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吃著營養餐,喝著深井水,睡著沙土床,閒著時候還可以到運動場曬曬太陽。”9月12日,記者在杜爾伯特縣煙筒屯鎮南陽村利群牧場看到,這裡的奶牛“幸福極了”。
幸福指數的提高,也使得這些奶牛沒費啥“牛勁”就為杜爾伯特縣創下了可喜數據:1.5萬頭牧場奶牛日交易商品奶量120噸,拉動全縣奶牛總交易奶量20%的增長速度。
而這種牧場式規範化養殖方式帶來的好處還遠不止這些,杜爾伯特縣委、縣政府在牧業轉型道路上,要幹的“牛”事,當然也不止建設奶牛規範化牧場一項。
從2011年起,三年來,這個縣已建成規範化牧場78處,投入使用54處。與此同時,按照“三退三進”目標,家庭式規範化牧場建設也在緊張推廣建設之中,目前已建成投用20處。據測算,牧場奶牛日産奶量平均26公斤,伊利集團在牧場收購的奶價為4.2元,比散戶多出8毛錢,按一年300天産奶期算,一年下來,一頭來自牧場的奶牛就可為養殖戶多增收6300元。
僅從奶價看,對於農民來講,建設規範化牧場是一筆可觀的“經濟賬”。然而,杜爾伯特縣委、縣政府的目光放得更遠,要利用三到五年時間,基本消除散養,衝擊單牛年産奶量9噸目標,實現奶牛養殖集約化率達到90%。
在主管畜牧業的副縣長李景翔看來,這個目標一定能實現。何來的底氣?他告訴記者,主要有四個方面,招商引資提高牧場奶牛存欄量、推進飼草飼料産業形成、地企合作穩定牧民收入、推廣牧場精細飼喂技術提高奶質。
先説招商引資。借助地緣優勢,今年年初,杜爾伯特縣的“橄欖枝”剛一拋出去,就吸引了數家有實力企業的目光,紛紛要來杜爾伯特縣投資興建牧場。目前這個縣已與多家企業達成意向性協議,正在進行深入洽談。按照長遠計劃,引進企業的建設規模至少要達到1200頭。
奶牛業發展,飼草飼料業是保障。為此,這個縣在原有的兩個青貯公司基礎上,今年準備再擴建三家青貯公司。此外,計劃每年調整出耕地面積的15%用於以青貯、苜蓿為主的優質飼草料種植。到2020年,優質苜蓿保有面積達到10萬畝、青貯面積達到25萬畝。最終目標是組建青貯聯合體,推行統一種植、統一收貯、分戶使用的模式。
再説説如何保證養殖戶利益。
作為産業鏈條的終端,10多年來,杜爾伯特縣與伊利集團始終保持著穩固的合作傳統。地企雙方都做出了承諾:外地奶價不管多高,杜爾伯特保證一滴牛奶也不外流。反過來,市場不管受到多大衝擊,伊利集團也不準單方降低奶價。李景翔説,今年,伊利集團再次加大資金投入,正在建設一處存欄5000頭奶牛的示範牧場。這個牧場建成後,將為全縣牧業集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最後説説如何保證奶牛品質。
李景翔表示,今年,縣畜牧局已派出10名一線幹部入駐規模化牧場,加大技術服務指導力度,幫助牧場分群,指導科學飼喂。為了讓更多的牧場負責人了解科學飼喂的好處,今年4月份,還帶領10多家牧場負責人到內蒙古巴盟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學習飼養經驗。吃得好,奶質才能好。目前,TMR(全混合式糧)技術已在建成牧場得到了全面推廣。擱專家的話講,這項技術是按照奶牛營養需求,將草料進行合理配比,如同給牛吃餃子一樣。這項技術的應用也得到了實惠,縣畜牧局首席獸醫官鄭煒表示,通過TMR精細飼喂技術,牧場單牛的年産奶量較以前增多了兩噸左右。
不僅如此,今年縣畜牧局還在10個牧場配套建設了DHI(奶牛生産性能測定)跟蹤技術軟體。採訪中,鄭煒形容説,這個軟體好比人到醫院驗血一樣,每個月技術員要從鮮奶中提取奶樣,檢測奶牛身體缺少什麼微量元素,有哪些潛在的疾病。通過對比分析,就可以科學調整飼料配方,從而提高奶質。
李景翔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奶牛的品質,他們在全縣還大面積推廣使用了進口優質凍精,對原來的奶牛品種進行改良。如今,全縣奶牛的良種核心群數量已達到5萬頭,僅從澳大利亞引進的澳牛數量就已經達到了1868頭。
晌午十分,家住南陽村的農民辛國歡習慣性地來到利群牧場,看看自家奶牛情況,看到“大花”、“二花”正在運動場“溜達”,嘴角上揚開心地笑了。他指給記者看:“這兩頭牛好像又長膘了。”
牛肥,奶足,養殖戶的腰包自然也鼓了。杜爾伯特縣牧業進入轉型期後,按照這種模式發展,預計到2016年,全縣奶牛存欄能達到26萬餘頭,規範化牧場將達到100處,牧業産值可達到42.7億元,農業總産值、農民人均純收入來自畜牧業貢獻率均將達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