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如何保住茶山座座,又保護好水土,在茶産業持續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求得共贏?福建福鼎給出生態茶園的解題之道——20萬畝白茶園造林種果。
初秋的白茶園,成片的翠綠色茶樹在丘陵上鋪排,像碧波盪漾的海洋;茶樹上方,一張張小黃板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遠遠看去,正像海上的帆。
這些素馨黃顏色的板子長寬不過30厘米,材質也十分普通,卻在最近幾年成為越來越多的福鼎茶山裏不可或缺的裝置。據介紹,茶農們把這種表面涂了膠水的小黃板挂在1米多高的木桿上,再把桿子插到茶樹間,使小黃板略高於茶蓬。每一畦茶樹叢中都安放了一片這樣的小黃板。
原來,小黃板是生態除蟲的利器,專門消滅茶樹的主要害蟲。點頭鎮大坪村茶農梅傳龍説,每畝使用15到20片小黃板,可以除滅80%至90%的害蟲,基本上替代了化學農藥,達到有效除蟲而不傷害茶葉品質、污染生態環境的目的。
蟲子除了,煩惱事也來了。隨著大片的茶山安放了黃綠板,原有的生態系統被打破了。“這幾年白茶園裏的害蟲也少了,但也不見鳥飛了。”梅傳龍説,“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由喬木、灌木和植被組成,純林的茶園儘管綠色,也會弱化生態保護。”
“以前沒考慮那麼多,只顧安放防蟲板,讓鳥兒沒了蟲子吃。”梅傳龍坦言:“這一堂生態課我們要補上。”
從2010年開始,福鼎市開展了打擊毀林種茶專項行動,由林業、茶業等部門聯合&&把任務分解到鄉鎮,落實到茶園,對破壞生態、劣産的茶山,堅決實施退茶還林;由財政下撥資金聘請了60名茶葉輔導員分佈全市,在指導茶農種植技術外,還負責茶葉基地的源頭監督管理,嚴防茶園管理環節農藥超標,引導茶農對茶園採取生物和物理防治病蟲害。同時,福鼎市不僅在茶山頂部和路溝旁種樹,梯壁種草護草、套種綠肥,全面實施無公害管理,還創新實施帶狀退茶還林,每隔二三十米,選擇兩三個梯臺,種植三四米寬的林帶,從山頂向山腳開墾,形成縱向分佈的茶園。
針對部分茶農有顧慮,怕影響茶葉産量,管陽、點頭、磻溪、白琳等幾個白茶重點鄉鎮組織培訓,請來專家講課,讓前幾年實施生態修復的大戶現身説法,並動員黨員幹部&&。梅傳龍家的10多畝茶園全部種上山水蜜桃、丹桂樹。他告訴記者:“過去説白茶喜陰,我還有點半信半疑,這次培訓,專家問‘誰家評獎時選茶葉用陽坡的’時,大家都笑了,這下我全信了,套種樹木只會提高茶葉質量。”
記者在大坪村茶園看到,這裡每隔5米就有一棵行道樹。梅傳龍説,全村都是按照“山頂戴帽、腰間繫帶、山腳穿鞋”標準來實施的。目前,福鼎全市完成白茶園生態修復面積2萬多畝,共定植遮蔭樹苗木200萬株。
“茶園種樹種果可防止水土流失,産出的茶葉品質更好,價格更高;生産成本也低,化肥可省30%,用藥可省40%。”梅傳龍在他的生態茶園裏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對於福鼎白茶種植基地來説,梅傳龍這樣的茶園算是比較普通的。品品香白茶莊園,不僅有高大的綠樹,還有常年蓄水的水庫,制茶作坊就在空氣清新的水庫邊。林健説,這個近千畝的莊園,從種、採到加工、包裝,都是環保的;建設生態茶園,茶農茶商得實惠,也為子孫後代留下了青山綠水。品品香白茶園遵循現代立體生態農業要求,實施“茶-林-綠肥”立體複合栽培,種植梯壁綠草,合理配置水利道路設施,形成茶山“頭戴帽、腰圍裙、腳穿鞋”的綠色環境。茶園四週有水源,梯壁綠草固坡,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固氮,還能吸引益蟲,減少茶樹病蟲害,降低生産成本,提高茶葉品質。
目前,福鼎全市推廣生態綠色有機茶園面積已達8萬畝,其中龍頭企業示範帶動佔80%。福鼎市茶業局局長陳詩雄表示,今後,每年要改造100座茶山,最終把所有龍頭企業的基地茶園都改造成生態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