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雲南省糧食有望連續12年增産

三農 雲南日報 2014年09月26日 06:0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記者從雲南省農業廳了解到,據全省秋糧生産形勢分析、雲南省農業廳農情調查和各地測産情況反饋等多方面情況顯示,今年雲南省秋糧播種完成4879.5萬畝,面積穩中略增。全省秋糧豐産的基礎已經形成,只要後期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秋糧生産有望獲得豐收,雲南省糧食可望實現連續12年增産。日前,省農業廳&&組織省調查總隊、省氣象局、省農科院等相關專家對宣威市整建制糧食高産創建及玉米模式攻關項目進行測産驗收。在聽取宣威市實施情況和自測情況報告的基礎上,經現場理論測産,專家組認定:宣威市玉米模式攻關5片5萬畝平均單産達806公斤,玉米模式攻關試驗點最高畝産達1095.96公斤,創滇東北地區玉米最高畝産紀錄。宣威市板橋鎮玉米百畝攻關示範片平均畝産達1002公斤,整建制高産創建玉米平均畝産達731公斤,全面完成部省高産創建和玉米模式攻關目標任務。

  在宣威市落水鎮高産攻關測産驗收現場,雲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所長、省現代玉米産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番興明説:“今年構成秋糧豐收最重要的支撐是玉米的全面均衡增産並且增産幅度普遍較大,雖然初夏乾旱對玉米播種出苗不利,但中後期非常有利於玉米生長,加上各項科技措施落實到位,抗災減災措施有力,全省玉米長勢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增産豐收已成定局,為秋糧的豐收加上了重要砝碼。”

  水稻是構成秋糧主要産量的另一主要作物。據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高級農藝師吳叔康介紹,今年初夏乾旱、中後期降雨偏多,對水稻生産利弊共存,但總體是有利的。初夏乾旱,有水保苗的地區,充分利用了有限的“高溫時段”促進早生快發,增加了有效穗數。局部地區雖然推遲移栽或造成栽老秧的情況,但通過增加栽插密度,群體仍能滿足高産的要求。加上各項科技措施落實到位,抗災減災措施得當,特別是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的應用,強化肥水調控,促穗增粒,使構成水稻産量的3要素“有效穗、穗粒數和千粒重”達到了預期。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區水稻已進入乳熟期和成熟期,産量穩中略增已成定局。

  雲南省能夠實現糧食産量的平穩增産與科技增糧措施的持續推進密不可分。今年以來,雲南省繼續加大對科技增糧的資金、物資投入,大力推廣以高産創建、間套種、地膜覆蓋等為主的十大科技增糧措施。全省完成大春糧食高産創建800片,5個糧食增産模式攻關試點,集成示範8個區域性、標準化的成熟技術模式,完成示範面積21.6萬畝。全省推廣間套種技術4518.4萬畝,以玉米為主的地膜覆蓋1496.3萬畝,良種推廣4017萬畝,水稻精確定量栽培327.5萬畝,水稻機插秧38.5萬畝。玉米育苗移栽266.3萬畝,玉米機械播種13.01萬畝。油菜、玉米、馬鈴薯免耕栽培177.3萬畝。測土配方施肥4000多萬畝。高産創建等主要科技措施成為雲南省穩定發展糧食生産的重要抓手,依靠科技促增産成為雲南省糧食生産的突出亮點。(記者 胡曉蓉)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