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隨着天氣逐漸轉暖,黑龍江黑河的寒區試車季即將結束。黑河市位於黑龍江西北部,全年結冰期有200多天,憑藉獨特的自然條件成為絕佳的寒區試車場。
過去這5個多月是不少東北人“貓冬”的時節,這座邊境小城更誇張,結冰期有200多天。但如今,這裡的冬天忙得很,全國各地來了147家車企,4000多輛測試車。這裡佔到全國寒區試車的80%,這裡是如何蹚出這條路的?
這下面是黑龍江的江水,1米多厚的冰層上辟出了一塊200萬平米的試車場。每天跑着上百輛車,試車員們要把車開到極限狀態,記下數據,優化電子穩定系統和各種配件性能。
冰上造路者鋪就黑河“寒區試車”路
每年冬天,各大車企如同“候鳥”一般來到邊城黑河,對汽車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行測試和驗證。車試的好不好,路面很重要。在黑河,就有專門從事冰上造路的人。
冷師傅是一位冰上造路人。冷師傅説,為了這塊試車場,他帶着20多人的村民團隊忙活了一整個冬天。冰面得足夠光滑,要經常拋光,雪面不能太滑,得跟犁地似的時常給松松雪。
有評論説,黑河把一手“爛牌”變成了“金字招牌”。這背後是,他們想了很多辦法,這些設備都是他們自己琢磨、自己造的,這叫抄平器,角鐵焊的;這叫壓路機,舊輪胎拼的。
自研試車路 “冷資源”點燃“熱引擎”
冰上造的路不僅是汽車性能驗證的“實驗室”,更是連接技術研發、安全標準與産業經濟的核心紐帶。可以説,冰上造的不僅是試車路,更是産業鏈。而黑河的冰上造路者就是靠着自己邊幹邊研究摸索出了一條冰上試車路,征服了挑剔的車企。
最早,他們沒人會造路,只能找國外試車企業合作。
企業負責人鄧利銀介紹,那時候跟瑞典合作,造路不用他們,怕他們學着它的技術。現在他們都用中國北斗測繪設備,他們也在隨幹隨學習中。
20年前繪了一張藍圖,又幹了十幾年,迎來中國新能源車的崛起,這裡的人們踩上了時代的步點。
這兒正建的是個四季低溫測試場,以後就算冬天過去也可以“寒區試車”。對黑河人來説,寒冷不再是無奈的貓冬,而是想要全年留駐的資源。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