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棟:在西藏,用精準醫術戰高原
“女教頭”黃偉芬如何實現“飛行夢”
神舟十二號飛天:他們前進的背後是時代的巨變
王樹林:大機器時代的拓荒者
段浩傑:為0.015毫米堅守十年
對話東京奧運會中國隊服裝設計師
廖宇靖:東京奧運會唯一一名中國籍國際火炬手
放電影的老兵趙光:走進老人們的生活
他親歷日軍細菌戰,一心只想上陣殺敵
大熊貓守護者:讀懂大熊貓行為語言
單思思是清華大學醫學院2015級直博生,疫情暴發後,她104天無休,在科研戰“疫”一線爭分奪秒、攻堅克難。她説,以“硬核”成果降服病魔,維護人民的生命安全,青年科研工作者責無旁貸。
航空發動機維修,世界機械維修中難度最高的技術之一。2013年,一批某型軍用飛機發動機機匣損壞,國內沒有成功修復這種機匣的案例。如果無法修復,將意味著三十多架飛機變為廢鐵。孫紅梅主動請纓維修這批機匣。
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幹線的交匯處——鄭州北站,每天有2萬多輛貨車從這裡通過,運輸來自全國各地的日用品、生鮮、煤炭等物資,而晝夜不停地完成這一任務的,就是在這裡每天忙碌不停的解鉤手。
細嗅薔薇,實則心有猛虎。作為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的總設計師,外表溫文的邢繼是一個相信“激情”的人。“堅守需要激情,有了激情才可以在最困難的關口,有挑戰自我、持續向前的動力。”
83公里國境線,4838.6平方公里森林,現任內蒙古大興安嶺阿爾山林業局防火辦主任的張闊海守護了34個年頭。
距離寶雞市區50公里的秦嶺觀音山的電力巡線路上,周紅亮邊走邊回頭,“山路不好走,你們慢一點。”
“渾善達克沙地”,是距離北京最近的沙源,總路程不到200千米。十餘年間,廖理純往返了無數次。
2005年7月的一天,一場暴雨後的北京西五環衙門口橋嚴重積水。時間不等人,為了儘快弄清橋下的積水情況,吳喜軍穿上防護服、戴著防毒面具,讓工友把保險繩緊緊係在自己的腰間,手持火把,跳進了齊腰深的水中,對輔道的排水方涵進行探查。
雖然雙目失明,劉芳卻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在三尺講臺上堅守了近30年,在背後支撐她的,是她對教師職業不變的初心與熱愛。
1992年,她嫁到楊柳村。她發現,楊柳村全村14個小組,共1200 余位村民,卻沒有一位村醫。村民們看病只能去縣城,家人需要背著患者在崎嶇的山路上走幾個小時才能看上病。
早年沒通公路的時候,鄭國標就是沿著崎嶇的山路進村搭線“點燈”;後來通了公路,走到最後沒修完的幾公里,他又背上二三十斤重的工具徒步來回。每次往返黃寮村,他都要早上五六點出發,晚上五六點回家。
在劉格格車禍發生不到六個小時,熟悉她的人就湊齊了5萬元送到了醫院。而這筆住院費用,足足交了三個小時,因為,需要打出34張繳費憑證。
即便是從小在山里長大的帕查有格,第一次爬上藤梯時,心裏也抖了一下。他形容白色的峭壁上面是橫過去的一段梯子,再往前看時就根本不知道路往哪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