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下的道路養護工吳喜軍:從農民到“守護者”的成長之路

最美人物 來源:央視網 A-A+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若怡):道路施工現場,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工程車進進出出,熱浪撲面而來,沒走幾分鐘,汗珠已佈滿了額頭。

道路養護是一項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清挖邊溝、填補坑槽、修剪花木、清理雜草……選擇了這份職業就選擇了與嚴寒酷暑、風霜雨雪和汗水為伍。

吳喜軍是道路養護工段的一名班長。京港澳高速公路,是他再熟悉不過的地方,幾十年來,從農民成長為“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優秀農民工”,他就是從這裡邁出的第一步。

1

用汗水澆灌出改變命運的軌跡

1997年,吳喜軍剛剛20歲,父親因罹患胃癌去世,家裏一貧如洗。他坐了24小時的長途車,隻身從河南週口老家來到北京成了“北漂”。經老鄉介紹,吳喜軍來到位於北京西南部的原京石高速公路幹起了道路保潔員的工作,每天跟著清掃車撿大塊兒垃圾,下班前卸下渣土、沖洗車輛……一幹就是5年。吳喜軍也徬徨過,總想著再幹幾年,把外債還清,就回老家繼續當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但他沒想到,隨著北京公路體制的改革,自己也迎來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2003年,北京首發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工會通過對基層一線調研,將工作認真負責的吳喜軍選調入道路維修班,並指派師傅手把手教他道路維修的各項技能。

剛接觸技術工種,吳喜軍感到很吃力。路面病害修復工作涉及面很廣:從坑槽、車轍、沉陷、橋頭涵頂跳車、表面破損等常見路面病害的認定,到如何使用運料拌料車、碾壓車、切割機、灌縫機等車輛機械,再到開槽清縫、壓力灌注密封膠、瀝青熱再生修補等多種針對性的修補工藝……讓吳喜軍頭痛的問題多到數不過來,但他知道,能掌握到更多技術,也意味著掌握更多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1

白天,吳喜軍在公路病害修復現場忙碌穿梭。烈日下,吳喜軍和同事們推著沉甸甸的無塵切割機、瀝青撒布機等,精心地修補破損路面;大雨滂沱,他們揮動著鐵鍬疏通涵洞、清理水溝;暴雪突至,他們又駕駛除雪車連續十幾小時甚至幾十個小時連續作業,連上個洗手間都要一忍再忍……年復一年,吳喜軍不僅練就了一身本領,還考下了焊工操作資格證,成為高級技師,完成了向技術工人的轉型。

把路養好就是對首都不變的承諾

為了做好市民出行的安全“保衛員”,吳喜軍在工作中有著多重“身份”。當上高速公路巡查時,他既是“環境美容師”,將高速公路清理乾淨,也是“公路醫生”,進行橋涵巡檢,及時發現道路病害、修補路面坑洞等等。平時走在路上,吳喜軍總會犯“職業病”,雙眼老是盯著路面看:“道路安全無小事,路面修補關鍵是及早發現,及時修補。”

2005年7月的一天,一場暴雨後的北京西五環衙門口橋嚴重積水。時間不等人,為了儘快弄清橋下的積水情況,吳喜軍穿上防護服、戴著防毒面具,讓工友把保險繩緊緊係在自己的腰間,手持火把,跳進了齊腰深的水中,對輔道的排水方涵進行探查。護具沉重不透氣,他一邊小心前方的障礙物和可能出現的深井、帶電線路等,一邊仔細搜尋著堵點。在摸索前行了300多米後,終於發現一堵未拆除的擋墻遮擋了排水口。吳喜軍馬上叫來了班組養護人員,在水中小心翼翼地破拆了墻體,衙門口橋長期積水的老大難問題得到了根治。

1

這類“風裏來,雨裏去”的工作,對吳喜軍而言是家常便飯。他的另一個典型“職業病”就是時刻關注著天氣,尤其是遇到暴雨大雪等惡劣天氣,他會提前進行預案準備,加大巡查力度,一旦發現問題就以最快的速度搶通公路,縮短過往車輛滯留的時間。他還通過日常走訪,提出改造京承一期主站U轉橋下、後沙峪收費站口等常年積水點的想法,並對多個積水點進行了改造。

吳喜軍的努力、勤奮和拼命三郎的工作勁頭兒,贏得了周圍同事們的一致誇讚。2013年,他通過公司的公開競聘,成為了道路維修班班長。吳喜軍説:“大家接納我、信任我,我一定會把路養好,這就是我對首都、對事業不變的承諾。”

挖空心思搞創新,難點也能成亮點

在高速公路上,任何施工工作都會承擔著生命風險。尤其在養護作業中,安全作業區的前端必須設專人搖旗示意車輛提前減速變道慢行。但由於實際作業時間長短不一,搖旗示意成了一件既費人工成本,又存在較大安全風險的事情,吳喜軍經常聽到同事被分配搖旗時的抱怨。

經過長時間觀察,吳喜軍利用雨刷器的工作原理,將雨刷器電機、幾個連接桿和一面紅旗有效結合在起來,反復試驗,獲得了自動搖旗的效果。他還對“搖旗機”進行升級改造,為搖旗裝置加裝夜間發光裝置,在提醒過往司機注意安全的同時,極大的降低了養護人員佔路作業危險、尤其是夜間作業的安全風險。此外,為減少吊裝融雪劑時高空作業的危險性,他還和同事共同研製吊裝融雪劑操作平臺,防止吊裝融雪劑時人員不慎墜跌事件發生。目前,這些裝置已被北京高速公路養護系統全面採用,每年節約人力成本幾十萬元。

2014年3月,京平高速K47+610處橋梁伸縮縫出現鋼軌斷裂,經過多次維修依然無法徹底解決病害。吳喜軍現場觀察發現,鋼軌反復斷裂是由於伸縮箱底部混凝土澆築不實,橫樑與鋼軌反復撞擊才造成的。他大膽提出剔除碎裂混凝土,自製與原尺寸相同的伸縮箱,進行重新安裝的方案。經過焊接牢固後,自主實施的支膜澆築混凝土至今依然牢固,沒有再發生過鋼軌斷裂,且減少70%維修費用。

23年不下一線,吳喜軍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首都高速公路守護者”。從農民到享受北京市政府技師津貼待遇的技術工人,談到未來,吳喜軍信心滿滿。他常説:“我為首都高速養護事業感到光榮!我要盡全力為首都養好每一條路,讓這些路成為老百姓的幸福路、安全路、小康路!”(文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校對:李英卓)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