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婦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何湘萍
央視網消息(記者 趙延靈):2021年8月的第一週是第30個世界母乳喂養周,今年的主題是“保護母乳喂養,共同承擔責任”。針對職場女性如何做到哺乳和工作兩不誤、母乳喂養的體位、如何順利進行母乳喂養、怎樣預防和對症治療乳腺常見病等新手媽媽比較關心的問題,央視網記者對北京市海淀區婦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何湘萍進行了專訪。
記者:母親喂養有哪些體位?
何湘萍:有搖籃式、橄欖球式、交叉式、側躺式、半躺式等,但無論哪一種姿勢,以母親舒適、孩子舒服為重要。
記者:如何順利進行母乳喂養?
何湘萍:母親自學相關母乳喂養知識,個人樹立信心,發現問題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在産前、分娩和産後醫療衛生機構為母親提供母乳喂養知識的宣教和技術指導;面向公眾廣泛開展母乳喂養知識和技能的宣傳教育,普及母乳喂養的正確方法和相關知識,提高公眾對母乳喂養的認知,營造母乳喂養的社會和文化氛圍。
記者:如何辨別乳汁是否充足?
何湘萍:關於乳汁充足,每個人因個體差異無法保證都能乳汁充足。很多媽媽認為自己可能乳汁不足,實際上並不是真的乳汁不足。乳汁是否充足,關鍵要看是否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只要孩子體重增加在合理範圍,每天有正常的尿量、充足的睡眠,那麼乳汁量就是夠的。有些媽媽通過吸出的乳汁量來評判乳汁是否足夠,這是不合理的;有些是看到孩子總是停不下來地吃,從而判斷乳汁不夠。這些都不是評判乳汁是否充足的指標,相反這些問題還會給媽媽帶來困惑。
記者:職場媽媽母乳喂養有何攻略,如何做到工作哺乳兩不誤?
何湘萍:首先,職場媽媽需要堅定母乳喂養的信念,堅持每天上班期間吸奶排奶,堅持每天下班後與孩子多接觸,堅持下班後繼續母乳喂養,從而保持乳汁的分泌量。其次,需要工作單位和社會對母乳喂養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包括制定工作場所支持母乳喂養的政策;對員工進行母乳喂養知識培訓;設立母嬰室;允許哺乳期女職工有彈性工作時間,方便她們在上班期間擠出母乳;給哺乳期的女職工更多工作方式的選擇,如遠程工作、兼職工作等;在工作單位內或單位附近設立託兒所;提供專業哺乳諮詢服務和支持。更為重要的是相關法律法規要對工作單位支持母乳喂養提出相應的規範和要求,並輔之以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勵。
記者:哺乳期女性乳腺常見疾病有哪些,該如何預防和對症治療?
何湘萍:最常見的問題是哺乳帶來的困擾,比如乳頭疼痛、乳房腫脹等。哺乳的初期階段,尤其是一些新手媽媽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乳頭疼痛,這是由於孩子對母親的乳頭含接姿勢不對所導致的;也有一些媽媽因為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乳頭凹陷,乳頭過大、短縮等,導致孩子確實無法順利吸吮。這種情況下,可以自我觀察乳頭,如果正常凸出於乳房表面或在碰觸後可正常隆起,則大多數媽媽可正常哺乳;如不能正常哺乳還可以借助乳頭保護罩。另外,鑒別孩子是否含接良好,最直觀的方法是在孩子吃完奶把乳頭吐出後,觀察乳頭形狀是不是還是圓柱形的,如果乳頭變成楔形像口紅一樣,就證明孩子口腔對乳頭表面造成了一個不適當的擠壓或吸吮,既會給媽媽造成疼痛,也可能造成吸乳效率低下,就有可能誘發後續的乳汁淤積、乳腺炎甚至乳腺膿腫等疾病。
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療原則:保證充分休息、不中斷母乳喂養、有效移出乳汁、合理使用藥物、必要時適當補液。
對於形成膿腫者提倡微創治療,也可在家自行處理:繼續喂奶,排出乳汁;局部冷敷,每次20分鐘,每日2—3次;哺乳時讓孩子正確含接,乳頭排乳後外涂羊脂膏,使用乳頭保護罩等。以上方法如果沒有緩解病情,建議及時就醫。
另外,哺乳期媽媽也會面對乳房腫塊帶來的困惑。有些媽媽發現的乳房腫塊並不是疾病,是乳房正常腺體的一部分,有些腫塊就是乳汁淤積,有些腫塊是炎症,還有些腫塊是腫瘤所造成的。但這些對於一個媽媽來説,想區分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建議哺乳期媽媽發現乳房有腫塊以後,如果通過哺乳24小時未緩解,請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
記者:哺乳期乳腺炎認識上有哪些誤區?
何湘萍:有些媽媽會擔心乳腺炎對乳汁的質量有影響,害怕繼續哺乳會影響嬰幼兒身體健康選擇暫停哺乳。實際上研究發現,炎症期間的乳汁並不會增加健康足月嬰兒的患病率。如停止母乳喂養往往會帶來更多問題,如營養攝入不足、心理問題等。
如果發生嚴重水腫,再按摩乳房往往會造成病情加重,所以不要過度地、不恰當地按摩乳房。
服藥後擔心乳汁對孩子造成影響而停止哺乳這是不對的,實際上頭孢類抗生素、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均為哺乳期安全用藥,無須停止哺乳。
患乳腺炎後不需要忌葷腥飲食,均衡膳食才能支持母親維持正常的機體免疫功能,幫助對抗疾病。
專家呼籲家庭、用人單位、醫療機構、政府相關部門及全社會共同承擔保護母乳喂養的責任,大力推進公共場所、機關、企事業單位設立母嬰設施,為母乳喂養創造良好條件;加強愛嬰醫院建設和管理,不斷提高母乳喂養指導服務的可及性和覆蓋率,確保母乳喂養順利實施,提高母乳喂養率。(校對 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