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中外嘉賓這樣説

來源:新華社 | 2025年03月24日 17:56
新華社 | 2025年03月24日 17:56
原標題:高層論壇2025丨金融業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中外嘉賓這樣説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期間,中外嘉賓圍繞構建現代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這一主題展開深入討論,圍繞進一步拓展和創新適應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的金融産品和服務、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等問題獻策出招。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構建現代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專題研討會現場。新華社記者劉羽佳 攝

  當前,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快速發展等趨勢,給現代金融體系帶來新機遇。

  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劉珺表示,金融體系的生長和演進應該主動去適配新的時代框架下經濟發展的特徵和需要。

  劉珺説,面向新的發展階段,我們需要構建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引領世界潮流的現代金融體系。要緊跟實體經濟創新與開放的發展腳步,構建起服務科技創新的金融新生態。同時,以制度型開放融入全球金融體系,向世界提供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産品。

  在支持新興産業和推動技術型企業發展方面,保險業發揮着不小的作用。

  “保險行業實際上為企業提供了一個高效的風險分散系統。”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安博思説,比如瑞士再保險為企業提供了一套名為“風險數據與服務”的解決方案,致力於在災難發生前評估供應鏈面臨的極端天氣風險、政治風險等。保險行業還在創新開發一些新産品,以應對網絡安全漏洞等風險。

  “通過將保險與金融服務相結合,比如將保護解決方案與融資捆綁在一起,我們還可以提供全面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以應對尋求增長和創新的現代企業所面臨的複雜挑戰。”安博思説。

  精準支持企業融資,特別是滿足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是金融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着力點之一。

  針對企業需求和金融供給不匹配等問題,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武表示,可以進一步強化股權投資的支持力度,廣泛對接創投機構、保險資金、境外資金等,撬動更多長期資本。同時,搭建多元化的退出渠道,促進“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環。豐富多元化的融資結構,進一步貫通“股貸債保”等全流程服務,綜合利用各種工具來滿足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融資需求。

  此外,張文武認為,可以通過境內外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投資銀行,高效對接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港交所,支持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通過並購方式打造第二增長曲線,服務更多的優質企業到境內外上市,拓展融資渠道。

  “我們需要通過構建一個有利於科創新動能不斷涌現、新質生産力持續發展的生態,來促進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的突破。”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亮説,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意味着沒有先例可循,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投資風險較高。這一特點與資本市場的融資模式高度契合。

  陳亮認為,資本市場包容度較高,能夠為原創性、顛覆性的技術突破提供有力的支持。資本市場作為發揮社會直接融資功能的樞紐,通過發展金融科技,形成技術、産業、金融的良性循環,對於促進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金融的本質是把稀缺資源引導到那些能夠産生貢獻的地方。”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稱,産業鏈上下游涉及諸多企業,企業發展具有較大外部性,會産生大量的社會價值。要通過完善估值體系,把對高質量發展貢獻較大的價值元素體現出來,把更多資金引導到對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有重要作用的領域。(記者劉羽佳)

編輯:黃佐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最新推薦

原色

天蓝

黑色

藏青

智能导盲

区域指引

返回
声音

×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