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方增先 |
方增先(1931.7—),浙江浦江西塘下人,祖籍蘭溪。1953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即浙江美術學院前身)繪畫係,留校後為研究生。1955年任教于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係,歷任浙江美院副教授、教授。1978年任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分會副主席。1979年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1983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84年任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一級美術師。1985年任上海美術館館長。1993年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1995年受聘為上海大學講席教授。1999年被選為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和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他長期致力於現代中國水墨人物畫的創新與教學。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被收藏。主要作品有《粒粒皆辛苦》、《説紅書》、《孔乙己》、《母親》、《帳篷裏的笑聲》等,其代表作《粒粒皆辛苦》(1955年作),被美術界公認是中國人物畫早期革新的典範;《説紅書》(1964年作),《美術》雜誌以專文介紹,被認為是當時中國新人物畫藝術上最成熟的作品,它們都藏于中國美術館;《母親》被評為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並獲齊白石藝術基金獎。另有《古詩意圖》等分別被山東省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江蘇省美術館收藏。
出版畫集有《方增先人物畫》(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方增先水墨畫詩意畫》(日本西武畫廊)、《方增先古裝人物畫集》(上海朵雲出版社)、《方增先人物畫四十年》、《方增先畫集》等。著有《怎樣畫水墨人物畫》,發表有《中國人物畫的造型問題》、《結構素描》、《人物水墨寫生教學筆記》等論文。
方增先年表:
1931年生於浙江省浦江縣西塘下村。
1934年開始讀《芥子園畫譜》、《點石齋畫報》等。
1943年在私塾學習,接受並喜愛上中國古典文學,能閱讀《唐詩》、《古文觀止》等。
1949年7月,考入浙江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1950年春,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改名為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作品在春季全院創作評比中名列前茅。秋,全院赴安徽皖北,參加兩期土改。
1953年夏,畢業于繪畫係,畢業創作畫油畫《師與徒》。留校,轉入本院創辦的研究生班,指導老師為油畫家黎冰鴻。
1954年夏,研究生班畢業,分配入新創設的中國畫係。後隨同中央美術學院、浙江美術學院敦煌考察隊赴千佛洞,研究、臨摹壁畫三個月,又深入草原藏區寫生。
1955年,任教于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係。時年春,由指導老師葉淺予、鄧白、史岩、金浪帶隊,隨浙江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師生組織的文物考察隊,赴敦煌千佛洞考察、臨摹,為期三個月。 7月、8月,在蘭州天祝藏區深入生活,畫彩墨畫《拾蘑菇》。9月,回杭州創作《粒粒皆辛苦》。同年,黃賓虹去世,在弔唁儀式中作水墨畫《黃賓虹像》。
1956年,《粒粒皆辛苦》隨中國畫展去民主德國展出,併發表在該國美術雜誌封面上。秋,去上海中國畫院進修中國畫,師從王個移研究吳昌碩派花卉四個月。
1958年,隨學生入農村現場教學,畫大量速寫。開始深入研究人體造型結構,結合教學,以線描作素描,試行中國畫專業素描。夏,在浙江海寧海邊農村現場教學,畫海塘工程《馴服大海》。
1960年,在浙江嵊縣現場教學,畫大量反映農村生活的速寫。回杭州後創作《浙西三秋》。同時為中國歷史博物館作水墨畫《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
1963年,寫《怎樣畫水墨人物畫》。此書為新水墨人物寫生技法提供了可參考的經驗,因而大受群眾歡迎。1973 年又再版,共出版幾十萬冊。
1964年創作《説紅書》。
1965年,《美術》第2期發表馬貢戈撰寫的《〈説紅書〉的藝術成就》一文,指出《説紅書》一畫在藝術上是新人物畫中最突出的代表作品。
1974年為畫《艷陽天》插圖,赴北京郊區密雲縣,蒐集素材。
1975年完成《艷陽天》水墨插圖三十幅。這些插圖後來由北京、上海、河北三地的出版社出版了三個不同版本的單行本。
1978年,任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當選為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兩項提案:一是建議恢復黃賓虹紀念館,二是建議建立潘天壽紀念館。(兩項建議均得到有關部門的支持,第二年潘天壽紀念館籌建。
1979年被選為全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浙江《工農兵畫報》出《方增先作品選》專刊。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叢刊》上發表論文《人物畫的造型問題》,針對全國各美術院校的中國畫人物專業基礎課,首次提出必須改革的專論。創作《孔乙己》插圖三十幅。
1981年《美術》第9期發表江豐為《方增先畫集》序撰寫的《要突破中國畫的無人之境》一文。
1982年赴紹興農村小鎮,畫《鄉鎮早市》。7月,《浙江日報》刊登《方增先在創新的道路上》一文(來永祥撰文)。9月,香港《文匯報》以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作品及《方增先人物新作》一文(馬克撰文);《迎春花》第 1 期人物專號刊登《粒粒皆辛苦》、《孔乙己》、《艷陽天》插圖、《李時珍》等作品及《為當代人傳神寫照》一文(馬克撰文)。10月,《浙江畫報》刊登《人物畫家方增先》一文(鄭朝撰文)。
1983年,入上海中國畫院。11月,安徽《畫刊》刊登古裝人物《深山鳥語》、《咏梅》、《步月》等。7月,赴青海玉樹州藏族草原。9月,又赴青海藏區澤庫草原。10月,畫《帳棚裏的笑聲》。《中國文學》第9期刊登《屈原》、《牧牛》、《海燕像》等作品及《人物畫家方增先》一文(李瑞林撰文)。
1984年《帳棚裏的笑聲》參加全國美展,獲上海地區優秀獎。同年,任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隨上海文化局文化代表團赴日本參加日本富山北陸書道院活動。台灣《雄獅美術》刊登作品《屈原》、《海燕》。
1985年7月,赴甘南藏族自治州深瑪曲大草原。同年,任上海美術館館長。
1986年2月,再赴甘南夏河拉卜楞寺廟會。8月,山東《藝術天地》刊登《方增先和他的水墨人物畫》一文(徐虹撰文)。上海《書與畫》第3期刊登《方增先近期水墨畫》一文(吳亮撰文)。
1988年10月,攜上海近現代中國畫展赴法在馬賽、里昂展出,並參觀巴黎主要博物館。
1989年7月16日《羊城晚報》發表《母親》。10月5日《光明日報》刊登《美術創作的新收穫》一文(邵大箴撰文),對《母親》一畫作評論。《母親》參加第七屆全國美術展覽,獲銀質獎、齊白石獎。
1990年,香港《收藏天地》刊登《方增先簡論》一文(徐虹撰文)。《美術》第5期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世界》一文(徐虹撰文)。 6月,《香港明報》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人物》(周天黎撰文)。以上海文化代表團團長身份攜中國畫、版畫、攝影作品赴日本橫濱辦展。
1991年被美國傳記研究院授予該院終身董事和國際顧問。時年《母親》獲上海文學藝術優秀獎。《美術》第2期刊登《方增先隨訪錄》一文(陳秋田錄)。5月,攜上海中國畫展赴澳門辦展。6月,赴珠海創作古裝巨幅作品《古文士圖》,至 12 月,畫成六十幅。同年 11 月辭去上海畫院副院長一職。
1993年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1995年受聘為上海大學講席教授。
1996年舉辦第一屆上海雙年展,任藝委會主任。
1998年受聘為中國美術學院榮譽教授。1998年舉辦第二屆上海雙年展,主題為“融合與拓展”,以水墨為表現形式。
1999年被選為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和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2000年舉辦國際性的第三屆上海雙年展,日本NHK電視臺專場播放節目近一小時。進入積墨畫的探索,畫《大山的回憶》。
2001年用積墨法畫《閒看行路人》、《行行復行行》。
2002年上海美術家協會舉辦以“家”為主題的室內家居設計展,全國各藝術院校都參與,任展覽總策劃人。用積墨法畫《家鄉板凳龍》。參加在北京政協禮堂舉辦的當代國畫優秀作品系列展——上海作品展。
2003年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草書蘭亭序》。
2004年獲文化部文學藝術成果獎。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草書後赤壁賦》。
2005年畫《穿舊裘皮的人》。作品參加在浙江潘天壽紀念館舉辦的浙派人物畫文獻展。
2006年舉辦跋涉者——方增先藝術回顧展。
2007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方增先》畫冊,《方增先圖文回顧錄》。創作《祭天》。
2009年8月,完成《曬佛節——祈福》。浙江美術館舉辦“方增先人物畫大展”,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方增先人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