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月22日,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深圳唯冠起訴蘋果貿易(上海)有限公司“iPad”商標侵權案在上海浦東新區法院一審開庭。蘋果稱:“唯冠沒有産品、沒有市場、沒有消費者、沒有供應商,唯冠一無所有;而蘋果在華銷售額巨大,粉絲們經常排長隊購買蘋果的産品。”iPad商標原屬於唯冠所有,商標轉讓過程的漏洞導致了糾紛,唯冠公司也被指責不道德,這真的是道德問題嗎?[詳細]
第212期
隨著近幾年“蘋果熱”在全球興起,蘋果公司的iPad(平板電腦)也廣為人知,但蘋果正式推出iPad産品是在2010年,而唯冠公司在此很早之前就已經註冊了IPAD商標。
據報道,2000年,唯冠國際實際控制的唯冠(台北)公司註冊了iPad電腦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各地的商標;2001年6月和12月,唯冠國際全資的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先後申請註冊了兩項iPad中國商標,使用範圍包括計算機及計算機周邊産品,並且在這之後一直在生産相關産品。當然,公眾對唯冠的iPad産品很陌生,唯冠創始人楊榮山也説,唯冠iPad在2000年正式對外發佈時,只是一款概念性産品。
而《史蒂夫•喬布斯傳》仲介紹喬布斯萌生iPad這個想法其實是在2005年,不可否認,真正賦予iPad這個詞語非凡價值的是喬布斯和蘋果公司,唯冠公司的iPad産品只是打醬油的,但從常理上推測,唯冠公司沒有可能惡意搶注這一商標,蘋果公司擅自使用iPad商標涉嫌侵權。
合法取得iPad商標,對蘋果公司意義重大。蘋果公司的確從唯冠公司手中購得了幾乎所有商標權,但雙方現在爭議的焦點是唯冠深圳子公司所持有的中國大陸地區的商標權。從唯冠手中拿到全部商標權可能和産品本身一樣重要。
蘋果公司沒有完全取得商標權與其取得方式密不可分。據報道,深圳唯冠代理律師在法庭上指出,為了取得商標權,而又不付出過高代價,蘋果公司在英國註冊了一家名為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的公司,這家公司實際上就是蘋果公司為了在全球收購iPad而成立的“空殼公司”。
2009年,蘋果公司通過IP與台北唯冠公司簽署合約,以3.5萬英鎊購得iPad商標所有權,雙方爭論的焦點,即在於台北唯冠公司是否有權出售深圳唯冠公司的商標權。唯冠的主要理由是台北和深圳兩家公司是獨立的,並且深圳公司當時也未簽署當時的協議,而蘋果公司認為台北唯冠當時已出售了iPad所有商標權。
庭審懸而未決之際,除了之前的爭論,雙方又亮出了比較新的核心證據。
2月17日,深圳唯冠集團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並出示了“最核心證據”。IP公司和台灣唯冠簽字時,唯冠集團總裁楊榮山並沒有到場簽字,而是授權唯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法務部處長麥世洪簽署了相關文件。代理律師馬東曉説:“從授權看,這是唯冠電子的授權,不是楊榮山的授權,而楊榮山是委託台北的人去賣台北的商標,他從來沒有要求賣過深圳的商標。
另一方面,2月20日,媒體披露,蘋果指出唯冠言論不實,深圳唯冠全程參與了iPad中國商標轉讓。如最初溝通iPad商標轉讓協議的員工都是深圳唯冠員工;深圳唯冠法務部總監麥世宏曾簽署iPad中國大陸註冊商標的轉讓協議;比較關鍵的ipad商標中國大陸地區轉讓協議呈批表中,有深圳唯冠的負責人楊榮山批的“準”字等。
對台灣唯冠是否已經轉讓深圳唯冠的所有權,將是法院判決的關鍵,儘管有觀點認為唯冠勝率較大,但雙方到底有多少底牌,還要拭目以待。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金融危機對唯冠科技的打擊比較大,其客戶訂單流失,貨款未追回,債臺高築,加上美國曾對多家液晶屏生産企業提起反壟斷訴訟,法院判決多家液晶屏生産企業支付鉅額賠償,唯冠科技因此在美國市場損失慘重,整個企業一下子被拖垮了。
而和君創業總裁李肅以唯冠科技小股東的身份公開指責蘋果iPad平板電腦侵犯了唯冠科技商標權,並向蘋果索賠100億元人民幣,唯冠公司索賠意識由此形成。
外界普遍認為,如果唯冠也能打贏官司,對於這家負債纍纍、舉步維艱的公司而言,無疑是個絕佳的翻身機會。2009年,蘋果公司産品iPhone曾因商標問題支付給漢王科技2500萬元,而這筆商標轉讓收入也成為漢王科技當年的重要營業外收入。1997年,蘋果一度瀕臨破産,但正是利用了與微軟在知識産權上的糾紛,最終迫使比爾蓋茨注資蘋果1.5億美元,挽救了蘋果。
除了敗訴可能面臨的20億美元欺詐賠償,蘋果公司的産品銷售也將面臨嚴重影響。
近日,蘋果在中國內地的總經銷商已經被要求立即停止侵權,禁止其銷售蘋果iPad相關産品。據中新網IT頻道統計,截至目前iPad至少已在國內10多個城市下架,如果蘋果公司敗訴,意味著所有iPad産品在中國大陸將不能正常銷售。吉林法序律師事務所主任張維平認為,如果不下架將是一種擴大的侵權,商家受到的經濟損失,也可以向蘋果公司索賠。
蘋果公司1月説,2011年第四季度在全世界共售出1,543萬台iPad,為上年同期的兩倍以上。蘋果多次將中國稱為它實現增長的最重要市場之一,自然無理由放棄每年數百萬的市場份額。當然,蘋果可以將其iPad産品改名,但更改名稱也會帶來廣告宣傳等一系列費用。更嚴重的情況是,如果唯冠將iPad的商標權轉讓給蘋果競爭對手,勢必也會對蘋果造成重大損失。如果按照蘋果敗訴,以iPad在中國銷售量來計算,商標侵權所付出的賠償代價就不止20億美元了。
商標作為無形資産,蘊含著巨大的價值,一個商標,從企業選擇標誌起,就不斷有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投入,其後商標信譽的不斷提高。商標,特別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標,不僅僅是區別性的標誌,更是一種資本,可以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
惡意搶注商標對中國企業來説是個並不陌生的字眼,中國企業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2006年,北京老字號“王致和”被德國一家企業搶注;2010年,“鎮江香醋”差點被韓國人註冊成韓國商標;“紅星”二鍋頭成了歐盟的産品;“英雄”牌文具變成“日本貨”;“同仁堂”、“大白兔”、“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 ”等,也都曾被搶注。安踏(中國)有限公司總裁丁世忠説,目前中國至少15%的企業商標在境外被搶注,我國商標在國外遭搶注的事件,每年超過100起。
不僅中國人和老外之間很有些品牌方面的糾紛,國際社會也是如此,谷歌旗下郵件産品Gmail在德國只能叫做“Google Mail”,原因是德國早就有一個電郵服務商Gmail。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的查詢結果,為進軍中國大陸做準備,Facebook公司共在中國大陸註冊了61個商標,包括“Facebook”和“臉書”在內的61個商標,這幾乎將與Facebook有關的所有潛在商標一網打盡,將進軍中國市場發生商標搶注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雖被蘋果公司指責欺詐,但唯冠公司不應該成為眾矢之的,兩家公司最後可能有輸贏之分,但絕沒有道德與不道德的區別。唯冠公司並非惡意搶注iPad商標,即使“惡意”搶注也只能屬於商業活動的遊戲規則範疇。
無論是蘋果公司設法取得iPad商標,還是唯冠公司極力證明其擁有商標權,都是為自己的商業利益。iPad商標對蘋果公司價值巨大,而唯冠又有一定證據證明其所有權,雙方動機都可以理解。
此事之所以引人關注,在於兩家公司實力相差懸殊,一個瀕臨破産,無人問津,一個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有眾多“追隨者”。蘋果的産品吸引了大量“果粉”,唯冠勝訴勢必影響到蘋果産品的銷售,但部分“果粉”忽視唯冠早已持有iPad商標的事實,通過網絡對唯冠進行攻擊謾罵,卻是有失理智的。商標權屬於誰,只能由法律裁決,這就是問題的全部。
胡適先生説: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