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9月秋風吹稻浪。而在沅江市三眼塘鎮荷花村,卻是另一番情景:在村裏打個轉,田間地頭,到處可見剛冒頭的綠色,不過這不是水稻,而是大家餐桌上鍾情之物——藠頭在抽苗快長。
荷花村是三眼塘鎮一個不起眼的小村,全村人口不到3000人,傳統産業是水稻、柑橘。雖然種植藠頭由來已久,但在上世紀90年代,種植面積不到50畝,畝産不足1000公斤,藠頭的利用也限于村民腌制自己食用的泡菜。
2003年,荷花村村民曾廣球等發現藠苗在南方各地菜類中以其獨特風味、綠色環保而聞名,有“菜中靈芝”之稱,需求量大,萌發了擴大規模種植,使之成為村民增收致富“法寶”的念頭。曾廣球發動村民,按照自願互利原則,組織成立專業合作社,學習使用新技術,並從江西引進優良品種,現在藠苗畝産可達2000公斤,按市價每畝收入可達1萬多元,是種水稻收入的10倍、柑橘的6倍。
荷花村還帶動周邊楊梅山、十里坪、浩江湖等村種植藠頭,種植總面積已達3000多畝,年産藠苗600萬公斤、産值近4000萬元,還註冊了“湘藠”商標。
荷花村“新産業”受到沅江市政府重視,市政府計劃撥專款5萬元,把荷花藠頭藠苗註冊成農産品地理標誌商標,使之成為繼“洞庭仙草”蘆筍外,沅江又一特色産業。現在荷花村藠頭藠苗産銷兩旺。長沙市場上的藠頭藠苗,多來自荷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