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6月5日,人社部表示,相應推遲退休年齡已是一種必然趨勢,該部將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建議。這被看做是繼養老金入市以後,養老金緊張的又一應對之策。如果這一舉措落實,勢必進一步降低國人的養老質量。中國人想要老有所依,確實很艱難。[詳細]
第286期
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呂井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約5年前上海就在部分行業試點過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這一試點與中國基本養老保險長期未能實現做實個人賬戶的大環境有關。由於基本上是通過在職人員繳費,來為退休者發放養老金,加之目前人口老齡化加劇,因此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壓力還是較大的。
去年年底公佈的《2011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稱2010年有14個省份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徵繳收入收不抵支,缺口高達679億元。今年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張蘊嶺在兩會期間對記者透露,中國養老金虧空已經達到1.6萬億。而據全國社保基金會預測,到“十二五”末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規模預計也才1.5萬億元。此外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收益率大大低於通貨膨脹率,中國養老金制度正面臨嚴峻挑戰。
養老金入不敷出,除了收益率過低(2%,連官方賬面上的2.2%的物價增長指數都沒有跑贏)以外,如一些學者所言,真正原因有三點:一是中國養老保險制度起步較晚導致養老金欠賬,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需要養老的老人劇增,來源和積累的倉促導致“倉儲”枯竭,沒有多少可供支用的備存資源。二是社保體系為企業原罪和各種層出不窮的轉型期成本埋單,一方面養老金繳納過程中的拖欠、拒繳現象比較嚴重,成為直接導致養老金作為基金賬戶來源不足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在社保體系改革前,廣大國有企業未能足額為國企員工繳納養老金。三是個別地方人為挪用養老金。一言以蔽之,養老金入不敷出,嚴重虧空,主要原因在於財政欠賬。
但是養老金的問題還不止於此。即使沒有這些發不出錢的問題,養老金就很好嗎?答案仍然是否定的。有人做過計算,假設某人25歲開始工作,工作35年至60歲退休,其間按照標準繳納養老保險金35年,並於75歲死亡,可領取養老金15年。目前公民交納的養老保險由兩部分組成,由企業代繳公民收入的20%,公民直接交納收入的8%。假設社會平均工資在不隨時間變動,永遠為1。那麼該員工共繳納養老金為0.28 35=9.8,退休之後,他可以領取基礎養老金=1 35 1%=0.35,個人賬戶養老金=(0.08 35) 12/170=0.197647(按170個月計算)。兩者相加,該員工每年領取0.3+0.2329412=0.54764的養老金,生前領取養老金總計0.5329412 15(退休後的生存年數)=8.2147,該員工領取和繳納養老金之比為0.83823。領回的還沒有交的多。如果他想“收回成本”,那他必須活到將近78歲。但是,中國目前城鎮人口平均壽命也只有76歲,農村則更低,換句話説,多數人根本不能完全拿回這些錢。更不必説,以上計算還是在不考慮工資變動和通貨膨脹的前提下。
美國社保直接以納稅形式繳納,它的社會保障信託基金可看做是一個裝滿欠條的巨型餅乾罐。這個基金的資産是美國國債,也就是聯邦政府的付款承諾。這種模式可行的前提條件在於未來納稅人有能力不斷注入資金。1999年美國行政管理預算局表示,社保信託基金的資産中“沒有在未來可以被拿來用於支付津貼的現實金融資産。換句話説,現在納稅人未來獲得的養老金,直接來自未來納稅人的稅款。同樣,許多歐洲政府更不費神設立正式基金,而是採用“現收現付制”的辦法,這個是由未來稅收支付。其實這個和社保基金換湯不換藥,都差不多。不論設不設立基金,退休金都得依靠下一代來支付。中國的社保基金目前也是類似的狀態。
不僅中國的養老金被人質疑,這些實行現收現付制度的養老金同樣不可靠。例如,每一時候的養老金標準,總是按當時的工資標準設定的。但是一旦經濟不景氣,出現滑坡,現在繳納的稅收就會無力支付養老金。除此以外,人口因素也很重要,發達國家都在不如老齡化社會,反映在養老金上的突出矛盾就是納稅的人相對減少,領養老金的人卻在增加。
這些養老金常被稱為“龐氏騙局”或“老鼠會”。韋氏字典給龐氏騙局的定義是:“一種投資騙局,以後來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者以誘使更多人上當。”傳銷的定義為:“一項非法商業活動,參與者必須付錢才能加入,並且組織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後來者的入夥費。” 《經濟學人》雜誌的文章認為,雖然社保並不是非法的,政府也在主觀上沒有詐騙的意思,但是它確實需要未來的工人們産生稅收來供給未來退休者的養老金。所以説如果下一代的人口比上一代的少,或者經濟下行,社保就會有麻煩了。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養兒防老”是主要的養老途徑。不過事實上養兒防老並不是那麼靠譜。養兒防老是一種典型的私力救濟,它主要靠道德倫理維繫,卻又受制于子女的健康、收入等因素。生活富裕的人,你不扣他的工資,他也會誠心把父母伺候得舒舒服服;而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即便把他的工資全扣了,其父母生活狀況又能改善幾何?換句話説,養兒防老只是在社會投資體系並不完善時的最優選擇,但在時下卻未必。
不僅如此,中國目前的老齡化現實也使養兒防老很難運行完美。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目前中國有大量的獨生子女,如果父母都依靠養兒防老,那麼一對夫妻就可能贍養四個老人。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現收現付”,甚至不具備社保基金分攤個體養老壓力的功能。
也有一種比較新潮的養老方式,那就是買房養老。一般來説,不動産的保值能力是比較好的,如果預先買一套房,然後到年老時將房屋抵押,從銀行獲得養老金,確實是可行之計。
不過,這種投資收房地産市場影響太大。澳洲統計局(ABS)的最新數據顯示,房價已經連續第5個季度下降了——3月季度,房産貶值1.1%。新南威爾士大學的Michael Sherris教授稱,對於有些投資者而言,“買房養老”的退休計劃或許存在風險。
不僅如此,對照中國實際狀況,還有其他的問題。抵押房産房齡一般較老,70年土地使用權剩餘時間不多,房屋價值難以認定;從目前銀行房産按揭的規律來看,往往房齡超過20年的房産都不容易獲得審批,實現“買房養老”對房産、金融操作制度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國家養老不能依靠,那就該更多地依靠自己。養老基金的實質也就是一種長期投資。但是世界上也存在其他的投資方式。人們完全可以拿出個人收入的一部分自行投資,反而可能獲得較高的收益率。當然,一般人可能未必擅長投資,這時候就需要一些信託投資公司幫助理財。政府的養老基金也不必取消,可以並行運作,由市場效果判斷優劣。當然,“養兒防老”和“買房養老”都可以認為是個人投資的一種,不過只是因為過度集中了風險,而不那麼適合用於養老而已。
在民間投資養老方面值得借鑒的是智利的養老金私有化改革。20世紀70年代末智利“部分積累”模式的養老保險情況和今天的中國類似,實際上已經是“現收現付”模式,並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1980年底,智利政府宣佈執行新的養老金制度,其內容包括:每個參保人建立一個獨立的養老保險基金賬戶,賬戶中的資金交由私營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進行投資運作,參保人可以從眾多的基金管理公司中隨意選擇。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公司收取一定的管理費。只有當養老金管理公司經營不善宣佈破産時,政府才最終出面彌補資金缺口。
無論哪種養老方式,對於個人來講都無非都是自己預存了錢老了花。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每個中國人都應當考慮,如何依靠自己過好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