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往期查看

糖果業“洗牌”

    糖價持續走低,下游産業迎來利好。國內糖果産業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被外資品牌圍城的本土糖果企業奮力突圍。[詳細]

記者觀察

糖價走低 糖業虧損

  曾經風光無限的“糖高宗”,近年來價格陰跌不止。2012-2013年榨季,紐約原糖價格從期初的每磅22美分持續下行,最低每磅跌破16美分。進入2013-2014年榨季以來,中國國內價格從過去每噸7000多元高價一直跌到4000多元。

  卓創資訊數據顯示,2013年10月份白糖的現貨價格為5430元/噸,而目前價格為4700元/噸。卓創資訊分析師郭兆慶認為,今年內想恢復到5430元/噸的價格比較難。

  隨著全球糖業步入增産週期,市場食糖供大於求,糖價走低,導致2012-2013年榨季,全國制糖企業虧損31億元人民幣。

  不過,由於作為制糖業下游的食品工業用糖量約佔國內食糖消費量的三分之二,隨著糖價走低,食品工業的成本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壓縮,郭兆慶表示,糖果、碳酸飲料等糖加工食品行業或將迎來利好。

外資包圍 本土糖果企業尋求突圍

  據了解,當前本土糖果巧克力企業約佔全國近40%的市場,但在利潤最高的高端産品中,外資牢牢把持了大半江山——德芙、吉百利、好時和金帝四個品牌佔據了中國巧克力市場70%以上的份額。

  “國際糖果巨頭不斷在中國市場發起並購,擴張市場,説明他們看好中國市場的潛力。”北京志起未來營銷諮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稱,中國本土糖果企業目前正處於轉型和升級的尷尬時期,一些本土企業沒有足夠資源做強做大,創新能力薄弱,無法在高端市場分羹。

  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業內人士指出,未來本土品牌的突破點在於不斷提升品牌價值,並在品類及口味上亮出差異化的“標簽”。

  爭奪市場份額與比拼實力依舊是本土糖果市場的主旋律。外資品牌覬覦已久並不斷擴張,國産品牌不論是傳統老牌還是本土新勢力品牌,一方面要練好內功,優化産品線,集中力量打造核心品類;另一方面還要關注顧客需求與價值,精細化營銷。

中國糖業協會:全行業今年虧損或破百億

  自2012年以來,大部分制糖企業食糖銷售價格始終在成本線下運行。2012/2013年榨季,中國制糖業出現近十幾年不遇的虧損局面,整個榨季全國制糖企業虧損31億元人民幣。

  中國糖業最大産區的廣西壯族自治區,2012/2013年榨季虧損金額高達15.25億元人民。由於市場低迷,預計本榨季廣西農民種蔗總收入將同比減少3.9%以上。

  現在中國糖業加工成本最少每噸需要5300元人民幣,但國內糖價已經跌至每噸4700元人民幣,由此給制糖企業造成很大壓力。預計今年食糖消費量將增加至1420萬噸,期末庫存預期將超過1000萬噸,創歷史高位。[詳細]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