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濫發福利卡致物價上漲是偽命題

    近日,媒體爆出杭州最大的連鎖超市被當地居民戲稱為“貴市”,然而許多消費者一邊抱怨價錢高,一方面“不得不去消費”。因為他們用的福利卡只能在這消費。新聞給出的判斷是“杭州最大超市因福利卡氾濫大幅提價”。但杭州工商部門表示解決超市價格貴,關鍵要靠市場,消費者可選擇其他超市。 [詳細]

第209期

  •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 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頻道出品
  • 責編:喻濤

非常識

世紀聯華不是普遍物價較高

    報道給人的第一印象似乎是該超市的商品價格普遍比其他超市高,報道的標題即是“杭州最大超市因福利卡氾濫大幅提價”。新聞中給了兩種具體商品的價格比對,網友“mrion”發帖抱怨自己購買同款徐福記橡皮糖某超市是29.8(元)一公斤,該超市是55.8元一公斤,相差26元一公斤;另一個是舒適達修復牙膏100克某超市賣39.60元一支,而暴利的該超市要54元。這回政府官員説的相當靠譜,解決價格貴,關鍵靠市場。
     新聞為了證明其商品價格高,給出的第二個依據是2007年網友發帖稱該超市近百種商品比其他超市要貴,小到油鹽醬醋大到保健品、家用電器,最少的貴幾角錢,最多的貴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第三個依據是浙江消費者保護協會2010年“3•15”期間公佈的一份民生商品比價數據顯示在杭州的9家大型超市包括雙魚米醋、金龍魚食用油在內的19種同品牌、同規格商品,其中11種商品該家超市售價最高。
     這些數據看上去似乎很能説明問題,然而,記者並未告知一些相關數據。比如其銷售的商品種類有多少,作為杭州規模最大的連鎖超市,商品上萬不成問題,一個參考數據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沃爾瑪銷售的商品數就達兩萬五千余種。至於民生商品比價數據的總商品數也是沒有説明,可以參考揚州公佈的民生商品總數上千種,杭州應該相差不大。
     這樣看,報道所言的商品貴應當只是少部分商品貴,然而各家超市難免會有一些商品比其他超市要貴些。報道本身的問題很多,這是一篇預設立場,然後只找支持立場的事實往裏邊裝,説輕點是斷章取義,説重些就是做假新聞。

濫發福利卡不是事實

    要得出“濫發福利卡導致超市大幅提價”的結論,前提是濫發福利卡真的存在。新聞中説,記者在其中一個閘機口注意到,用卡付款的顧客佔到一半以上。這的卡指的是“聯華會員電子消費卡”,即此超市發行的一種預付卡,應該還包括用信用卡付賬的。而福利卡只是預付卡的一種,佔多大比例,記者沒有調查清楚,或是知道而未道出。
     當然,新聞指出杭州大多機關單位和國企發的是世紀聯華的福利卡,一些民營公司也發世紀聯華的福利卡。按照常理,福利卡佔預付卡的比例並不會很高,否則此公司報表就會有所反映了,而目前為止,尚未有哪家超市主要靠福利卡付賬生存。
     這就是説,濫發福利卡這個事實根本就不成立。而記者把福利卡和所有預付卡給等同起來,這是在誤導讀者。

非常識
新聞報道中提到的超市裏顧客很多,生意不錯。

非常識

傳統發放福利方式弊端多

    每當逢年過節之時,單位給員工發點福利,當然是必不可少。最原始的福利發放方式是直接給發物品,比如元宵節給員工發元宵,中秋節給發月餅。可是,這種實物發放模式有兩個缺點,單位的發放成本不小,員工的選擇自由不大。
     單位統一發元宵這事,得有人專門負責採購、發放等,小單位少則耽誤幾位員工的幾天時間,大單位甚至專門設置幾個人負責一年到頭的各種福利採購發放事宜,這還只是人力成本。另外,單位直接發元宵,購買的自然是同一品牌的統一品種的元宵,這自然不能滿足所有員工的口味,有的員工甚至根本就不喜歡吃元宵。

於是,一些單位直接發現金

    基於以上的原因,一些單位探索出了新的福利發放方式,即直接給員工發現金(打到卡裏)。這種方式不但可以解決單位的發放成本高的問題(財務人員也不會增加多少工作量),員工的選擇自由也得到了保證(想買啥就買啥,不愛吃也可以不買)。可是,直接發現金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即這些錢會扣個人所得稅,其他福利錢不多,而年終獎可是大頭。還有一些政府機關和國企不準直接發現金。

這樣,福利卡就“粉墨登場”了

    既要能有直接發錢的好處,又要能合理避稅或者逃避政策的規定(機關不能直接發錢),福利卡就這樣應運而生了。所謂福利卡,就是單位把要發的福利折算現金存在一張專門的卡中,一般是當地較大的超市或商場的預付卡,可以到制定的地點購買商品。福利卡的種類很多,但性質一樣,主要用於超市商場消費,有些還能作為一些商店的打折憑證。
     説到底福利卡是市場演化的結果,本身是一種技術創新。福利卡可以更好滿足各種人的需求,福利卡本身無可指摘。

非常識
據報道,春節剛過,各類購物卡的回收生意開始風生水起,生意是相當的紅火。

非常識

價格由市場形成,高低因人而異

    商品的價格是在市場中形成的,決定價格高低的是商品的供需。如果某種商品供不應求,自然該商品趨於漲價;要是某種商品根本沒人買,商家只會降價處理。這是説,只要是在市場中形成的價格,本身就是公正的,無所謂高與低。
     説一件商品價格高還是低,這是因人而異的事。否則,將會出現某件商品存在一個合理的公道價,事實上,市場上形成的價格都是公道價,反應的是物品的相對稀缺程度。有的富人買件衣服動輒上萬,這與許多勞動人民而言,無異是天價,而對於富人自己來説,自然算是小錢一筆。
     商品的價格是在市場中客觀形成,而商品對於人而言的價值卻是主觀的,完全是因人而異。市場的邏輯是,只要交易雙方自願,則交易有益於雙方,道理正在於同一物品對不同的人價值不同。

同一商品不同定價也有道理

    超市行業基本算完全市場化,競爭十分激烈。超市把一種商品的價格標的比其他超市貴,可能是由於這家超市位於好地段,顧客光臨更方便,或者提供了免費送貨服務、免費停車等增值服務。總之,如何定價完全是商家的策略選擇問題。即便同一商品在一家超市比較貴,只要消費者還去那買,説明消費者更看重這家超市的其他服務或者超市環境,而覺得物有所值。事實上,同一物品只是物理上 看起來相同,而顧客真正購買的是某一具體情境下的物品。(同樣一碗麵在飛機場就是要比在街上小店貴很多)
     動態的市場是一個不同的企業家爭勝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所有的企業家都不得不討好消費者,或者以更低的價格,或者以更好的服務,或者創造出新的産品,總之就是以更低的價格更好的産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並不是因為企業家想要為人民服務,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利潤不得不討消費者。經濟學家米塞斯,把這稱為“消費者主權”。據此,我們可以看出所謂濫發福利卡致物價漲是多麼不靠譜。
     商家發行預付卡只是一種銷售策略,同樣要面對市場的競爭,若哪家超市真的濫發並使其購買力降低,還有多少人會用它的卡呢,消費者可不是傻子。福利卡沒有選擇,不得不到一家超市買,但那説明的是福利卡本身的購買力就不如卡面上的名義購買力,道理在於發放福利卡的單位與超市之間不可避免存在“貓膩”。

政府管制物價只會事與願違

    媒體在報道行業“暴利”時,總是會呼籲政府相關部門出來管一管。從以上的論述中,可以看到,政府完全沒有必要出來管制物價,一般市場形成的價格都是公道價。唯一會産生暴利的是,政府人為設置準入門檻,比如我國的石油行業。政府總是在民意和媒體的呼聲中,伸手管制各種市場化的商品價格,價格管制從來是事與願違的。
     當然不是説政府什麼不能做,但正如經濟學家張五常所言,只要是市場能做的,政府就要管好自己的手,只有在市場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情上,政府才可能應該出手。界定清楚産權,以及保護公民的財産權就是政府應當做的。
     不久前的三亞宰客事件,政府要做的就是弄清楚店家有沒有暴力威脅顧客或者使用虛假信息欺騙顧客消費,前者是敲詐,後者是欺詐,都是對消費者財産權(人身權)的侵犯。而不是去調查店家給的價格是不是超過物價局的限價。同樣的道理,政府要查的是超市與單位之間的貓膩,公家單位涉嫌權力尋租,私營公司則涉嫌商業腐敗。

投票調查

您的單位如何發福利?

  •  發物品
  •  發錢
  •  發福利卡
  •  俺們單位沒福利

您覺得物價上漲原因是什麼?

  •  商家無良
  •  輸入型通貨膨脹,帝國主義害的
  •  政府濫發貨幣
  •  我不覺得物價很高

投票  查看結果

    這回政府官員説的相當靠譜,解決價格貴,關鍵靠市場。

 往期回顧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