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春耕時節,全國蔬菜種植進入繁忙期。記者來到湖南永州,這裡是全國高品質蔬菜“生産示範區”,蔬菜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300萬畝左右。依託面向大灣區的地理位置優勢,永州蔬菜的銷售量佔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30%以上,最快7個小時就可直達香港市場,而永州作為內陸城市,不沿邊、不靠海,蔬菜是如何搶“鮮”出發的呢?來看記者的春耕一線觀察。
在湖南永州的田間地頭,記者隨處可見成方連片的蔬菜種植基地。何海龍是永州市江永縣一家農産品出口企業的負責人,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監督從永州跨區直達香港的蔬菜運輸車輛,每天中午12時30分準時發車。
記者在何海龍的蔬菜加工基地現場看到,兩輛運輸蔬菜的車輛安裝了粵港兩地汽車牌照,意味這些車輛能直接開到香港地界。解決了以往在深圳加工轉運、二次包裝的問題,不僅節省了時間,也減少了租房和雇人的成本。
為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節省通關成本,記者了解到,永州海關還在全國創新性推出“果蔬拼裝”監管模式。以前供港蔬菜、水果不能拼裝,即使是同一企業生産包裝,也只能分別由不同車輛發運。記者現場看到,何海龍今天運往香港的20多種瓜果蔬菜,在一個車能運走情況下,就不需要另外派發車輛。
永州海關副關長李江民介紹,採取“果蔬拼裝”監管模式以後,企業每輛車運輸成本節省1000元左右,通關時間也壓縮了50%左右。
同時,永州海關還通過將出口抽檢前置到種植和加工環節,建立起海關信息互聯互通機制,出口蔬菜無須在通關環節進行抽樣檢測。
不僅如此,永州有關部門,常態化開通永州-鹽田、北部灣、湛江港和中歐班列4個方向鐵海聯運專列,打通中國中西部地區到達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兩大出海口最便捷的通道。據永州海關統計,2024年,永州果蔬出口貨值多達138.9億元。
改變思路 小蔬菜闖出大市場
目前,永州的蔬菜不僅直通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餐桌,還銷往27個國家和地區,而這背後最重要的原因,是從菜農“種什麼、賣什麼”,到市場“要什麼、種什麼”的發展思路的改變。
湖南永州地處湘江源頭,空氣優、水質佳,光照長,具有得天獨厚的蔬菜種植優勢,但好地好水未必能形成優勢産業,曾經的永州蔬菜也經歷了滯銷、價格低、銷路不暢通的産業發展困境。為了解決發展難題,永州市以市場為導向,緊盯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外市場需求,開始引進種植原産於廣東的遲心菜、菜薹、芥蘭等大灣區市民喜愛的蔬菜品種。
引進外來蔬菜品種,如果種不好,也未必賣得出。為解決這一難題,永州市制定了《推進蔬菜基地規模化標準化建設十條措施》,實施粵港澳大灣區蔬菜“菜籃子”認定基地建設,實行標準化、良種化、綠色化、設施化種植,來提高蔬菜品質。
為嚴格限制農藥化肥用量,永州市農業農村部門還專門出臺了嚴格規定,如有三次農藥殘留超標,將取消大灣區蔬菜“菜籃子”基地認定資質、出口資格。為進一步減少農業化肥用量,記者在不少大灣區“菜籃子”認證基地看到,沒有買賣價值的蔬菜正被打碎還田以增加土地的有機含量。物理滅蟲的設施和方法,在田間地頭,也是隨處可見。
農場經理劉文告訴記者,基地現在已開始引進日本品種蔬菜,高標準種植後返銷日本,來進一步拓寬永州蔬菜出口渠道。截至目前,永州市已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蔬菜類“菜籃子”認定基地159個、認證供港澳蔬菜備案基地110個。新引進和培育蔬菜品種15個,形成了“四季鮮銷”“特色外銷”“反季節外銷”的産業佈局。
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欽介紹,蔬菜産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産業,也是鄉村振興的支柱産業。全市蔬菜産業帶動4.5萬戶農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精深加工 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
採訪中,記者發現,永州的蔬菜精深加工産業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返鄉創業,“産業”和“人才”在這裡形成了良性循環互動。
永州江永縣香芋是全國有名的地理標誌農産品。這家江永縣引進的最大香芋加工企業,目前已開發出40多個蔬菜加工産品。而在另一家香芋的加工企業,記者看到他們已針對台灣和東南亞市場,研發了不同類型的香芋産品。
為了吸引更多的農産品加工企業入駐,永州在土地租金建廠、出口退稅、冷庫建設等方面都對企業給予了優惠政策。截至目前,永州市已有700多家蔬菜加工企業,精深加工産品40余個,加工後蔬菜産品産值均價提升100%。
産業的迅速發展,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何子鳳早年在上海工作,頭腦靈活有些積蓄。前幾年看到香芋能掙錢後,就在江永縣千家峒瑤族鄉開始承包土地種植香芋。目前,香芋種植面積已有1000多畝,還建有自己的農産品加工廠。
早年在深圳打工的何蓉,她的歸來不僅帶來了幾千萬生産線和冷庫的投資,目前公司銷售額已接近一個億,還解決了上百人的就地就近就業。據統計,僅千家峒瑤族鄉一個鄉鎮,就有近2000年輕人返鄉從事香芋産業的工作。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