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守坤:工作有退休 公益這條路永遠走下去

道德模範 來源:央視網 2019-10-22 第1108期 A-A+

央視網消息:(記者 邢立雙)在承德市避暑山莊外,有個旅遊景點叫雙塔山。山腳下,坐落著一個小小的“火車站”,連接著承德鋼鐵公司的專用鐵道線路。鮑守坤的工作,就是對來往這裡的列車進行安全檢查,幾十年如一日,每天拿著檢修工具敲敲打打,下班前,再把它們擦得乾乾淨淨。

他是承鋼公司灤河列檢班的一名檢車員,也是“全國優秀志願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做一件好事不難,難得的是鮑守坤做了半輩子好事。他説,工作有退休,但公益這條路,他可以繼續走下去、永遠走下去。

一顆丹心,熱血難涼

1990年夏,鮑守坤在部隊服役時突然接到緊急任務,一輛大巴車翻到山溝,幾十位乘客重傷,血庫告急。鮑守坤和戰友們接到命令,火速趕到醫院,挽起袖管兒就進了採血室。

“當我的血液流進傷者的血管裏,知道傷員得到挽救時,我非常激動,獻這點兒血真是值得”。

這是鮑守坤第一次無償獻血,而在這之後的近三十年間,無償獻血,幾乎成了他的一種“習慣”。

1992年,鮑守坤退役到承鋼工作。公司組織員工義務獻血,鮑守坤第一個報了名,並且毫不猶豫地在血站“應急獻血申請表”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只要血站急需用血,我隨叫隨到。”

哪怕出差、旅遊到外地,鮑守坤也會抽出時間去獻血,全國十八九個省、市、自治區,都留下過他獻血的身影。

身兼血站的義務宣傳員,鮑守坤曾被質疑過是“血托”,有時候為發動更多人參與無償獻血跑了一整天,最後還要被問“收了血站多少錢”。那時的鮑守坤想過放棄,但一聽到血庫告急的消息,他又會重新擼起袖子。

儘管並不知道是誰用了他的血,但鮑守坤知道肯定會有受益者,所以別無所求。“每次獻完血,我都想,這次用完了,如果再有人需要,怎麼辦?只能再一次加入到獻血的隊伍。”鮑守坤説。

授人以魚,授人以漁

幫助留守兒童和貧困家庭兒童,也是鮑守坤經常做的公益活動。

在他眼裏,每個孩子都將是國家的棟樑,今天他是一名學生,明天可能就是科學家,就是救死扶傷的醫生,就是保家衛國的戰士……“因為家庭變故、貧困或其他原因,孩子難以完成學業,我就在自己能力允許的範圍內推他們一把,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助他們完成學業”。

迄今為止,鮑守坤資助的貧困學生有20名,其中已經有4人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

同時,他的幫扶還是多維度的,不僅解決錢的問題,也解決孩子們的心理和思想問題。接受救助後,很多孩子在心理上有負擔,尤其是大一點的孩子。鮑守坤便常跟他們聯絡,做心理疏導,教會他們如何正視困難,克服困難。

“生活中,我不僅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還要成為示範者。學生處於成長中,是世界觀形成階段,正是需要正方向的指導與引領,我被學校邀請去做講座,就是要把我的經驗介紹給孩子們,希望對他們起到啟蒙與引領作用”。

鮑守坤很喜歡到學校給學生們分享自己的故事,他希望能給孩子們在心中埋下公益的種子,等待某天生根發芽。遇上合適的公益活動,鮑守坤就帶上學生一起參與,他總是樂此不疲。

聚沙成塔,聚木成林

一邊工作一邊做公益,鮑守坤漸漸感到個人力量十分有限,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子?於是,以他作為&&人的“鮑守坤愛心團隊”成立了。

2014年年底,鮑守坤和愛心團隊赴山區慰問貧困戶。在平泉,遇到90歲高齡的王海山老人。

王海山當過兵,由於在部隊的材料丟失,享受不到復員軍人的待遇。老人家住在大山深處,衣衫襤褸,家徒四壁,終生未娶、無兒無女。鮑守坤和志願者把帶去米麵糧油放到屋裏,但老人已經無法自己做飯了。

2015年1月28日,鮑守坤愛心團隊把老人從大山深處接出,給他理髮、洗澡,換衣服,全面體檢,並送到敬老院。這些費用全部出自現場志願者。

逢年過節、週末休息、老人生日,鮑守坤和志願者一有空就會帶著生活用品前去看望,醫藥費也由大家承包。直到2017年10月22日老人去世,“鮑守坤愛心團隊”給老人辦了簡樸而又體面的葬禮,送了老人最後一程。”

現在,“鮑守坤愛心團隊”擁有3000多名志願者,成為當地一支很有影響力的公益團隊。每當遇到重大活動或者遇到極端天氣,愛心團隊便成了這座城的堅強後盾。

“鮑守坤愛心團隊”的徽章上,有兩個簡易的人形緊緊擁抱在一起,圍成了一個心形,紅為底色,人為主體,“有了人,有了凝聚力,什麼事都能幹成”。

“您幫那麼多的人都圓了夢,您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呢?”記者問。“用我自己的愛心和行動,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鮑守坤答道。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