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7月29日電(記者 劉錚、韓潔)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小幅回升,驗證了近期宏觀調控的成效。然而,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以定向調控為新特徵的宏觀調控政策,將在下半年繼續精準施策,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創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積極財政政策將加快進度加大力度
下半年剛剛開始,積極財政政策已頻頻發力:從7月1日起,6%和4%兩檔增值稅徵收率統一調整為3%,為企業每年減負約240億元。自9月1日起,對獲得許可在境內銷售的純電動等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
今年以來,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緩解企業經營困難,積極財政政策從擴大支出、減輕稅負兩個角度共同發力,加大了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成效初顯。財政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財政支出超過6.9萬億元,同比增長15.8%,增速高出同期財政收入的增速7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增長26.1%。
“在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支出增速在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已經提高了,下半年將保持這個勢頭。這意味着更多財政資金能很快進入實體經濟,更好地發揮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説。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積極財政還有空間,下半年應進一步加快預算執行。已安排的赤字要儘快用出去。中西部鐵路建設、城市地下管網等已經確定的工程要加快資金撥付進度,既造福百姓,又支持經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積極財政政策不僅在總量上注意加大了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在結構上也注意發揮先導和優化的作用。5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成倍擴大中央財政新興産業創投引導資金規模,完善市場化運行長效機制。
“下一步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繼續通過財政資金撬動和引導社會資本流向結構調整的優先方向,同時繼續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説。
穩健貨幣政策將優化結構加大支持小微企業
國務院常務會議7月23日部署了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十項舉措,第一項就是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信貸總量合理增長,着力調整結構,優化信貸投向。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力度,提高金融服務小微企業、“三農”和支持服務業、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及重大民生工程的能力。
“儘管現有的天量流動性制約貨幣政策必須保持穩健,但上半年通過定向降準等措施,貨幣政策優化了結構,加大了對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的支持力度。這些有效做法將在下半年繼續發揮作用,同時探索一些新舉措。”王軍認為。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4.7%,增速比全年預期目標高1.7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6月末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5.7%,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1.7個百分點。
“經濟往往滯後金融3到6個月,上半年貨幣信貸對經濟的有力促進作用,會在下半年更好地表現出來。”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指出,預計全年M2增速在13%至14%之間,人民幣貸款增加9.5萬億元左右。
隨着往往置貨幣政策於被動境地的外匯佔款近來急劇下降,未來貨幣政策工具將更加多元,更加主動,再貸款、再貼現等退隱多年的貨幣政策工具將“重現江湖”。
“隨着貨幣政策工具更加主動地掌握在自己手裏,接下來可以更多通過再貸款、再貼現等方式,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支持力度。”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央行通過再貸款、再貼現等方式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力度將更大,效果將更加明顯。
密切監測形勢變化做好政策儲備
雖然定向調控政策效應不斷顯現,但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複雜多變,提醒我們必須提高警惕,密切監測形勢變化,做好政策儲備。
“宏觀經濟進入潛在增長率下行、重在轉型升級的新常態後,宏觀調控也需要通過定向調控、精準施策來適應。不過目前中國經濟還面臨很多複雜因素,定向調控的政策措施雖然初見成效,但要隨時根據形勢變化進行預調微調,做好政策儲備。”王軍認為。
世界經濟形勢仍不樂觀。特別是歐洲經濟遇到困難,美國經濟復蘇弱於預期,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出現分化,新興經濟體增長的穩定性受到很大的影響。略有好轉的中國外需將會何去何從,很難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裏。
中國經濟內部的風險也需密切監測、及時應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房地産調整、産能過剩出清和地方債務風險化解這三大領域,都蘊含着較大的下行壓力和不確定因素。一方面要擠出泡沫,淘汰落後,化解風險,另一方面要拿捏好力度,保持好基本面,提振市場信心,這需要宏觀調控政策的高超技巧。
“上半年穩增長取得了明顯效果,下半年下行壓力還是比較大,必須把平穩增長態勢保持好,為轉型升級創造比較平穩的宏觀經濟環境。宏觀調控任務繁重,但更重要的工作在轉型升級和深化改革方面。”張立群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