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一張藍圖 “硬核”逆襲

大國工匠 來源:央視網 2019-8-26 第1071期 A-A+

央視網消息:八年了,日本福島核泄漏的陰霾仍未散去。就在前幾天,韓國媒體有消息稱,約有128萬噸福島核污染海水疑似排入韓國海域……

“核安全是沒有國界的。”他一進來,採訪間的空氣突然安靜了下來。

白襯衫、西裝褲、金絲眼鏡、經典偏分……從上到下,邢繼都透著知識分子的“嚴絲合縫”。

“這個也能拍照?”似乎是意識到了大家的拘謹,他逮了個機會,指著記者手中的微型攝像機,打破了一屋子的沉默。“我對這些新科技都很感興趣。”

1

細嗅薔薇,實則心有猛虎。作為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的總設計師,外表溫文的邢繼是一個相信“激情”的人。“堅守需要激情,有了激情才可以在最困難的關口,有挑戰自我、持續向前的動力。”

是龍就要騰飛  

“每攻克一個難關會歡呼嗎?”

“肯定會,但我想更自然的一個反應是,松了一口氣。”

邢繼,今年55歲。從秦山核電站到大亞灣核電站再到嶺澳核電站,他幾乎參與了我國近30年間所有核電站的建設,但對“華龍一號”他尤其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三四十年中國核電發展歷程非常坎坷,從一開始引進吸收消化國際先進技術,到逐步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兩條腿走路特別不容易。”

2009年,工期緊張,正在研發階段的CP1000(“華龍一號”前身)在安全設計上不得不做一個抉擇。是讓步工程進度,採用單層安全殼,還是設計追求優先,採用雙層安全殼?各路專家各執一詞,爭議很大。

當年1月17日,在中核集團會議室,開了一場關於“華龍一號”的專題會,兩個方案僵持了兩個小時而未決。作為總設計師,邢繼決定不再沉默。他從筆記本裏抽出一張紙條,鄭重其事地念給在場的所有人:“研發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核電技術是核電人三代人的夢想,我們自主設計的核電站應該在安全設計上有更高的目標,而且是一個能夠點燃我們團隊內心創新激情的目標,我們有信心去實現它……”

言畢,現場靜默數秒鐘,然後報以熱烈的掌聲。

採用雙層安全殼——這就是邢繼所説的、點燃創新激情的目標之一。此外,他和他的團隊還創造性地提出了“177堆芯”“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等技術方案,一點點搭出了“華龍一號”的“骨架”。

然而,誰又能體會,在這場決定“華龍一號”前途命運的會議前一晚,邢繼是如何的徬徨與焦慮,如何的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小字條上的每一句都可謂嘔心之語。

“華龍一號”的英文名是HPR1000 。H是華龍的意思,PR是壓水堆,1000是代表它的功力水平。

“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是龍就要騰飛,也寓意著中國通過自主創新實現發展,引領未來,這個是我們做強中國核電站的初心。”

從0到1  自主為王

“我理解的從0到1,首先就是中國實現了自主核能技術發展的一個突破。”

一位參與國內引進核電項目的同仁曾向邢繼感慨,在引進國際技術建設的工程上,需要兩個月完成的工作,“華龍一號”用兩天就可以解決。

“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有立足自主研發,才能真正掌握核電技術。”邢繼表示,“華龍一號”是中國首個完整自主的百萬、千萬級的核電站。

2015年5月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工程5號機組正式落地福建福清,打破國際上第三代核電站建設“首堆必拖”的魔咒,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之後又一個具有獨立自主的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

作為一名核電工程師,自1987年,從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核動力裝置專業畢業,從事核電事業以來,中國核電追求“自主”的每一步,邢繼都不曾錯過——

在我國首座引進國外技術和設備的大亞灣核電站,剛畢業的邢繼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核電站;

我國首座實現四個自主(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運營)的秦山二期核電站,邢繼作為設總組織並參與確定重大設計方案;

嶺澳二期,我國實現了百萬千萬級核電站的自主設計,邢繼擔任總設計師;

而我國第三代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華龍一號”(ACP1000),邢繼作為總設計師,主持完成了從頂層方案、總體設計、初步設計,到相關重要實驗驗證等型號研發工作。

從CP1000到ACP1000,邢繼不無自豪地表示,中國新一代核電技術瞄準的是“國際上最先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在安全和經濟指標上瞄準的是國際上最先進的要求、最高的要求”。

安全,需要假設

“研發‘華龍一號’,主要的目標聚焦就是如何提高安全。”邢繼表示,不誇張地説,基本上核電站一半的投資不是用來發電的,而是用來保證核電站運行安全的。

核電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以“華龍一號”為例,所涉大的專業領域70多種,80多個構築物,350多個系統,工程設計圖紙10萬張以上……一個微小的設計參數的變動,都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如何讓“發電的”不因斷電而被“反噬”?這是八年前的福島核泄漏事故給邢繼們的啟示。

針對這個問題,邢繼和他的團隊開創性地運用了“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如此,即便有一天“華龍一號”受到“排山倒海”的衝擊,也能啟動“自我防護模式”,實現正常運轉,防止福島核事故的重演。

1

“核電站的研發需要假設,這種假設是核電站安全研究的一個重點。”

抗震,就是其中之一。“咱們國家是一個地震多發的一個國家,所以我們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發,保證核電站能夠經受更大的地震考驗。”

“華龍一號”設計的抗震等級是0.3G,即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重力加速度的0.3倍。面對這樣的震級,在實驗初期邢繼心裏是沒底的,“現場非常震撼,那個地震幅度非常大,很擔心我們的設備能不能經受的起。”

“我們的設備”很爭氣,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了所有的規定動作,其可靠性經受住了反反復復的檢驗。“地震,包括大飛機的撞擊,都能夠保證核電站的安全。”

四個“一切” 仰望星空

傳説中,邢繼是那個能一筆畫出全部“華龍一號”設計圖的人。

“繪畫和繪圖有一定的相通之處。”這是一個被核電事業耽誤的畫家,從兒時起,邢繼的繪畫天賦就很突出,高考報志願時,他的老師甚至極力推薦他報考藝術院校。

“我選擇了核電事業,就不能把個人愛好當做職業來做。但是做核電設計也需要很強的抽象思維,用圖紙來描繪想象中未來電站的樣子。”靈感、觀察力、判斷力、對事物形態的把握……工業和藝術的內在邏輯就這樣潤物無聲地融入到邢繼的生命中。

“作為一個核電的工程師,我感覺需要有一些基本素質,或者説這個行業比較特殊的一種要求,都在核工業精神的裏面。”邢繼所説的核工業精神,即“四個一切”:事業高於一切、責任重於一切、嚴細融入一切、進取成就一切。

“這樣的一個龐大的工程,裏麵包含的技術問題太多了,所需要考慮的技術創新的領域也非常多。我常跟年輕的工程師講,大家要多抬起頭來,仰望星空,多去看一看,多去了解一下,關領域或者科技發展的一些前沿技術。”

愛核電,愛繪畫,愛運動,也愛新科技,興趣廣泛在邢繼這裡的定義是,一個工程師的職業要素。

“比如現在我們大家都知道,未來信息化的達成,未來的大數據、智慧化技術的發展,都會對核能技術的發展,對核安全技術的發展,産生非常深遠的影響。”邢繼特別提到了5G技術的發展。

“5G技術應用,首先對老百姓的日常通訊需求産生直接的影響,但是通訊本身在核電站上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核電站上有各種各樣的通訊系統,這些系統的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數據傳輸等等,都跟未來快速高效的數據處理技術和傳輸技術密切相關。”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