簽約戶平均畝産達到1000公斤,秋後算賬孫立華再付給未名種業7000多元的成本。

  臨近5點鐘,3個點的測産結果出來了,平均畝産為1017.36公斤。一位專家拍著孫立華的肩膀打趣説:“這13萬元你趕緊掏吧。”

  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國家二級研究員、玉米栽培專家王立春興奮地説:“未名種業的玉米新品種‘利民33’與集約化經營模式相結合,使我省的玉米平均畝産翻了一番,真正圓了我們追尋的‘噸糧田’夢。”

  王立春還告訴記者,昨天,專家組還赴黑龍江省對兩處項目田進行了實地測産。雙城市周家鎮東新村任鐵柱家平均畝産1071.97公斤;肇東市五里明鎮東升村逄忠革家平均畝産1118.88公斤。連續多年的測産表明,新品種優勢明顯,新的集約化經營模式更將各種技術應用到位,使品種的潛力充分發揮,為項目的進一步推廣提供了科學依據,這關係到國家玉米産業發展和農民增産增收。

  項目在今年開春時一推出,就受到我省及周邊省區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的歡迎。在兩省一區共落實項目田1.11萬公頃,簽約農戶達2035戶。“利民33”在我省的推廣種植面積達20多萬公頃。

  10月金秋,簽約戶和種植戶都喜獲豐收。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