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駐龍潭村工作組投入420萬,共建成3800畝高標準農田——
“秋冬季雖然下雨少,但現在種尖椒、娃娃菜都不擔心沒水用。”説起扶貧效果,陽江市陽東縣新洲鎮龍潭村村民何維晶笑開了花,他的農田經過高標準農田改造,水渠通到農田裏。談起一年來扶貧的變化,龍潭村黨支部書記黃計勝樂呵呵地説,扶貧工作組去年5月駐村以來共投入420萬元,其中大力促成全村3800畝農田高標準農田改造,貧困戶種植積極性大大提高,收入翻番。
龍潭村是由陽江市委統戰部&&,陽江市臺辦、市工商聯、市民宗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和市地稅局共6個單位參與幫扶的貧困村。該村是陽東縣農業大村,耕地面積7228畝,其中水田4268畝,旱地2960畝。全村939戶,八成外出打工,剩下的100多戶裏,98戶是貧困戶。因此,提高村民耕種積極性、耕作效率以及畝産收入,對提高村民經濟收入顯得尤為迫切。
“根據地勢把山泉水、溪水引入水田,建設7公里三面光水渠,解決了3000多畝農田“望天收”的灌溉問題;龍潭村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要耕作這麼多農田,勢必要修好機耕路,引入機械化耕作;很多貧困戶收入少,沒有錢買種子等生産資料,我們免費為他們提供。”駐村組長傅昌傑談起扶貧體會,“立足農田夯實基礎設施建設,雖然投入不多,但受益人群廣、扶貧效果又快又好且持續,這也是村民們更樂於接受的一種方式。”
記者來到該鎮留安村、下鄧等自然村,三面光水渠一路綿延,水泥道兩旁的水稻、香瓜等農作物綠油油的,長勢良好。11時,烈日當空,不少村民仍在地裏辛勤耕作。下鄧自然村村民何國諺剛勞作完回到村廣場納涼。“去年種植無公害蔬菜娃娃菜和尖椒,一畝收成5000多元,純利潤有3000多元。我這段時間正在種尖椒,已經種了3畝。”
村支書黃計勝告訴記者,駐村組不僅改造農田,還引進廣東豐多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 “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農戶”的産業化扶貧模式,帶動村民發展果蔬種植産業,該公司不僅指導無公害蔬菜技術,還負責收購,“村民不愁銷路,公司給的收購價也不錯,大家冬種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前年冬種只有1000畝不到,現在有3000多畝。2012年底,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不到2000元,去年底已達到4350元,今年還將繼續增加。”
除了村民收入增加,龍潭村也正一步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發展魚塘養殖、開發丟荒土地,龍潭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2年的1.1萬元增加到7萬元;科學規劃路網建設,投入120萬元建設的硬底化道路直通家門口;下鄧自然村建起2000多平方米的水泥地曬場,安裝了路燈,籃球場、綠化樹正在完善……“自從扶貧駐村組到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有盼頭!”正在進行泥磚房改造的光坑自然村貧困戶鄭無料喜滋滋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