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3日、6月26日接連召開的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第八次全體會議上,審議了五個文件,其中《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建議稿)》和《關於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的總體方案(建議稿)》是國資改革最關鍵的頂層設計方案,而《關於成立改革試點工作專項小組和增設改革辦副主任的建議》和《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股中央企業投資項目暫行辦法(建議稿)》則是改革試點試行的明顯信號。
發展混合所有制以及組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是此輪國資改革的兩個軸心。自從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和地方國資委的改革方案基本圍繞這兩個點在設計。
江西的國資改革意見共7個方面25條內容。總體要求是通過深化國企改革,完善國資管理體制,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目標是5年左右基本完成公司制股份制改革,70%左右的國企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形成市場化的經營機制。80%左右國有資本集中到關鍵領域和優勢産業,實現省屬國有資産總量、營業收入雙超“萬億”。
湖北的改革目標是,到2020年力爭將全省國有資本證券化率提高到50%。而資料顯示,湖北國有資本證券化率目前僅13%。山西發佈的改革意見及工作計劃並沒有列出具體的目標。有意思的是,在全國經濟版圖中佔份量最重的幾個省市都還沒有公佈其改革方案。
最新的消息稱,上海市國資委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導意見的研究已接近完成,正在醞釀何時向社會公佈。有傳聞説7月初將召開國資改革推進大會。上海市作為我國經濟的龍頭,它的混合所有制如何推進,必然會給已有的上市公司,上海本地的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帶來一些結構性和機會性的影響。與其它地方不同的是,上海的國資改革從一開始就注重資本運作平臺的組建,尤其是如何將上海自貿區這個對外窗口優勢利用起來,成為方案設計的一大看點。目前上海國資系統有20多個集團擁有境外業務,涉及資金1000多億元。如此高的國際化程度,使得上海的國資改革必須突出資本平臺的功能。
與上海相似,廣東的方案也沒有急著出臺。早今年1月份廣東省國資委就稱,“改革方案的初稿正在起草制定,在進一步完善、徵求意見以及上報廣東省委省政府後,2014年上半年有望正式出臺。”6月份過去,方案並未如期面世。不過,廣東並沒有一味地等靠,而是延續了一貫的改革作風——多做少説。今年2月27日,廣東舉行了一場省屬企業與民營企業對接會,推出首批54個項目,計劃引入超1000億元的民間資本。此舉引起巨大關注。然而,雖然上述54個項目早已在産權交易集團進行掛牌。
再來看看北京。目前,北京市國資委監管企業67家,上市公司達到46家,總市值超過5500億元。據北京市國資委最新統計,截至2013年12月底,市屬企業資産總額2521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北京市國資委副主任張憲平在5月份舉辦的一場會議中曾表示,根據首都經濟現階段發展的特殊性要求,北京將把市屬國企歸成三類:一是城市公共服務類,主要在公交、地鐵、自來水等方面提供公共産品或服務,保障城市運行安全;二是特殊功能類,主要指承擔市委、市政府不同階段賦予的專項任務和重大項目,實現政府基礎設施、民生保障、促進社會發展等方面戰略目標;三是競爭類企業,是以資本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努力成為國際國內同行業中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企業,分為戰略支撐企業和一般競爭性企業。
國企改革最主要的任務是放鬆壟斷管制,從而提升競爭程度和經營績效。六大壟斷領域盈利佔全行業盈利比重高達32%,而其增加值僅佔全行業的23%,行業壟斷帶來超額利潤,但影響了企業的經營績效。歸根結底,國資改革是要破除行政壟斷、以資本運作帶動國企轉型,提升國企發展效率和發展質量,同時與非國有資本實現更深融合,取得共贏。
7月7日,上海召開了進一步推進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座談會,推動上海國資國企改革。此外,上海還推出了《關於推進本市國有企業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若干意見(試行)》(下稱《若干意見》)。
據悉,《若干意見》共12條,重點回答了要求與目標、形式與途徑、比例與結構、對象與程序、職工權益保障5個問題。《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以發展公眾公司為混合所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其主要途徑有三條:一是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包括整體上市、核心業務資産上市、公司股份制改革以及探索特殊管理股制度等4個方面;二是開放性市場化雙向聯合重組;三是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詳細]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重頭戲的國資國企改革正漸次展開。截至目前,上海、四川、重慶、天津、湖南、貴州、江西等地已公佈“地方版”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另據報道,北京國企改革有關方案,有望在7月正式發佈。分析人士表示,從各地方案來看,部分地區提出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國資持股比例不設限制等創新更具操作性。不過,國資保值增值、股權激勵等方面的標準依然“模糊”,將影響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在下一步改革中需逐步細化。
據報道,有望近期公佈的北京國企改革方案也將市屬國企分為城市公共服務類、特殊功能類和競爭類三大類,並提出促進國有資本更多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務。資料顯示,目前,北京市國資委監管企業67家,上市公司達到46家,總市值超過5500億元。據北京市國資委最新統計,截至2013年12月底,市屬企業資産總額2521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
梳理各地已出臺或正在研究的方案可以發現,“混合所有制”是國企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分析人士指出,混合所有制的根本目的不是壓縮國資空間,而是通過股權多元化的方式提升企業經營效率,讓國資在市場化規制下更有效率的增值。
在地方改革方案中,上海2103年12月發佈上海國資國企改革20條方案,確定國企分類監管、建立國資流動平臺、開放性市場化重組等核心改革方向。隨後,上海國資國企改革進入國企改革方案制定、國資流動平臺建設時期。今年6月13日,上海市委審議並原則通過《關於推進本市國有企業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若干意見(試行)》,提出三到五年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加大國有企業開放性市場化重組力度,加快推進競爭類企業産權多元化改革,支持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
業內人士指出,對改革涉及的國有資産保值增值、股權激勵背後的公司管理等問題認識的不統一,以及國企存在的業務問題等,都制約著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的繼續推進。信達證券分析師郭荊璞認為,目前不論是全國還是上海,在國資國企改革中都存在著對國資保值增值、股權激勵等方面的“標準模糊”。他認為,改革中必須涉及的對國資價值的衡量,目前各方存在不同觀點,股權激勵涉及的國資增量分配等問題目前也沒有定論,國資國企改革將遭遇認識分歧上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