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越南是我國重要鄰國。80年代以來,跟隨中國改革開放的腳步,越南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近年來甚至有報道説越南的政治改革步伐甚至超過中國。然而最近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表文章,稱去年越南消費物價指數(CPI)上漲20%以上,經濟增長也預測放緩。那麼,越南究竟做了怎樣的改革,又遇到了什麼問題?[詳細]
第235期
自從1975年越南實現南北統一之後,越共採取了模倣蘇聯的經濟發展模式,並將統一之前在北方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推廣到南方,沒收了幾乎所有的私有經濟,在農村推行“公社”制度。但是此後,越南的經濟逐漸陷入泥潭。到了1986年前夕,用1美元就可以換回一大捆越南幣,4美元就可以做一套西裝。因為物資緊張,當時在越南買縫紉機用的軸線不僅也要憑票購買,而且往往是一個軸線幾個人分著買,售貨員用尺子一段一段地量著賣。
在原有經濟體制面臨崩潰的情況下,改革的呼聲首先從基層開始。當時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南部一些地方,土地承包、效益工資等做法在地方官員的暗中支持下開始局部實施。
但是這種做法隨後遭到了越共黨內保守派的指責,當時力主進行改革的胡志明市市委書記阮文靈還因此被逐出中央政治局。不過,在阮文靈的邀請下,時任越共總書記,一向被認為是越共內部持有保守立場的元老長征親自到胡志明市考察。長征在考察之後對阮文靈的做法表示贊同,隨後,阮文靈被重新啟用,並在1986年的越共六大上當選越共總書記,阮在這次大會上提出了“革新”政策,這也被越南官方認為是越南改革開放的開始。
從1986年到1989年,越南改革的步伐並不快。台灣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所長顧長永説:“直到1989年的蘇東劇變,越南只是明確了以前照搬的蘇聯模式是走不通的。” 真正震撼越共高層的是1989年的蘇東劇變。這場政治事件不僅意味著每年20億盧布的蘇越貿易和10億盧布的蘇聯對越援助突然中止,而且代表著越南自統一以來就一直模倣的蘇聯模式突然宣告失敗。這兩方面原因也成為越共高層推進改革的新動力。
1993年,越南公佈新的《土地法》,將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延長到20至50年,而且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繼承甚至轉讓。1992年頒布《公司法》。1999年頒布《企業法》,開始發展越南的私人經濟。私人經濟和外資佔經濟産值的比例逐步提高。
經濟改革也一直伴隨著意識形態的爭論。1996年,越共八大在總結10年的改革經驗之後,將越南的經濟形態定為“多種成分的商品經濟”,而且還在這個定義的前面加上了三個定語,所以八大之後,越共對自己的經濟形態的完整定義頗為複雜:按照市場機制運行,由國家管理,堅持社會主義定向的多種成分的商品經濟。直到5年之後的越共九大上,這個複雜的定義終於被上升為“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Socialist-oriented market economy)。當時一些外國媒體評價説,在經歷了15年的摸索之後,越南共産黨終於突破了種種限制,對市場經濟表示了認同。
在改革最初的80年代,主要的改革措施是放開市場和價格管制,允許農産品的市場銷售,並鼓勵私人和外資投資。當時仍然使用“五年計劃”的提法。90年代開始,進步非常明顯,共有30,000家公司設立。經濟年均增長率超過7%。1990年到2005年,貧困人口從50%下降到29%。不過相對而言,繁榮主要集中在南部的胡志明市(原西貢)及周邊地區。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也對越南形成了衝擊,暴露出了當時經濟結構效率低下,此後,越南在經濟方面的改革更注重穩妥,強調國有企業和銀行的控制。經濟增長率下滑到6%(1998)和5%(1999)。
2001年,越南中央重新發文,在重申國有經濟的重要地位之外加強私營經濟的作用。2003年,私營經濟佔全國工業産量的四分之一。同時經濟增長也出現反彈,逐漸穩定在7%~8%的水準,在亞洲僅次於中國。2007年,越南經過多年談判,終於成為WTO正式成員。
在實行總書記差額競選之前,越南就先期實現了政治局設置的佈局。2001年,越南即取消政治局常委,復設中央書記處,其成員除總書記外,稱為中央書記處書記。九大之前,政治局常委也稱為“五人小組”,為越共高層的“核心之核心”。取消政治局常委之後,越南的政治局規模也不大, 目前只有14人。政治局核心成員,分工既明,分權制衡。總書記是中央書記處成員,不擔任國家元首之職;總理實權較大,但無軍權和黨權;國家主席有名義上的軍權和政權,總書記有實際軍權和有限的黨權,卻無政權;國會主席職權雖虛,但近年有一定充實。
2007年,在越南第十二屆國會選舉中,越南推行了國會代表差額競選制度,從875位候選人當中選出500位新任國會議員。越南共産黨中央推薦的代表,甚至都有兩位數的落選而在2011年初的越南共産黨的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央委員,亦實行差額選舉。大會投票確定了279名越南共産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候選人,包括中央委員候選人218人,中央候補委員候選人61人。大會投票産生了175名中央委員和25名中央候補委員。這屆越共中央委員的差額選舉比例為24.57%。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越南當年5月同比通脹率達到28.3%,為17年來最高。對此,越南政府以寬鬆的貨幣政策應對,貨幣供應量、銀行信貸大幅攀升。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越南2009年的信貸增速達到了37.73%,高於名義GDP,超過20個百分點;貨幣供應量增加了30%。而年初越南中央銀行定的目標是確保全年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25%,信貸增長25%~27%。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不僅造成了國內的資産價格瘋狂上漲,而且由於政府控制力相對較弱和國內需求旺盛,貨幣政策的寬鬆也開始蔓延到了實體經濟,CPI上升就是一個顯著的表現。
同時越南在財政方面的應對也過於積極。2009年2月10日,越南財政部公佈了遏制經濟衰退,保持經濟增長和保障社會民生的四組財政政策,支出143萬億越南盾(約合80億美元)。越南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執行結果是2009年越南財政赤字約為115.9萬億越南盾,佔GDP的6.9%,超出原計劃28.6萬億越南盾,比2008年越南財政赤字佔GDP比重為4.9%高出了2個百分點。高於理論界認可佔GDP3%警戒線3.9個百分點。而財政赤字的吃緊勢必會要求進一步的貨幣寬鬆,這幾乎是一個惡性循環。
在這兩種因素作用下,越南通貨膨脹率在09年一度壓低後持續走高。一直保持在10%以上接近甚至超過20%的水平。目前,越南的通貨膨脹率為亞洲最高,但是越南政府審查禁止當地記者對此進行報道。大量企業破産,樓價貶值,銀行和國有企業則充斥著壞賬。經濟增長和未來預期也漸漸放低,2012年預期增長可能不到6%。
越南取得今天的成就,不僅有對中國的學習,也有自身的大膽開拓。解決目前的問題,也唯有進一步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