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福建福州羅源縣南美白對蝦“遊”出15億産值

三農 福建日報 2014年09月22日 14:2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開局不錯,‘錢’景廣闊,每畝産量約為國內的5倍。”最近,在印尼瑟蘭島養殖南美白對蝦的翁代財迎來境外養殖開門紅。“首季共養3500畝,明年養殖規模將擴展到萬畝以上。”翁代財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羅源自2001年引進南美白對蝦養殖以來,通過技術創新,摸索出一條致富新路,把小對蝦養成了大産業。近幾年來,還有許多養殖戶跳脫有限的養殖資源,到縣外、省外、境外養殖。數據顯示,目前羅源人養殖蝦池已超過13萬畝,産值達15億元。

  今年1月,羅源縣農興水産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與恒盛昌(福建)投資有限公司在市海洋與漁業局正式簽訂“印尼瑟蘭島南美白對蝦養殖項目”合作協議。春節過後,松山鎮的養殖大戶趙建波與同村其他14名社員陸續登上印尼瑟蘭島,開始首次境外養蝦生涯。

  “這裡適宜南美白對蝦養殖,一年可以養三季,而國內只養兩季。”身為農興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翁代財説,首季共養3500畝,蝦苗成活率90%以上,畝産達1.7噸,畝産量約為國內的5倍,“看好發展前景,明年養殖規模將擴展到萬畝以上”。

  據了解,像翁代財這樣“走出去”的水産養殖戶,在羅源並非個例。近年來,隨著環羅源灣臨港産業的快速發展,大片灘塗和池塘被徵收。為了尋求更大養殖空間,退養漁民紛紛遠赴長樂、福清、江蘇、浙江、山東、越南等地承租蝦塘。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羅源縣在外養殖蝦池達12萬畝,成為羅源縣産業經濟向外發展的新亮點。

  如今的羅源南美白對蝦養殖,已是境內外四處開花。

  近日,記者來到松山鎮上杭村,首先看到“全副武裝”、半個身子都浸泡在水渠裏的養殖戶遊慶連,他一臉喜氣:“今天差不多又收了500公斤南美白對蝦。”

  憑著25畝蝦塘,就實現年凈收益30多萬元,遊慶連已成為今年村裏的“大贏家”。類似的“贏家”還不少。這幾天,在上杭村吳建財的養殖基地,每天都有來自上海、寧波、紹興等地的客商慕名前來收購。

  “上杭村300余戶村民幾乎家家都養蝦,村裏2600多畝蝦塘是養殖戶致富的‘金鑰匙’。”羅源海洋與漁業局水産技術推廣站站長王在文告訴記者,目前縣內有1.3萬畝蝦塘,年産值2.6億元,“本地養殖戶每年少則賺10多萬元,多則30多萬元”。

  在短短10多年中,小小南美白對蝦何以能“遊”出15個億的産值?業內專家認為,技術創新與政府扶持,讓這個産業迸發異彩。

  在上杭村連片的蝦塘小徑上,記者看到蝦塘內有一種特殊的機器,它轉動水輪激起陣陣水花。“那是增氧機。”遊慶連介紹,3年前,縣裏引進微孔增氧機,大大提高了蝦的成活率。隨著實踐經驗的積累,蝦農們對養殖的密度、海水與淡水的兌換比例等,諳熟于胸。

  新技術大展拳腳,“土辦法”也頗有成效。遊慶連説,他們在每畝蝦塘裏放養30尾鬍子鯰,“讓鬍子鯰在蝦塘當‘清道夫’,這種模式目前已在全縣推廣,有了它們,蝦病明顯少了”。

  政策扶持,也讓養殖戶有了“堅強靠山”。“依託政府惠農政策,養殖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可享受每畝100元的財政補貼。”翁代財説。

  羅源縣領導表示,縣裏將從資金、政策、技術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引導與鼓勵退養養殖戶積極走出去,尋找境外養殖的“新藍海”。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