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公佈的一份“中國彩民行為網絡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彩民已達兩億多人,其中“問題彩民”約700萬,重度問題彩民達到43萬人。作為公益性的彩票事業,面對幻想一夜暴富的彩民,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姿態?[詳細]
第227期
西方學者Garrett T. A.在2001利用1997年的全球彩票銷售資料,對彩票消費與GDP和人均GDP的關係進行了研究,比較各地區彩票銷量與其GDP的比重,歐洲為0.550%、澳洲為0.570%、北美為0.496%、南美為0.486%、亞洲為0.214%、非洲為0.100%、全球平均值為0.448%,提出了彩票銷量與GDP的比重究竟多大才最合適的問題。
在Garrett研究工作的基礎上,葡萄牙裏斯本大學的兩位學者在2008年和2009年進一步研究了彩票銷售與人均GDP的關係。他們利用2004年80個國家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一個國家的彩票發行量與GDP的比重會隨著GDP的增加而增加,達到一定的水平後就會隨著GDP的增加而減少,彩票銷售量與人均GDP為倒U關係。他們的研究發現:低收入國家比高收入國家購買了更多的彩票。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彩票發行量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僅以中國大陸地區的彩票銷量單獨計算,中國彩票發行從2005年起已經穩居世界前十位,目前已經穩居世界前五位。中國彩票發展指數從2005年起基本與美國處在同一個水平上,在0.4%左右。也就説,中國是世界彩票銷售大國。
北京師範大學報告的調查顯示,我國彩民已達兩億多人,作為收入水平不高的國家,中國有如此多的彩民數量也並不意外。調查顯示,中國各地區購買彩票的現實是,越是貧窮的地區,彩票發展指數越高。但是,中國彩票發展指數0.4%的水平,已經與美國的彩票發展水平相當,而中美經濟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購買意願較強的多為中低收入者,所以兩億彩民不算多,但彩票發行額,即彩票發展指數與美國如此接近,與中國的經濟發展總量不相符,從這點來看,中國彩票消費增長的速度呈現過快趨勢。
作為公益事業,理想狀態應該是社會各階層公眾廣泛參與,共同承擔可能的風險,平等享有所帶來的回報。正常的彩票機制應該是讓更多的人買適量的彩票,而不是讓少數人買過多的彩票,這樣會使得彩票更加接近賭博。
不可否認,彩票與賭博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購買彩票和賭注都是為獲取額外收益進行的資金投入,運氣成分很大,都是“利用”了人們的趨利心態。二者區別在於彩票的巨獎只是吸引資金的手段,著眼于發展社會公益事業,為社會大眾謀取福利,購買彩票的回報與多數人無緣,而賭博是參與雙方為把財富佔為己有而進行的博弈。
如果彩民以非理性態度,投入過多資金購買彩票,沉溺其中,就會像賭博一樣承擔高風險,彩票發行形成這樣的效果顯然不是健康的表現。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陳海平表示,通俗地説,問題彩民就指買彩票上癮的彩民,主要是在18歲到45歲之間,多為高中和大專學歷,月收入在1500元到3000元之間,他們絕大多數人感覺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屬於中層以下,但想停卻停不下來,不買難受,不能自抑。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彩票研究中心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2億多彩民中,問題彩民大概有700萬,其中重度問題彩民達到43萬人。在他們身上,買彩票已成為一種職業病。病態彩民們表現為,彩票越買越多心裏才高興,不買彩票就難受;因購彩與親朋産生矛盾,影響了人際關係;因購彩影響工作和生活;彩票支出費用甚至超過月收入,影響了生活質量等。
根據財政部公佈的數據,2009年全國共銷售彩票1324.79億元,2010年全年彩票共銷售彩票1662.48億元,2011年全國共銷售彩票2215.82億元。可以看到,中國彩票銷量增速還是很快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是一個比較低的水平。
如果除以十幾億的人口總量,中國人均彩票消費並不高,但是中國彩民人均彩票消費卻很高。2009年,據估算,中國彩民數量,較低的估值為1.012億人,較高的估值為1.266億人。據此可以得出的2009年中國彩民人均購買彩票的數額是在1046.44元~1309.08元。而根據最新統計的數據,2011年,若以兩億彩民數為基數,彩民人均購買彩票的數額與2009年也相差不大。
由此可以看到,儘管彩民增加數量很多,但人均購買彩票數量一直維持在一千元以上的水平,兩億彩民中,對於中低收入者,或者投入更大的問題彩民來説,每年花費一千元以上購買彩票,的確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既然彩票是公益性的,在此前提之下,人們購買彩票,不管出於何種目的,都是在直接或間接支持公益事業,彩票業正是巧妙利用了人們本能意願和趨利性等心理特徵,用一種合乎道義的規則集合資源,滿足公益活動支出。
但彩票業本身的悖論就決定了,公益性是一柄雙刃劍,它在吸收公益資源的同時,以誘惑性的面目利用了中低收入者的改變命運的企圖,在中國貧富差距拉大的現實下,低收入者越想改變越難以自拔。因為彩票購買實質是收入在彩票購買者、中獎者、彩票公益金受益者之間的一種再分配。這種再分配效應的存在成為彩票業發展的重要參考指標,如果彩票銷售在不同地區間的分配是偏離公平的,是中西部落後省份增加購買而不是東部地區增加購買,或者購買彩票者是低收入者,就意味著彩票的再分配可能不是“劫富濟貧”而是“劫貧濟富”。
據《大美百科全書》記載:彩票(Lottery)源於羅馬士兵抽籤決定耶穌釘于十字架上和羅馬暴君尼祿決定選用房間及奴隸以娛樂客人等簡單事務,後來演變為商務籌措資金的複雜形式。後來發展為公益事業籌措資金的特殊形式,目前全世界已有一百多個多個國家發行彩票,研究表明,歐美各國彩票購買主體也為低收入者,這決定了公益金的很容易使富人受益,稱之為“反羅賓漢效應”。
在歐美各國,彩票與其它博彩品一樣,雖然都帶有“賭”的性質,界限其實相對模糊,相互之間並未形成明顯的互補和替代關係,如何解決,至少是緩解這一效應,已成為世界各國彩票業所面臨的共同難題。中國自1987年首次發行彩票以來,彩票發展很快,但同樣不能逃脫這一悖論。
目前彩票發行現已覆蓋我國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且銷售點數以萬計, 遍佈城鎮鄉村,彩票行業的發展依舊如火如荼。
但是我國彩票業在運行過程中出現得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比如彩票發行規模膨脹,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差較遠的情況下,彩票發行規模卻與發達國家接近;彩票公益金的分配、使用及落實缺乏彩民參與監督,但由於福利彩票公益金公示工作涉及到部門多,工作流程複雜,致使公示工作滯後,缺乏制度保障,彩民參與意願也不高;彩票的返獎率遠遠小于1,並且購買量與中獎之間沒有特定正向聯絡,收益與風險根本不成比例;與彩票相關的腐敗問題時有發生。
不可否認,這些問題都在不斷得到改進,但這些問題和彩民的“問題心態”交織在一起,拉開了彩票與公益的距離。
民眾追求財富沒有錯,國家發展公益也沒有問題,但發展的公益若與初衷完全違背,這樣的公益要你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