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人口多不會增加國家經濟負擔

    近日,由於前世界跳水冠軍田亮夫婦涉嫌“超生”但未繳社會撫養費引起了社會爭議,以及對社會撫養費的關注。最近又有媒體爆料稱,中國每年可能有近200億元社會撫養費去向成疑。不過,即使不考慮社會撫養費的去向,其存在本身也很值得懷疑——人口是社會的負擔嗎?[詳細]

第256期

  •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 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頻道出品
  • 責編:邱天人

非常識

從數據來看,各國人口密度與人均GDP相關性很低

非常識

     “人口多會成為經濟負擔”是不少中國人的慣常認識。但是果真如此嗎?事實上,如果將一些主要國家的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與購買力平價修正後的人均GDP(美元/人)對比可見,人口密度與人均GDP的相關系數極低。有地廣人稀高收入的美國,也有人口擁擠但同樣高收的日本,而且相對一些主要發達國家,中國的人口密度並不算高。

影響經濟發展水平因素很多,人口是其一但通常不那麼重要

     既然人口可能消耗資源,也可能本身即是資源,但是為什麼類似人口密度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會很大呢?
      由於人類社會的複雜和混沌的性質,社會經濟的發展容易受到太多因素的影響。而在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中,人口數量、人均資源等於人口相關要素通常居於次要地位,而更多的制度-文化因素反而較為主要,例如貿易開放的程度、經濟的自由度、國家管制的程度,國有經濟的比例等。
      20世紀80年代前期,美國科學院專門成立了由11位著名人口經濟學家組成的工作小組,深入分析世界各國大量人口與經濟增長數據,召開了多次專題研討會,深入討論關於人口增長對經濟及資源環境的影響。該工作組在1986年出版了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專著,以詳實數據表明:人口增長對可再生與不可再生資源的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經濟發展水平非常落後的農業經濟時期。但是,如果發展中國家能夠採納正確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政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入更高的水平,則有可能抵消甚至扭轉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負面影響。

非常識
從198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實行二孩加間隔政策的山西翼城縣,甘肅酒泉市,河北承德市與湖北恩施州(四個試點農村地區總人口合計840萬)的實踐證明,二孩加間隔政策十分成功。20多年來,這四個試點地區年均人口增長率與生育率比其周邊實施嚴格得多的一孩半政策(即只有一孩為女孩的夫婦才被允許生二孩)、社會經濟水平並不比他們差的地區低或至少差不多,出生性別比多年來一直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範圍,並大大低於其周邊一孩半政策地區。

非常識

人為抑制人口導致某一代人數量太少,打亂年齡結構

     認為人口過多可能成為社會負擔的國家,通常會採取類似計劃生育等手段人為控制人口增長。不過這種行為已經導致了人口年齡結構的不均衡。由於幾乎生育智慧控制當前出生一代人的數量,那麼勢必改變了這一代與上一代的人口比例。原本自然形成的年齡結構會被打亂,較年輕年齡層次的比例會整體少於上一代人。
      中國已經受到了這種影響。過去10年,中國人口年均增長0.57%,較1990年至2000年的1.07%有所下降。2010年進行的人口普查還顯示,60歲以上人口目前佔總人口的13.3%,而2000年這一比例為10.3%。14歲以下人口目前佔總人口的16.6%,10年前這一比例為23%。

提前老齡化加重社會負擔,反而拖累經濟

     老齡化是不少發達國家目前面臨的問題,經濟發展造成的生育率自然下降使年青一代比例降低,而老一代卻因為生活品質的提升而壽命延長。兩方面因素決定老齡化人口比例越來越大。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
      但是在人為控制生育的國家,由於年齡結構失衡,老齡化卻先於經濟發展而到來。2011年底,中國60歲老齡人口已達1.85億,佔當時人口總數13.7%以上,實際上已經進入老齡社會。在老齡化社會中,更多的老人需要贍養——無論是通過政府養老或私人養老的方式。而來源幾乎只可能是正工作年齡的年輕人,他們將負擔比上一代更多的贍養責任。這必將動用更多的儲蓄,導致儲蓄水平下降,投資減少,單純消費增加,反而拖累經濟增長。

非常識
最近的報道稱,社會撫養費每年有近200億元,但各級財政預算中都找不到它們的身影。

非常識

人口消耗資源,但是絕大多數來自父母供養而非“社會”

     社會撫養費徵收的原理是,超生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消耗更多的“社會資源”。姑且不論社會撫養費的去向問題,即使是這個理由本身也值得推敲。
      實際上,所謂兒童長大消耗的“資源”無非有兩種。一種是父母自己對孩子的撫養投入,這部分投入顯然是主要的,但是全部由父母投入,與“社會”無關。另一種就是兒童可能享受到的社會福利。雖然成為“社會”福利,實則來自政府。
      不過,即使考慮後一種“社會資源”,仍然未必構成收取社會撫養費的理由。政府福利來自稅收,而中國的稅收主要來自交易流轉的過程。父母撫養更多的孩子,也就會進行更多的消費。所以一方面是“養孩子越多佔用福利越多”,另一方面也是“養孩子越多納稅越多”。所以,更多的福利對應著更多的納稅,並不存在“佔用過多社會資源”的問題。

人口多提供更多勞動力,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

     另一方面,一直被視為愚昧的“養兒防老”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較多的生育會在幾十年後成為青壯年勞動力,不僅能夠給父母提供養老的保障,也能夠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巨大的勞動力資源。對於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説,在經濟起步階段,最缺乏的是技術和貨幣資本,而最富有的就是勞動力資源。更多的勞動力能夠通過生産活動創造更多的財富,也能為政府帶來更多的稅收。現在消耗更多的“社會資源”需要繳費,那以後創造“社會財富”難道可以獲得退款嗎?
      事實上,發達國家由於經濟發展導致的生育率降低,早已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並已在通過各種政策鼓勵生育。

只收不退,金額巨大,撫養費的收取有不合理之處

     2008年四川地震時國家計生委曾表示:“超生”孩子死亡的,“社會撫養費”交了的不退,未交或部分未交的可不再交。社會撫養費的繳納是一次性的,將利息、通貨膨脹等因素考慮在內的話,超生家庭的損失巨大;尤其是當超生的孩子離開當下的社會環境,撫養費也絕不會按比例退還。
       更為嚴重的是,這個社會並非人人都能掏得起高昂的撫養費用。同一筆支出,超生兒童所享受到的撫養質量可謂有著天壤之別。基本生活條件大打折扣,兒童福利反而變成了負福利,人口質量是提高還是降低,自不必多説。

投票調查

您認為基於“消耗社會資源”收取社會撫養費合理嗎?

  •  合理
  •  不合理

您認為人口眾多是發展經濟的障礙嗎?

  •  是
  •  不是

您認為中國的老齡化與計劃生育關係大嗎?

  •  比較大
  •  不大

投票  查看結果

    既然是人,就會有創造力,能夠創造價值。人,如何能成為社會的負擔呢?

 往期回顧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