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藝術大展透視韓美林:“他對中華文化的愛之切一般人很難理解”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5日 11:4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韓美林藝術大展2011年12月26日至2012年2月8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這是國家博物館歷史上首次藝術家個展,展出了韓美林繪畫、書法、雕塑、陶瓷、設計等門類的新作3200余件,吸引了觀眾近50萬人次。

       此次展覽距離韓美林2001年12月31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的第五次個人藝術展恰好10年,其間韓美林在北京和杭州分別建立了韓美林藝術館,並將自己創作的幾千件作品捐給了國家。

       韓美林1936年生於山東濟南,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創作涉及繪畫、書法、雕塑、陶瓷、設計等領域,曾設計1983年《豬票》、1985年《熊貓》等郵票及一系列郵票、紀念張,是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主要設計者之一,現任清華大學教授。

       在眾多業界人士眼中,韓美林的藝術成就來自於他對中華文化深沉的熱愛,來自於他對生命的熱愛,來自於他獨特而豐富的藝術感悟。

       抓住了中華文化之源

       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説,韓美林的作品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當代藝術大家對世界的思考、對人民的深情,以及對藝術變革的態度和多年堅持的藝術創作所營造的藝術實踐。

       “韓美林先生已經是70多歲的人,他的那種激情和動力來自於對人民、對祖國、對這個時代的一種熱愛。”他説。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説,韓美林站在世界兩大文明之一的東方文明的高地上,抓住了中華文化之源,因此才能創作出具有戰國風格的青銅器、西漢風格的漆器、畫像石,以及盛唐氣象的器物等作品。

       “韓美林用他的悟性來接受、來深刻地感悟到我們的民族精神的最深層的東西,所以他對中華文化的愛之切一般人很難理解。”他説。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説,韓美林自覺或者不自覺、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要為中國文化精神尋找基本象徵,要滿足中國人在全球化時代對自己獨特文化精神的符號化建構的需要。

       “他選擇的駿馬、老虎、狐狸、猴子、女性等題材都是古往今來中國文化傳統中特別具有審美感召力和社會影響力的代表性符號,他在長期的國內國際美術交流中深深懂得,只有這些特別具有審美感召力和社會影響力的符號才能為全球化時代的中國人找到安身立命的感性寄託。”他説。

       從生命中生發出來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原院長常沙娜和韓美林是上世紀50年代中央美院的同學。她説,韓美林的創作根底和文脈來自於民族和民間,印染、刺繡、編織、陶瓷、青銅器、木雕等工藝和材質以及大自然的動植物都是他的創作內容,根據他的理解和感受,形成特有的裝飾風格。

       常沙娜説,韓美林重視深入基層,年輕時曾用大篷車組成團隊,走遍大江南北,到群眾中尋找藝術源泉,因此他的感受和作品也是淳樸的。晚年又開始創作書法,並專門到寧夏賀蘭山,從岩畫中尋找新的靈感,所以他的作品不是憑空瞎想,而是有根有據有源有泉。

       馮驥才説,當代藝術家受了文人畫以來的啟示,已經很少從民間直接拿東西,這是對“大地文化”的一種偏見。但韓美林熱愛這塊土地,熱愛這個土地上的人民,因此不會拒絕人民從內心生發出來的藝術。

       他説,精英的藝術是情感化的甚至是非理性的,民間文化的本質是生命生發出來的,是直接的情懷,是張揚的,不像文人畫那樣內斂,它是把藝術向外,是一種集體的審美。

       “他做一個小瓶子、一個小陶罐都是非常可愛的,萬物有靈,把一切的東西都看作是有生命的,都是可以跟你對話的,心靈是可以相通的。藝術家要保持這樣的心靈來對待世界萬物。”他説。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説,韓美林情感坦誠,對於生命、藝術、自然萬物有著一種摯愛之心,而且有鮮明的判斷事物真善美的價值標準,因此所有作品陽光、鮮明、生動、可愛、富有生命、蓬勃向上。“所有動物在韓美林先生的手下,絕不是那種陰暗、醜惡的東西,變成憨態可掬的、讓所有人都能望之而生喜愛之情的一種藝術造型,”

       我行我素地跨媒交融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淩説,韓美林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藝術家,不但作品總量很多,而且很多藝術語言都能用,都能達到一種高度。在韓美林的作品裏可以找到寫實、寫意、抽象等一系列藝術風格和手段。

       “一個藝術家在藝術上的定位最終就是他的語言,韓美林掌握了所有的語言,所以我覺得他是一個‘語言大師’。”

       王一川説,韓美林的作品跨越了書畫、陶瓷、雕塑、設計等不同的媒介和之間的界限,我行我素地出現了它們之間的跨媒交融。

       馮遠説,韓美林作品的跨行業、跨專業的特點非常突出,在融入了中國民間造型藝術、圖形藝術、裝飾藝術方面,無論採用各種形式,而且諸多藝術門類中同時貫穿著他的藝術理念和創新手段,表現在文字中那種圖形和造型,表現在雕塑中的某種質感,表現在陶瓷和工藝設計中的平面裝飾設計。“這都充分展示出他的學術創新功能,同時又在語言形式上充分發揮了不同藝術形式的功能。”

       馮遠説,在韓美林的書法作品中,體現了比較多的造型、造字和圖形化的功能,這是對中國文字變化創新。他舉例説,此次展出的作品《天書》是一種印刷字的有序排列,文字到了韓美林筆下成為一種有意味的象形圖形符號的介入,這些文字單拿出來或連在一起,都具有中國文字的書寫功能和審美功能,這已經超出了一般讀寫具有語義功能的文字,在文字造型方面具有探索性。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張旭光説,語言創造是韓美林作品的一個特點,他的作品陌生的語言是他源自對書法的理解所創造出來的。“傳統草書裏,懷素的翻滾的狀態比較強烈,就是豎向關係比較強烈,張旭的草書橫向的關係更強一些。韓美林的草書裏,尤其在橫向的空間分割上有他獨特的創造。”

熱詞:

  • 藝術
  • 藝術展
  • 韓美林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