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陸續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思想,即“四個全面”。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規劃,是針對新形勢下機遇、挑戰和歷史任務提出來的重要戰略思想和戰略規劃佈局。
“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
從上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同志提出“小康之家”的設想。到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十七大要求:“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十八大將“建設”改成“建成”,進一步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使“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完整清晰的展現,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國”、 “全面從嚴治黨”。
十八大,提出了要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新願景、新目標。做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並再次強調要“全面從嚴治黨”。
習近平總書記説,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總部署、總動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體現著‘三個全面’的邏輯聯絡”。去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調研時,又在“三個全面”後增加了一個“全面從嚴治黨”,突出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黨的率先垂范和引領作用。要求“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肯定“四個全面”是“戰略佈局”,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邏輯關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總目標。主要指標是,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包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等一系列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很難實現。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建設小康社會的保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內容,是順利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解決我們在發展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根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夯實國家長治久安的法治基礎。
全面從嚴治黨,關係到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黨的形象和威望、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僅直接關係黨的命運,而且直接關係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這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在歷史使命面前,再沒有什麼使命,比引領一個民族走向復興更光榮;再沒有什麼事業,比團結十幾億人民共圓夢想更崇高。奮鬥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複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使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戰略舉措。三大戰略舉措之間,密切相聯,必須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相互支撐。
“四個全面”是科學抉擇
當前我國面臨,經濟總量領先下的人均落後,先富起來之後的共富挑戰,資源環境約束下的轉變壓力,創新能力與發展需求脫節,國內外安全風險疊加交織等治理,現代化目標任重道遠。
習近平主席 堅持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以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堅定中國自信、立足中國實際、總結中國經驗、針對中國難題,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這“四個全面”,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是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立足治國理政全局,抓住改革發展穩定關鍵,統領中國發展總綱,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
“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和戰略佈局,是更加注重發展和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必然選擇。十八大以來,統籌改革發展穩定,各項舉措力度空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破局開篇,公平正義成為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著眼點;推進治黨治國治軍,反腐倡廉純潔隊伍,正風肅紀凝聚人心;運籌內政外交國防,中國夢與亞太夢、世界夢同頻共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從簡政放權到結構優化,從創新創業到社會民生,都將在“四個全面”中得到統一。
科學統籌、協調推進重大決策,讓局面為之而變、氣象為之而新、民心為之而振。事實充分證明,“四個全面”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戰略抓手。
“四個全面”背後,是“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是高瞻遠矚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 “四個全面”正是治國理政的“總綱”。 “四個全面”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戰略抓手”。
正如人民日報評論指出:“四個全面”有著深厚的認識論、方法論基礎,四個方面內容,既有目標又有舉措,既有全局又有重點。四者不是簡單並列關係,而是有機聯絡、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建成小康社會、煥發改革精神、增強法治觀念、落實從嚴治黨,“四個全面”的主線,勾繪出的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圖景。
“四個全面”將引領兩會
“四個全面”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四個全面”實際上概括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動中國現代化、推動改革開放的四個關鍵問題,抓住了中國發展之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兩會”將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上採取更大力度,形成整體推進、協調發展。
黨中央將2015年定位為“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畫卷,將從今年“兩會”波瀾壯闊地展開。
同時,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僅剩5年時間。落實“四個全面”戰略部署必將成為“兩會”的熱點,包括政府工作的整體部署,從經濟發展的“雙引擎”、“雙中高”到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從簡政放權到結構優化,從創新創業到社會民生,乃至國防和外交,都將在“四個全面”中得到統一。
中國處在內外環境深刻複雜變化之中,增長、轉型、改革等融合在一起,短期、中期和長期問題交織在一起。這就決定相當多的重大問題需要在今年加以討論、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在過去兩年中,我們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但在相當多的領域面臨攻堅挑戰,需要克服較大困難。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建設是全黨的工作重心。我國去年人均GDP不到7500美元,經濟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是一些機制體制的束縛,阻礙了生産力發展,因此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釋放增長潛力。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常態”無疑將貫穿2015年。其不僅意味著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調整,還蘊含著對經濟發展品質的要求。這將成為今年“兩會”乃至全球聚焦點。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30%,海外市場和輿論對中國的重大經濟決策十分關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標,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時代潮流,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從嚴治黨是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謀小康之業、揚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築執政之基,這是一場艱苦的奮鬥。“四個全面”體現了中國特色兼顧了世界潮流,深化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中國人民闊步走向未來的關鍵抉擇。(作者:紀明葵 紀明葵 國防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