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白宮記者:社會、公眾的“看門狗”

    近日,一則奧巴馬在白宮記者協會晚宴上的講話引發了轉發熱潮,奧巴馬在講話中不斷吐槽競選對手和自己,其幽默感被人認為不亞於黃西。而實際上,美國的政客乃至總統每年都要被該協會的記者們吐槽無數次,但白宮記者們的語言卻並不輕鬆幽默。他們直接對政府開炮,問題尖銳敏感,時常令回答者下不來臺。他們是白宮記者,更是社會、公眾的“看門狗”。 [詳細]

第258期

  •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 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頻道出品
  • 責編:李漢森

非常識

萬眾矚目,白宮記者大多是行業精英

      美國《洛杉磯時報》前駐白宮記者喬安娜曾説:(做白宮記者)最激動人心的部分在於,你會覺得自己和歷史如此之接近,而且你能靠近事件的中心。白宮記者協會成立於1914年,是年,有傳言稱國會將決定哪些記者有資格參加威爾遜總統的記者發佈會,而這個協會的成立就是在11名記者的聯合努力下建立的,並作為媒體對該傳言所採取的應對措施。
       能與政府正面“鬥法”,其成員可謂媒體行業的精英。白宮記者協會要求,該記者應為報刊、網站、廣播臺、電視臺或其他持續報道白宮新聞的媒體的采編人員,必須擁有永久的白宮媒體採訪資格。目前大約有100位來自報社、通訊社、電視臺和電臺的記者常駐白宮。為了推進新聞事業的發展,該協會還會拿出其部分收入,為表現突出的新聞學生頒發獎學金。

知難而進,高負荷的工作非常人能任

      工作壓力與能力往往成正比,“白宮口”的記者更甚。白宮記者庫馬爾説:“白宮記者證對於我們來説,首先意味著享有‘等’的特權———等候一個新聞發佈會,或等候總統的到來。”很多時候,他們可能要在瑟瑟寒風中等到半夜,等來的也許是新聞發佈會取消的通知。
       白宮記者團隨美國總統出訪,搭乘空軍一號所産生的高額交通費需要記者自己買單。面對安全人員時時常發生衝突,在巴黎,一美國攝影記者被驅逐出場,一女性電視技術人員被扯掉帽子;在日內瓦,一法新社記者為搶拍鏡頭,當場挨揍,並被扣押一個多小時。而由於高壓與勞累,一名駐白宮記者的平均工作時間為2到3年。

直言不諱,他們專門給白宮製造壓力

      著名記者海倫曾説, “他們(總統)全都不喜歡我們。從來沒有總統喜歡記者的。如果你想受歡迎,就不要幹這行。”“衝突就是新聞”,這是無數記者所認可的價值觀。白宮雖然給他們提供了直面領導人的機會,但他們絲毫不會嘴下留情,在奧巴馬上任後,記者馬上拋給他“水刑”、關塔那摩監獄、伊拉克戰爭、阿富汗問題、經濟危機等一系列棘手問題。
       當記者的回答得不到滿足的時候,無論是發言人抑或政府高官,記者都會直截了當地提出質疑、打斷。2009年3月24日的奧巴馬白宮記者招待會中,在13個問題當中,有7名記者在奧巴馬回答問題是打斷發言,並就細節追問。當遇到重大新聞事件時,記者們往往會“群起而攻之”,9.11事件發生後,記者在一段時間內不停地向白宮發言人詢問美國何時出兵塔利班,以期得到答覆。

非常識
2008年4月26日,華盛頓,美國總統布什在年度白宮記者協會晚宴上親自指揮美國海軍陸戰隊樂團演奏。

非常識

協會晚宴變成了高唱讚歌的橋梁

     在2011年的記者協會晚宴上,奧巴馬就接著這個場合在演講的一開始就澄清了當時甚囂塵上的“出生證明”問題,在今年的晚宴上,奧巴馬再次開起了這個玩笑,並對“狗肉門”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吐槽,“單口相聲”結束前,他還憧憬著自己可以繼續推進醫療改革。
       有媒體形容這場晚宴僅僅是“宣告獲獎人,頒發獎金,給媒體和總統之間架設一條胡唱讚歌的橋梁”。而政府也一定不會漏掉這個宣傳自己的好機會。同樣,在白宮記者協會的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總統的照片隨處可見,近到奧巴馬、小布什,遠到尼克松、裏根。這也令人不禁擔心,白宮記者正在逐漸轉型為美國國家領導人“偉光正”形象的塑造者。

記者隊伍中曾經混入過政府的“細作”

      在同媒體的鬥爭中,布什採取反守為攻的戰略,不再被動應付,而是主動出擊,深入“敵人”內部。“塔隆新聞”通訊社其實是一個由美國共和黨為代表的保守派人士創辦,親共和黨、對布什政府帶有明顯正面傾向性的政治傳聲筒和宣傳工具。記者詹姆斯.古克特化名傑夫.加農,靠一張“即日有效”的通行證,騙過了FBI的眼睛,並在白宮新聞發佈會上一混就是兩年。
       他總能和白宮發言人或者布什總統在全世界各大媒體的聚光燈下和攝影機前在一齣出“雙簧好戲”裏配合得天衣無縫,目的就在於能夠幫共和黨“唱好”政府。他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在大選時候唱衰民主黨的候選人,並在“塔隆新聞”的網站上頻頻發佈布什政府的政策。但由於其過於反常的提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了這個共和黨的臥底。最終傑夫辭職了事。

經常被質疑是順從政府的“哈巴狗”

      海倫曾長期任白宮記者團團長,有美國“新聞界第一夫人”之稱。在其所著《民主的看門狗》一書中,她直斥白宮記者的現狀:“白宮記者真是一茬不如一茬,他們只知道順從政府的意志,從‘民主的看門狗’淪為了‘哈巴狗’。”“如今,美國媒體就是白宮聲明的回音室,記者也早就從提審員變成了速記員。”
       在海倫看來,伊拉克戰爭是美國媒體的“淪陷”的最好例證。記者們不敢向白宮尖銳發問,對政府製造假情報、濫用情報、虐待戰俘、秘密竊聽國內公眾電話等醜聞反應麻木,沒有儘自己的職責“窮追猛打”。

非常識
2007年4月26日,布什總統和夫人勞拉在白宮玫瑰花園參加“瘧疾關注日”活動,布什總統及夫人勞拉被舞蹈演員邀請一起上臺作即興表演。布什興致勃勃的敲打非洲鼓,並試圖和舞蹈演員學跳非洲傳統舞蹈。

非常識

政府會進行公關,但記者不會因言獲罪

      肯尼迪曾故意製造“好新聞”;約翰遜對寫了尖銳報道的記者採取冷落態度;而尼克松政府甚至會偷聽那些“刺兒頭”記者的電話;至於裏根,一個非常著名的姿勢,就是用手攏住耳朵,假裝聽不見記者提問……政府選擇如何應對記者的刁難,是否如實回答提問,固然有自身的考量,更是總統等官員的自由。政府不限制新聞的傳播,更不會規定哪些新聞需經白宮統一的審查(假新聞除外)才可以發佈,其行為並不與新聞自由相悖。
       有人會説,記者海倫•托馬斯就曾“因言獲罪”,她被問及對以色列的看法時説:“告訴他們,滾出巴勒斯坦……回到波蘭、德國、美國或其他任何地方。”在美國人的觀念中,這種煽動民族情緒,有著明顯的種族歧視、攻擊平民傾向的言語最不能為人容忍。因此,觸犯了眾怒的她被出版社取消了合同,白宮記者協會也取消了其象徵著地位的發佈會專座。記者能否繼續發聲,只關乎其是否打破了職業道德,是否觸犯了社會倫理的底線,批評政府雖然令政府很難堪,但公權力絕不會插足任何編播采寫的過程。

做知情權的“看門狗”是每個記者的守則

      “水門事件”發生後,正是有著《華盛頓郵報》兩名年輕記者持續不斷的揭露報道,最終導致尼克松下臺。美國幾乎每一位總統都會被或大或小的醜聞所糾纏。海倫認為“權力會試圖管理新聞,但它們並不總能成功。”
       公權力不會使記者“因言獲罪”,做一名怎樣的記者,全在其個人的職業操守。對於白宮記者來説,他們是身處輿論最前線的“看門狗”,西語有諺:新聞媒介與記者是社會良知的“看門狗”。看到破壞民主法治、公眾知情權的行為,記者理應發出自己的聲音,提醒民眾。就像奧巴馬在那段單口相聲結尾處説的那樣:媒體自由讓美國不怕質疑,敢於調查,直言批判,而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所有媒體人都做出了犧牲。當然,做正義與良知,做公眾知情權的“看門狗”,記者們不會只著眼于白宮。

投票調查

您認為奧巴馬會成功連任麼?

  •  會
  •  不會
  •  説不清

如何看待美國政府應對記者的種種舉措?

  •  應對得體,國家也有秘密沒必要什麼都説
  •  表演拙劣,被記者逼問到原形畢露
  •  厚顏無恥,收買記者打壓新聞自由
  •  收效頗微,只有少數人才能被其蒙蔽

投票  查看結果

    海倫曾説:“為什麼向總統提問需要鼓足勇氣呢?他是我們的公僕,必須對自己的作為有一個解釋,提問是我們的權利。”

 往期回顧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