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老子山鎮三面環水,全鎮1.6萬居民中有一大半散居在50多個大大小小的湖蕩灘塗,過著養殖、捕魚的水上生活。在這片3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上,最遠的劉咀村,距鎮區來回有80多裏。
洪澤區老子山鎮郵政支局局長兼投遞員唐真亞就負責這片水域。二十年間,他一槳一槳劃出了近30萬多公里的“水上郵路”,被湖區漁民稱為“大湖鴻雁”。
行走的郵區“實景圖”
在當郵遞員之前,唐真亞曾是一名老師,在鄉村小學裏代課了十幾年。1999離開小學後,聽説鎮裏郵遞員11年來一年一換,他打算試一試。“當老師能傳遞知識,郵遞員也能傳遞信息和知識,我很喜歡。”
而當他來到老子山鎮郵政支局報到才知道,這個支局其實就是一間磚房,職工就只有他一個人,而他的“坐騎”是條雙槳的小木船。在2018年之前的18年裏,偌大的水域,也一直只有他一個人。
漁民在湖上漂著,還不時搬家,自然也難有固定的住址。這二十年裏,經唐真亞投遞的報刊、信件、包裹等已經達110萬份。然而即便在這樣的條件下,他至今保持著投遞差錯率為零的紀錄。
“想做好一項工作,不能就等著8點鐘上班,5點鐘下班。”唐真亞説。當年他第一天做投遞員時,怎麼也找不到門牌號、送過了的人家又去送一遍……那天的任務,他加班幹到夜裏也沒能完成。“剛開始那三個月,我夜裏做夢時,總會夢見送錯了件。”
該怎麼提高效率,增加妥投率呢?洪澤湖湖面廣闊而孤寂,每次投遞完回來的路上,唐真亞總是會思考這些問題。對他來説,這就是在水面上唯一的娛樂。
提前一天通知取件人並給每個件排好順序和路線,一邊投遞一邊記錄路兩邊門牌的單雙號,記住投遞線路中的每條路、每個村。時間久了,老子山鎮的一幅“郵區實景圖”就印在了他的腦子裏。“岸上的路線,從郵局出發……到桃園路、淮東路、水産路、湖濱路……友誼路、軍民路、梨園路、青牛巷。在水上的話,我就先到新淮村,再到馬蘭港海事處……” 閉著眼,他背出了郵路途經的所有路名和村名。
再難也要及時送達
背熟了路線還不夠,唐真亞還對自己有著更高要求。
2003年8月,一封落款為長山村杜中祥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拿在了唐真亞手裏。該村6個組,組與組相隔30多華里。他問了個遍,都説查無此人。後經多方打聽得知,考生住在一個叫“剪草溝”的蘆葦蕩裏。背起水和乾糧,唐真亞劃著船就摸過去了。當天本就有大風,行至中途,風力突然陡增到7級以上。一個大浪打來,小木船翻了,扣在了水面上。一手扶好郵件,一手抓著船邊沿,他想方設法往岸邊漂。後來還是漁民幫著,把他從水裏撈了起來,帶到了考生家。看到落湯雞似的唐真亞和完好的通知書,考生家長又後怕、又欣喜,感動極了。
“不退件”,是他對自己定下的目標。很多找戰友、找親友的信,都是地址不詳或易址的,但唐真亞總不願放棄一點點線索。前兩年,有封從湖北寄來寫著老子山鄉吳斌戰友收的信,寄件人只寫了湖北武漢,屬於地址不詳的信。“退回去的話,他又沒寫詳細的寄件人地址,按正規的處理,我退到湖北武漢,由湖北武漢存檔。如果沒人來找,這封信就變成死信。”他思索著,現在信息這麼發達,即時通訊很方便,可他還寫信,就説明,他們過去一定失去了任何聯絡方式。想到這,他沒有退信,並找了兩個月。問過派出所、查閱過鎮裏行政區劃的變遷。在見過老子山鄉以前的30多個村支書和近100多個退伍軍人後,他找到了和吳斌一起參軍的戰友周先生,通過周先生,找到了已經在十年前把戶口遷到淮安的市區的吳斌。
小木船承載郵區大生活
對於當地漁民來説,唐真亞不僅僅是他們的郵遞員,更是連通起他們與河灘之外世界的人。那條四米寬的的郵政小船上總是滿滿的,除了信件,還帶來了便捷和幸福。
日用品、浮球、煤氣、米麵,每次去投遞,他總會記錄下漁民們的需求,並買來給他們送到家門口。時間久了,漁民們把存取錢、交話費的事也交給了他。“我也曾是漁民,知道他們上岸的機會少。我去幫漁民買補給,可以節省漁民開機動船自己去做這些事的時間和花費。”唐真亞説,郵政是做普遍服務的,讓漁民們生活方便是他的責任。
不僅如此,他還四處蒐集致富信息。聽説養殖水産能掙錢,他就自費買了相關書籍資料,分發給漁民。 “大湖鴻雁”是郵區漁民對唐真亞的稱呼,“這是百姓對我的服務的一種肯定。”唐真亞説。作為黨代表,他覺得能把文化、信息、黨的方針政策傳遞給百姓,同時解釋百姓的問題,正是他的職責所在。
因為服務做得好,唐真亞先後獲得“淮安市勞動模範”“江蘇郵政十佳文明服務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共産黨員”“交通運輸十大新聞人物”“全國十佳最美郵遞員”等榮譽,還入圍了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的候選名單。但無論是外出開會還是作報告,回來再晚,他也會第一時間加班加點把書信送完,把漁民囑咐的事辦完。
“榮譽肯定了我的過去,未來我還有很多能做、要做的事。”為水鄉群眾排憂解難,用辛勤的汗水,將“水上郵路”演繹成“愛心郵路”“便民郵路”“信息郵路”“致富郵路”和“平安郵路”,這就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