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多數中國公司的路徑相似,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交通建設業開始走出國門,經歷了從最初的勞務輸出、參與低端工程承包、成套技術與設備輸出、到今天參與全球高端市場競爭並輸出標準四個階段。在80年代初期的勞務輸出階段,中國交建跟在西方承包商後面從事勞務分包,風險不高,利潤不高;在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的低端工程承包階段,由於資金、技術方面的局限,只能承攬一些規模小、處於産業鏈低端的工程項目,利潤微薄,並且往往交了“學費。
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1979年進入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是中國最早進入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四家大型國有企業之一,至今已經在非洲各地修路造橋三十多年。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路橋公司一年的利潤目標是1000萬元,與今天近20億元不可同日而語;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其開始進入成套技術與設備輸出階段。
隨著中國建築業的迅速發展,中國的技術與設備逐步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最典型例子是2002年開工建設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項目,由中國政府提供優惠貸款,中國港灣工程公司提供了從規劃、設計、施工到設備安裝一條龍服務;2003年以來,隨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諸多偉大工程的成功實踐,中國的技術、設備、標準逐步得到國際高端市場的認可,中國建築企業開始全方位參與全球高端市場的競爭,成為國際市場一支重要力量。
進入非洲市場,中國企業需要克服的障礙很多,其中主要有來自政治動蕩、自然環境、國際商務規則及市場壁壘的挑戰。
初涉國際工程承包領域之際,由於不熟悉國際商務規則,不熟悉菲迪克條款,中國公司也因此吃了不少苦頭,也交了不少學費。據介紹,當時誤工、返工情況非常常見,一個為期3年的工程,往往拖到第三年才開工,一個備件的損壞經常要等幾個月。國際工程每一個分項工程、甚至每一道工序都要經咨工簽字認可才能結算。另一方面,市場壁壘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障礙,市場壁壘有標準規範方面、有環保方面,也有勞工方面,而這些問題近年來都逐漸得到了克服。
近年來,非洲市場對中國鐵路裝備産品的需求逐步增加,中國南車和北車兩家公司在過去4年多時間裏,向非洲提供商品及獲得訂單總金額超40億美元(含未交付訂單)。其中南車共向非洲24個國家出口産品總金額達28.8億美元,北車向非洲19個國家出口産品總金額將高達12.5億美元。可以預見,隨著中國路橋企業在非洲的縱深發展,以高鐵出口為新的起點,非洲的“中國路”將會越來越寬闊。
進入非洲,更重要的是融入非洲。
肯尼亞內羅畢東北環城路項目是中國在肯尼亞道路建設投資的第一個大型優惠買方信貸項目。在內羅畢東北環城路項目建設過程中,中國員工有35位,而當地員工則有1300多名,他們既有一線的操作工人,也有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為當地勞工市場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充分的崗前培訓和中國技術人員的細心幫扶,大大提高了當地人員的職業技術水平。項目進展中,很多當地員工都可以獨立負責相關管理及技術工作,在與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的合作中掌握了大量實用的技能,成為肯尼亞國家建設的主力軍,也明顯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狀況。
內羅畢東北環城路建成前,由於交通設施落後,內羅畢城東北部郊區一帶長期荒涼落後,配套生活設施稀缺,沿線居民購物、求醫以及上學等各項基本生活需求均要乘車數小時前往內羅畢市中心。東北環城路的建成通車,沿線的生活便煥然一新。學校、醫院和眾多店舖鱗次櫛比,車輛通行無阻,損毀和油耗也明顯降低。當地人的資産以及商機增加了4倍以上,地價也節節攀升。
中交建承建的安哥拉211項目,是安哥拉北部地區最重要的公路通道,也是公司在安哥拉首個上億美元的項目,採用中國標準修建;公司在安中方員工1300多,當地員工2200多人,有力地拉動了當地的就業。
5月8日,海外首次採用全套“中國標準”和中國設備修建的電氣化跨國鐵路——埃塞吉布提鐵路正式鋪軌,李克強總理親自擰上螺釘。該項目中國總承包商——中鐵建中土集團總經理袁立表示,這條鐵路全部使用中國標準,從設計、施工、監理,到軌料、施工裝備、通信訊號和電氣化設備、機車車輛,全部使用中國産品,是一條有“純正中國血統”的鐵路。
中國鐵建旗下中國土木工程集團與尼日利亞聯邦交通部簽訂了尼日利亞沿海鐵路項目框架合同,總金額達131.22億美元,刷新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單體合同額最高紀錄。
不僅如此,據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宗言介紹,總投資83億美元的尼日利亞現代化鐵路項目的首段工程——阿布賈至卡杜納段將於近日完成主體工程;採用中國鐵路技術標準建設的橫貫安哥拉全境、長達1300多公里的本格拉鐵路也將在今年內開通運營。
同時,中國鐵路裝備也大踏步走向海外。2010年到2013年的4年間,中國北車為非洲19個國家提供了1842台(輛)鐵路機車車輛,總金額達3.5億美元,成為非洲鐵路裝備的主要提供商。
“鐵路建設是先行官。如通過尼日利亞沿海鐵路項目的建設,可以帶動中國施工機械、鋼材、機電産品和機車車輛等約40億美元的出口。此外,建設期間還可以為當地提供近5萬個直接就業機會、15萬個間接就業機會;運營期間還可提供2至3萬個固定就業崗位。”張宗言説。[詳細]
西方在非洲的作為很難稱得上楷模,而中國的投入起到了積極作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非洲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
中國的援助比西方的援助更為明顯,中國的資金往往幫助啟動大規模建築和基礎設施計劃,從而創造就業,改善交通和電力等服務,使公眾受益。
美國不會在非洲修建高速公路、橋梁、機場等配套設施,而這正是非洲需要的東西,美國應對中國人這樣做表示感謝。
美國應該感謝中國幫助非洲。
中國經濟升級、非洲經濟起飛,雙方互補性不斷擴大、深化,體現出明顯的互補優勢。中國從非洲經濟騰飛中獲取新機會,非洲從中國經濟轉型中汲取新能量。
只有中國人同我們簽署“套餐”協議或者説交鑰匙工程:一座鋁礦、一個水電大壩、一條鐵路和一個煉油廠,全部由中國進出口銀行融資,用礬土償還……當我們要求西方鋁業公司承擔同樣的工作,他們説,他們的業務是鋁而非大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