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讓“仙草”變成“黃金草” 石斛産業探尋突圍之路

三農 雲南日報 2014年09月29日 09:5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近年來,隨著國內石斛消費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這種被稱為“仙草”、“黃草”的蘭科植物正在成為拉動地方産業經濟發展,擴大農民增收致富的“黃金草”。由於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優勢及豐富的資源優勢,德宏州石斛産業發展迅猛,成為當地發展生物特色支柱型産業的代表。同時,芒市被中國中藥協會授予“中國石斛之鄉”的稱號,並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産品。

  然而,2013年突如其來的跌價潮一度使德宏州石斛種植受挫,鐵皮石斛從最高峰的每公斤1000余元跌至不到200元,而紫皮石斛甚至跌價近9成——如何保護石斛産業健康發展?石斛種植戶如何規避市場風險?是重點推進大棚集約種植還是走高端倣野生生態種植的道路?産地政府如何做大做強做優石斛産業……德宏人反思著,他們不願讓“中國石斛之鄉”這塊牌匾蒙上塵垢。

  抓品質 樹品牌

  “如果德宏的石斛産業垮掉,原因只會是忽視了品質。”價格的大起大落讓不少人對石斛産業發展前景産生了疑慮,但芒市農業局副局長、市石斛辦專職副主任黃世金並沒有動搖信心,但同時他認為發展石斛産業的首要重點就是保證産品品質。

  黃世金分析去年的石斛價格風波後認為,之所以出現價格狂跌的現象,首先在於德宏州缺乏大型龍頭加工企業做支撐。當地的種植面積和産量發展起來了,但精深加工和銷售依然落後。由於基本依賴浙江等外省採購商收購到沿海地區加工,使得德宏成為單純的原料供應基地,一來價格銷售渠道容易受到人為惡意操控;二來産品附加值提升空間小,缺乏後續發展的積累;三是替人做嫁衣,“石斛之鄉”沒能打響産品品牌。另外在資金投入、産品研發、市場銷售渠道開拓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為了保護“石斛之鄉”這一品牌,芒市市委、市政府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石斛産業發展規劃,按照“政府引導,部門指導,龍頭帶動,科技推動,壯大基地”的思路,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同時發展大棚集約化種植和倣野生種植各1萬畝,爭取在2020年實現總産量4000噸,完成種植業産值7億元,加工業産值14億。同時,在擴大種植面積的規模上,將根據市場供給情況通過種植方式、品種進行靈活調整,避免産量過度膨脹導致價格下跌;嚴格實行品質監管,制定了一系列監管檢驗措施,避免不合格石斛原料和加工産品流入市場,從而保護德宏石斛的品牌價值。

  走出去 拓天地

  “過去我們自己不考慮營銷,都是依賴外省商人來收購去加工,種植方式和品種混亂,加上多數農戶缺乏經驗和信息,結果去年吃了大虧。”説到去年慘不忍睹的石斛價格,芒市軒崗鄉水井石斛專業發展合作社的趙國龍心有餘悸。

  近年來各地雖然成立了數十家專業合作社,但主要精力集中于種植、育苗、生産資料統一採購等方面,由於缺乏資金和經驗,很少在産品加工和開拓營銷渠道方面有所投入。“去年以來,石斛辦幾次組織我們去外省考察,結果出去一看,一些收購商散佈的‘石斛市場已經崩盤’的情況根本不實。”

  走出去,讓從未關注過市場的農戶們打開了眼界,還與外省加工企業和經銷商建立起了直接的聯絡,同時,走出去的真實體會讓他們開始對這個産業重新進行認真的思考。一直埋頭“種草”的農戶們意識到不能只把眼光盯在土地的産出上,在石斛辦和專業合作社的組織下,營銷和加工技能培訓使得不少種植農戶掌握了産品初加工技術,不僅增加了創收途徑,減少了對外依賴,更提升了市場意識、品質意識,一些合作社已經開始嘗試建立營銷隊伍。在合作社和協會的推動下,不種植和出售品種不純正、品質不合格的石斛正在成為廣大種植戶的公約。

  江東鄉共榮專業合作社的楊新良表示,各地合作社和協會應該更加緊密地互通協作,全面掌握本地和外地真實的市場信息,共同應對市場變化,“保護好農戶的基本利益,就保護了石斛産業的發展基礎。”

  重培育 勇擔當

  省外企業在加工技術、産品研發、包裝營銷等方面優勢明顯,市場營銷渠道和企業管理模式成熟;本地企業起步較低,投入發展過程長,容易形成低端産品同質化競爭,同時保健品、藥品研發在審批上需要的投入大,基礎弱。因此一些意見認為應該引進並借力外省先進企業,儘快拉動本地石斛産業升級;而已經具備一定初加工基礎的合作社組織則力主政府部門應該重點扶持本土企業發展,培育産供銷一條龍産業鏈,尤其在資金扶持方面要加大力度,才能更有利於樹立“雲藥”的本土品牌。

  雖然基礎薄弱,但近年來以雲南久麗康源石斛開發有限公司、瑞麗市嶺瑞農産品開發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一批石斛種植、生産企業正逐步成長壯大起來,成為當地龍頭企業。

  雲南久麗康源石斛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光復認為,德宏州石斛産業正在從過去的原料種植基地向精深加工發展,政府應該重點扶持按有機規範種植的高標準企業或進行有機規範種植轉換的企業,制止同質化競爭和與市場不對路的加工模式,防止盲目擴種。培育地方企業做大做強,從而整合地方資源進

  優勢轉換,這是支撐地方産業可持續發展的最好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需要準確的對口資金支持,推動行業規範制定、地理標誌認定、食品新型原料認定等相關工作,並擴大宣傳力度和渠道,為石斛發展營造健康環境。

  “健康、安全是最大的品牌。”嶺瑞農産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洪斌表示,石斛産業首先要打造地方品牌,才能樹立企業品牌。嶺瑞公司堅持走高端生態倣野生種植道路,通過標準化、示範化運作帶動當地農戶。“經濟扶貧首先要文化脫貧,科技和誠信的觀念才能普及深入。”

  “我們希望實現引進與本土培育兩條腿並行。” 黃世金説,在還沒有引進更高端精深加工企業的情況下,通過科技、融資等方面的扶持,本地企業夯實基礎,為可持續發展做好準備。同時本土企業也需要更主動地引進吸收先進經驗和工藝,包括資源和資産的內外整合,不能滿足於低端的規模開發和初級産品重復投資。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