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北極地區通常指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它包括極區北冰洋、邊緣陸地海岸帶及島嶼、北極苔原和最外側的泰加林帶,總面積約2100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部分佔800萬平方公里,北冰洋面積1300多萬平方公里。近年來,北極正逐步成為新的國際熱點地區。有西方媒體甚至預言,未來國際社會對北極的爭奪,很可能將像當年歐洲殖民者爭奪非洲那樣激烈。[詳細]
第200期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公佈的一份評估報告顯示,北極地區擁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儲量,同時擁有全球30%未開發的天然氣儲量和9%的世界煤炭資源。加拿大原本不是鑽石生産大國,但最近十幾年,僅憑北極地區新開發的三個鑽石礦,已躋身世界鑽石産量三甲之列。
此外,北極地區還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尤其是航運價值。一些科學家預計,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速冰山融化,可能不超過十年,從大西洋穿越北冰洋到達太平洋的航行時間會縮短近1個月,屆時,從亞洲到歐洲,將比走巴拿馬運河縮短上萬公里行程。這意味著,哪一個國家控制了北極,不僅控制了戰略要道,也控制了新的世界經濟走廊。
美國地質機構估計,北極油氣資源主要蘊藏在離北極國家陸地300至500海裏的北冰洋海底,這使北極周邊國家對北冰洋大陸架的爭奪空前激烈。
20世紀50年代初,加拿大率先宣佈對北極享有領土主權,拉開了北極爭端的序幕。鄰近北極的美國、丹麥、俄羅斯等國也不示弱:北約成立後,美國在從阿拉斯加到冰島的北極線上,建立導彈防禦系統,部署強大的軍事力量;丹麥提出北極海底山脈是格陵蘭島海脊的自然延伸,丹對該區域資源擁有開發權;俄羅斯則一再重申包括北極在內的半個北冰洋都是其國土所佔據的西伯利亞大陸架向北的延伸。
根據現行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由於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任何一個國家的大陸架延伸到北極,北極一帶被視為國際範圍,應由國際海底管理局監督管理,2007年,俄羅斯科考隊員還在有爭議的北冰洋海底插上俄羅斯國旗,令輿論譁然,並引發了新一輪的紛爭。
2009年,丹麥、挪威和瑞典三國國防部長召開會議時提議,組建由三國海軍空軍組成的聯合快速反應部隊,以監視和威懾各國在北極地區的活動;2008年8月27日,加拿大總理哈珀宣佈,凡駛入“西北航道”的船隻必須在加拿大海岸警衛隊登記備案;2009年,美國頒布《國家安全和國土安全總統令》,宣佈美國在北極有著廣泛而重要的國家利益;而俄羅斯計劃2012年宣佈擁有北極部分領土主權。
與北極類似,南極也一度是各國爭奪的寶地,但1961年,《南極條約》生效,凍結了各國對南極主權的爭奪,但北極問題,國際社會並未達成共識,北極爭議像南極一樣被擱置的可能性也隨之變得很小。
與南極不同,北極問題更為複雜。如航運問題,是隨著近年來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才被提上議程,各利益相關方都希望此問題能妥善解決,各方對此問題比對資源問題可能有更多地關注度;北極周邊被幾個國家包圍,這樣的地理形態使得北極周邊國家有更多話語權,非北極國家自然又不捨放棄對話權。
早在2008年5月,北極周邊的丹麥、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和挪威就在格陵蘭島開會達成共識,決定在聯合國現行框架內、以文明方式解決北極領土和自然資源歸屬的糾紛,而無需締結新的國際條約。2009年1月9日美國在北極新政策中也提到沒有必要為北極制定一部類似《南極條約》的國際法典。
可見,北極周邊國家尤其不希望北極問題向南極問題一樣擴大化,這其中自然有其利益考量。
關於北極領土劃分的主張目前有兩種:扇形原則和大陸架主張。以北極點為中心劃分的扇形原則對國土東西跨度大、北部海岸線綿長的國家來説最有利,俄羅斯自然支持,但必然會遭到其他國家強烈反對,更重要的是這種劃分方法沒有國際法依據,故而依此法劃分的可能性不大。
比較靠譜的是根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按大陸架劃分的主張。公約規定,主權國家將距其領海基線200海裏的範圍劃為大陸架,並在此範圍內行使主權;如果一個國家能提供200海裏外的大陸架是其陸地領土的自然延伸的地理證據,大陸架可以延伸至200海裏之外。
依照公約,俄羅斯、挪威、冰島等國都先後並且不斷向聯合國申請主權,但均被駁回。各方出示的證據都很難證明其主張,不過各國都沒放棄申請的機會。有專家指出,由於這些國家提出的外大陸架相互重疊,即便它們提出申請,聯合國大陸架界線委員會也無法就這些申請做出裁決,這些國家還得通過相互協商解決領土爭端。
從表面上看,由於北極沒有國際性的條約劃分北極主權,應該和南極一樣,各國都有權參與北極事務,但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北極一直由包圍北極的“北極圈八國”,尤其是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丹麥和挪威這“北極五國”五國來決定。至今沒有劃分北極主權的國際條約,與他們不希望謀取北極利益的行動被他國制約不無關係。
1996年,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瑞典、美國8國成立了北極理事會,探討他們在北極的行為準則;2008年,“北極五國”達成了“內部協商,外部排他”的共識,它們希望通過閉門磋商來討論事關北極的重大問題,以此限制其它國家進入這一地區。
雖然這些國家之間也未能達成一致,但有一點確是統一的,即要排斥非北極國家來“攪局”。其他國家要想參與北極事務,取得話語權,與北極國家發展良好關係,顯得更為重要。
有專家預測,最快到2040年夏天北極冰層將融化殆盡,到時在北極將出現兩條可以常年通航,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線。這兩條航線被稱為西北航道和東北航道。西北航道東起美國和加拿大東海岸,向西穿過加拿大北極群島,經波弗特海、白令海峽抵達美加太平洋港口,東北航道西起西歐和北歐港口,穿過俄羅斯北部沿岸海域,繞過白令海峽到達中國的港口。北極與中國絕對不是毫無關係的事。
2004年,中國在北極地區巴倫支海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建立了首個科考站,中國開始向北極靠近。俄外交部特命大使瓦西裏耶夫指出,北極國家重視發展與非北極圈國家的合作是完全正常的。俄羅斯一些專家也認為,考慮到中俄戰略夥伴關係的性質,北極完全有機會成為中俄合作的新平臺。
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將近一半依賴海運,一條夏季無冰的東北走廊會為中國開闢“通往歐洲和北美的坦途”,毫無疑問,開發北極對包括中國在內的非北冰洋國家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需要勇氣與智慧積極參與到北冰洋開發中去。
北極是屬於全人類的,開發北極,需要國與國之間更誠懇的合作,而中國,絕非只是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