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非你莫屬》自開播以來,收視率屢創新高,從年前的“劉俐俐事件”,到年初的“最牛求職者李一舟”,再到剛剛發生的“暈倒哥事件”,《非你莫屬》一直處在輿論焦點。而日前李開復在微博上發起的抵制《非你莫屬》的活動,也讓其關注度進一步提高。其實,作為一個電視節目,我們既不能小看它給公眾傳達的不良信息,也不必誇大其實際作用。 [詳細]
第283期
作為一檔求職類電視節目,《非你莫屬》自開播以來,收視率屢創新高,在同時段省級衛視排名中,一度與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江蘇衛視的娛樂選秀欄目分列前四位,成為《非誠勿擾》等相親欄目後最火爆的職場真人秀。
這檔節目定位為職場服務類,將視線瞄準當下最受關注的就業問題,為求職者提供展示平臺,為用人單位創造選擇人才的途徑。這種定位,再加上主持人的橋梁搭界下,應聘者與面試官在近乎真實地情境下還原了面試過程,並職嚴肅性和電視節目娛樂性進行結合的製作方式,得到了觀眾認可。雖然在具體解決社會整體問題是上,電視節目能發揮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這檔節目迎合了不太樂觀的就業形式和人們對找工作過程的獵奇心。
 當然,《非你莫屬》現在越來越火了,但並不是因為它口碑越來越好。從年前的“劉俐俐事件”,到年初的“最牛求職者李一舟”,再到剛剛發生的“暈倒哥事件”,《非你莫屬》一直處在輿論焦點。幾乎每個事件引爆輿論後,都充斥著網民對主持人和節目組的指責或嘲諷之聲,但節目組從未進行過實質性的道歉。
主持人獨特犀利的語言風格和真性情的表現,在節目中製造了大量看點,也成為爭議最激烈的地方,過分個性化的主持風格被認為有意刁難求職者,而場上的面試官們情緒化的表現和自身出現的失誤也越來越引起爭議。“暈倒哥事件”中,面試官出現胡亂認定學歷等低級錯誤,傷害了不少法國留學生的感情,公眾對《非你莫屬》由爭議逐漸偏向一邊倒地批評。李開復發起的抵制《非你莫屬》的活動,無疑會進一步加深網民對該節目的抵觸情緒。
 雖然有不少人表示要抵制《非你莫屬》,但是這種情況的直接後果無疑是讓《非你莫屬》更加火爆,會有更多的人去關注事態的發展,收視率進一步提升恐怕是必然的。李開復自己在微博中也表示,抵制是期待通過大量網民的“請願”活動引起高層領導對進行節目的整改,但抵制可能在短期內導致收視率上升。
會不會整改我們不得而知,但只要節目繼續播出,節目風格不做任何改變,甚至變本加厲地將其具有爭議性的那些特點進一步發揮,抵制活動會成為助推節目收視率上升的炒作催化劑,抵制的結果可能會是無疾而終。
 真人秀節目雖然是一種盡可能接近現實本身,力求真實記錄現實,但拍攝下來電視節目永遠不可能等同於真實情境。不管是求職類還是相親類等真人秀類型節目,其實都是經過包裝後的“表演”。所謂“表演”,並不是説求職者或相親者一定是演員,也不是説一切都像影視劇一樣被拍攝出來,而是由於電視節目本身的局限性,真人秀不可能等同於現實。
雖然節目組一直號稱《非你莫屬》堅決不走娛樂路線,力求真實性地還原求職,自創辦至今沒有腳本,錄播時不對詞、不綵排、不關機,一切都是“原生態”,主持人稱在台下從來不和求職者做任何形式的溝通,上臺前只是看一下應聘者的簡單資料,但是節目展現出來的情景與真實想去甚遠。
有網絡調查顯示,大部分求職者認為,現實中的面試並非節目中評委那般“盛氣淩人”,無論求職者在現場表現得多好,也不能代表普通求職者在現實中正常的面試情境,這不是節目組的問題,而是電視節目在很多時候不得不脫離現實,節目中的面試流程只是一種適合電視節目製作需要的操作方式,對普通面試者來説,其實沒有太多借鑒意義。
 這種節目對求職者既沒有太多的借鑒作用,又不可能在有限節目時間內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它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提高電視臺的收視率,節目製作者們其實是為收視率而非求職者服務的,而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在《非你莫屬》中,與流動的應聘者相比,臺上較為固定的面試官們也很引人注目。這些企業高層在節目中見縫插針地為自己企業做廣告,究竟他們招聘的意圖更大,還是做廣告的意願更強烈我們不得而知。網易郵箱的負責人莫子睿,在節目中頻頻提及自己的3.6億用戶,對此莫子睿直言不諱,認為12個考官人人都有為自己企業進行品牌推廣的任務和成分。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只要出現在電視節目中,企業老總們就已經為自己企業打了廣告,起到了宣傳作用。只要收視率可以上去,對電視節目和招聘企業來説就是雙贏,至於求職者,反而顯得並不那麼重要了。
  觀眾被《非你莫屬》吸引,把原因全部歸結為為求職提供借鑒,顯然是説不通的。正如不少觀眾熱衷《非常勿擾》並非想學怎麼相親一樣,真人秀節目的魅力在於滿足了人固有的窺視癖,正是這種觀眾需求被不斷刺激才使得以求職和相親為代表的真人秀類節目有存在的市場。
當一切都是為了收視率,要有收視率,就要娛樂化,就要讓觀眾得到感官刺激。不管大笑、大哭、大罵,觀眾都通過節目宣泄了情感,滿足了窺視的慾望,電視臺也借此提高了收視率,企業增強了知名度,而求職者應該被如何對待,卻與其他人無關,觀眾看得是刺激,企業看得是利益。
泛娛樂化的電視文化,極端表現在電視節目全國性的同質化,由於電視節目本身的媒介特質、運行機制以及市場經濟等因素,一旦趨向娛樂化,這一進程就會更深入、廣泛。在勢不可擋的全球化進程中,同類型電視節目被複製的速度令人乍舌,例如《開心辭典》之後,《誰比誰聰明》、《不考不知道》等類似節目匆匆出籠,再如《超級女聲》之後,數不清的電視臺競相推出選秀節目,如《我型我show》、《加油好男兒》等等。
電視節目同質化是全球經濟浪潮中媒介文化同質化的鮮明表現,典型全球化進程中的世界正日益成為一個複雜的基於資本和商業經濟的市場。然而這種媒介文化同質化的過度氾濫,造成了大眾的審美疲勞,並且公眾陷於被動,對此無力選擇,看似節目琳瑯滿目,實則千篇一律。
 有種説法:每個地方檯幾乎都要選一次秀,相一場親,面一輪試,燉一碗養生湯,編一段離奇人生,湊一場親情惡鬥。觀眾其實沒有更多的節目可看,觀眾對《非你莫屬》的抵制,其實是對同質化所産生的不良影響的控訴。
電視文化過度同質化表現為,在收視率為宗的電視節目製作原則下,電視節目卻沒有創新,只是簡單粗暴地複製,為在同類節目中贏得觀眾,節目組不惜炒作和製造噱頭,而觀眾其實沒有多少用遙控器投票的權利。觀眾對《非你莫屬》等真人秀、影視劇類節目的憤怒,與此類節目低水平地氾濫不無關係。本應該嚴肅的求職類節目,出現了面試和主持人員情緒化、非理性和低水平,觀眾的抵制是受此類節目過多叨擾的爆發。
 健康的電視節目文化氛圍應該是允許多元文化,大眾與小眾、共性與個性、高雅與通俗、主流與邊緣相互補充。電視節目必須尊重人們所有合理的精神需求,《非你莫屬》這類節目只夠滿足人們窺視的訴求,卻沒有節目願意為觀眾的理性訴求埋單。就像食品企業通過質次價廉的産品佔據市場一樣,電視節目通過簡單複製、惡意炒作等方式,滿足人們即時的消費需求。不安全的食品雖然短期內可能通過價格等因素贏得市場,但終究會被市場淘汰。
解決電視節目因同質化而不斷引人反感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促進電視節目類型的多元化。電視節目呈現的,不應該僅僅是一種被單一化、模式化的大眾文化,而應該是具有多元性、豐富性現代文化。政府應建立一些列配套措施,如類似西方國家的電視節目分級制度等的措施,在合理配套制度下給節目製作者更多空間,而不是在狹窄的空間裏靠炒作為生,娛樂至死。
對《非你莫屬》來説,它既承擔不了改變職場生態的義務,也不可能解決就業難問題,其雷人和雷語我們更不必在意。誠心求職的人,真有那麼多時間去錄節目嗎?它就是一個娛樂節目。認真你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