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添富醫藥基金經理周睿堅定看多醫藥行業:“投資醫藥股只輸時間,不會輸錢。”
周睿認為,滿足三個條件的醫藥股具備長期增長的潛力:一是基本面健康,二是保持穩定增長,“我相信在未來十年,醫藥行業一定會培養出大牛股。”
IMS中國健康信息學院發佈研究報告稱,到2016年,全球藥品消費支出有望達到1.2萬億美元。美國等發達國家人均年藥品消費約300美元,中等發達國家人均藥品消費為40-50美元,而我國不到10美元。隨著我國醫保覆蓋大幅提高和保障水平的飛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以及老齡人口的快速增加,我國人均藥品消費增長將進入爆發期。
2012年12月28日,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發佈《中國藥品市場報告(2012)》指出,在過去幾年中,中國藥品市場快速增長,2012年市場規模已達9261億元,預期2013-2020年,中國藥品市場規模將以年均12%的速度高速擴容,2019年突破2萬億元,到2020年,藥品市場規模將達到2.3萬億元。
目前我國醫藥行業的集中度低,隨著行業政策的變化,包括新藥上市速度加快、藥品降價、優勝劣汰加速等綜合作用,行業的龍頭做到佔比10%-20%的市場規模,我國將出現市值上千億醫藥公司。
上海萊士2014年第一季度業績突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並購。
上海萊士今年一季度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將較上年同期增長 150%-200%,一個原因是産品銷售較上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長,另一個原因源自購買鄭州邦和生物藥業。
去年7月份,上海萊士定向增發9365.24萬股用於收購鄭州邦和生物100%股權;同時向萊士中國定增2600萬股,募集5億元用於鄭州邦和藥業的持續發展。此次收購邦價格為18億元。2014年2月鄭州邦和生物藥業有限公司財務合併報表,合併後上海萊士凈利潤增長明顯。
仟源制藥的發展之路略有不同。作為流通股僅有3380萬、總股本13380萬的小盤股,仟源制藥在資本市場表現搶眼,從今年1月16日復盤的14.27元,衝高至28.48元,漲幅近100%。
仟源制藥之前為山西一家以抗生素藥品為主的企業,在我國抗生素藥價一再降低、全社會共同討伐濫用抗生素的大背景下,傳統主營業務業績難以提升。仟源制藥相繼收購浙江海力生制藥有限公司60%股權、杭州寶靈集團,公司嬰孕産品異軍突起。董事長翁佔國介紹,今年一季度嬰孕産品收入已佔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另一位醫藥行業“並購明星”是復星醫藥,一季度醫藥主業收入凈增20%以上,其業績同樣與大規模的並購分不開。
2013年10月10日,復星醫藥子公司上海醫誠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擬出資不超過6.93億元收購佛山市禪城區中心醫院有限公司60%的股權。在一個月前,復星醫藥還收購了廣州南洋腫瘤醫院有限公司50%的股權。兩個月內,復星醫藥控股華南兩家醫院。復星的並購之路一直未停。現在旗下已擁有和睦家醫院、濟民腫瘤醫院、廣濟醫院、宿遷鐘吾醫院等。一系列的並購,似乎印證著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在內地收購500家醫院”的豪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1月至12月,醫藥製造業整體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7.99%,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7.76%。2014年以來,受益於我國醫藥體制改革、基本醫療保險、縣級醫院建設、非公立醫院服務價格放開、可穿戴醫療突破等諸多利好消息,作為民生重要基石的醫藥行業迎來大發展成為大概率事件。
3月25日晚,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2014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將推進全民醫保體系建設,推動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加快公立醫院改革,今年使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覆蓋全國50%以上的縣(市),合理把控公立大醫院規模;有序放寬社會力量辦醫準入;完善基本藥物制度;規範藥品流通秩序,防止藥價虛高。
業內人士分析稱,此次推出的五項部署中,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國務院常務會議將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規模從原先市場預期的35%提升至50%,這是本輪醫藥改革部署的最大亮點。
在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大戲中,演員絕不只是醫院,制藥企業、醫藥銷售企業、民營醫院等也是鎂光燈受關注的角色。
“縣級公立醫院是中國醫藥産業主要的市場之一,其改革的成敗和方向直接決定醫藥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其改革的核心是破除‘以藥養醫’模式,將來縣級公立醫院的藥房可能全部委託藥企託管經營。”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若藥房託管能借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在全國生根發芽,對醫藥流通企業是重磅利好。”一位不願具名的藥企高管表示,託管醫院藥房後,醫藥流通企業便獨家掌控醫院用藥配送權與採購權。這相當於獨佔了通往醫院的銷售渠道,將增強企業對藥廠的議價能力,同時可以借勢擴大自身的代理規模。目前醫院的藥品銷售規模佔比約80%。
上述高管表示,藥房託管有助於減少藥品流通環節,降低經營成本和管理人員費用,可以直接串起醫藥價值鏈的兩頭,即醫藥生産企業和消費者,不但能降低藥價,還能使託管方和醫院獲得一些利益。
除了醫藥流通企業以外,優質的仿製藥和倣創藥企業、低端醫療器械企業、民營醫院也將在公立醫院改革中獲益。[詳細]
A股公司2014年一季報披露大幕4月9日拉開。深市中小板的浙富控股、山河智慧及創業板的鵬翎股份、上海凱寶等四家公司率先披露今年一季報,其中3家公司業績增長。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674家公司披露了一季度業績預告,預喜公司佔比近六成。其中,通信、家電、傳媒、醫藥、汽車、建築建材等六板塊業績增長勢頭較好,房地産、農林牧漁業績則下滑明顯。
醫藥、家用電器、傳媒、建築建材、金融等行業中一季度預喜公司數量佔已公佈公司數量的比重均在50%以上。結合目前已披露的2013年年報來看,醫藥、家用電器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強勁。另外,受一季度煤炭續跌影響,火電行業一季報業績增長確定。
2013年葛蘭素史克的“行賄門”事件,將跨國藥企在華“直接行賄”“贊助項目”等行業潛規則暴露無遺。大型跨國藥企雅培也被曝在華以10%的銷售額用於行賄醫生。
現在,面對中國政府進行醫療體制改革的決心和行動,以及全球各國對大型藥企“暗箱操作”的巨大輿論壓力。不少藥企正在悄然啟動模式變革,努力從練“內功”著手,改變外在形象,以圖重新贏得患者信任。無論是自願還是迫於監管壓力,變革與薪酬體系挂鉤的銷量考核,已成為必然趨勢。
不少藥企明確認為,新的薪酬方式符合正在從仿製藥、抗生素藥向創新型藥物、生物型藥物轉變的制藥企業發展趨勢。藥品對患者的個體適應性,藥品企業對患者診療過程的關注度,將大大超過以往。
仿製藥、抗生素類藥物銷量和盈利能力在最近10年連續下滑,創新型藥物、生物製劑類藥物銷量和盈利能力穩步上升已經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