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養地”還得靠有機肥

三農 大眾日報 2014年10月10日 08:4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秋種農忙,又到秋種施肥時。現在,作物高産離不開化學肥料,但長期單一、過量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板結、養分失衡、地力下降。有機肥能否重新回歸,關乎土地肥力和農産品安全,今年又有何新情況?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有機肥施用比例不到二成

  高青縣青城鎮遊家村老農陳佳安種了8畝小麥,他購買了大約一噸價值2000元錢的化肥。“平均一畝地施一袋二胺、一袋尿素。咱就認準了這兩樣,別的啥也不施。”今年老陳種的小麥、玉米獲得了大豐收,他把功勞記在了化肥身上。

  他的用肥經是,秋季施足底肥,來年春天,隨著澆地再追兩遍肥。夏播玉米時隨播種施一次肥,下雨或澆地時再追一兩次肥。種了幾十年地,老陳一直用這個法子施肥。

  記者採訪發現,儘管大家沒人懷疑有機肥的效用,但很少有人施用。

  “化肥和有機肥好比是藥品裏的中藥和西藥。”高青縣農業局副局長杜作忠如此比喻説,化肥的特點是肥效快、肥效短,糞肥的特點是肥效慢、肥效長。省土肥總站站長高瑞傑告訴記者,國內外科學研究一致認為,有機肥和化肥比例各佔一半,糧食高産、保護環境的效果最佳。

  但是,數據顯示,我國佔全球7%的耕地面積,使用了全球35%的化肥總量。高瑞傑説,就我省而言,化肥施用量每年在1300萬噸左右,而商品化的有機肥用量僅300萬噸,有機肥施用比例不足肥料的20%。

  種植大戶的“施肥經”

  杜作忠分析説,不少農民不再將土地作為唯一生活來源,外出打次工就可把作物欠收的損失彌補過來。

  高青縣種糧大戶李洪武建議,土地流轉的推進速度還應再快些,讓土地儘早向種糧大戶和職業農民集中,土地集中在他們手中,才會得到更好的養護。“種地重在‘養地’,不能急功近利一味索取。地養好了才有勁。養地還是有機肥管用。”

  李洪武就有不同的施肥經。化肥的施用上,他與其他人用量相當,不同的是,他每畝地還要施上一兩方糞肥。

  李洪武説,送糞這活又臟又累,但是糞肥、化肥兩肥合用,讓他的莊稼連年豐收。

  新型經營主體更加重視養地和産品質量。高青葡萄種植戶司志茹,就不碰化肥。“葡萄對化肥很敏感,用上化肥的葡萄普遍發酸,用發酵好的糞肥種出的葡萄味道甘甜。”她種的葡萄被命名為“超甜一號”,市場售價高達50元/斤。

  自製有機肥降成本

  “過去家家戶戶養牲口當畜力,能夠積攢下糞肥。現在機械化上來了,牛馬驢下崗,農民再無肥可積,所以他們也就不再施用農家肥,而單一施用化肥。”杜作忠説,過去農家肥成本很小,現在則需要購買,而價錢與化肥不相上下。

  目前,商品化有機肥價格,經過國家招標後,一噸在600元左右。“工業化的有機肥原料是工業廢棄物,因此,施用有機肥本應該財政多補貼,但現在財力跟不上,還是市場化的。”高瑞傑説。

  這個價格對農民來説仍偏高,且市場上假冒偽劣很多。

  為了降低成本,我省一些地方農民自己“造肥料”,如壽光菜農就在地頭上熟化幹雞糞,效果不錯。

  “新鮮的糞肥中存活著大量的病菌、害蟲,施到田裏會傷害作物,造成作物‘燒苗’,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再施用。”高青農業局土肥站站長李京遠説。

  據了解,我省已安排重大財政專項,在榮成、招遠、壽光、高唐、歷城5個縣(市、區)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計劃試點,其中對於商品化有機肥的施用,也制定了相關的規範,試點將為全省耕地質量提升提供經驗和樣本。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