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分析稱,5月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終值顯示出經濟更多回穩的跡象。大多數錄得的分項指數都有所改善。Markit的新聞稿顯示,新訂單指數在連續萎縮三個月後重返榮枯線水準,新出口訂單升幅更大,重回榮枯線上方並創逾四年高點。
分析強調,新增出口訂單一項的大幅反彈尤為引人關注,這或許意味著,隨著出口增長的高基數效應開始在5月份趨於減弱,出貨量迎來了更強的增幅。總體而言,鋻於全球經濟前景趨好,尤其是G3市場前景樂觀,匯豐的分析對於今年接下來的出口增長持謹慎樂觀態度。之所以表示謹慎,是因為有過強勁的新增出口訂單表現並未持續的情況,所以每個月的出口表現仍可能出現波動。
分析認為,儘管匯豐PMI指數的各項指標都有所改善,但目前整體製造業的局面仍然脆弱。5月産出量仍然在收縮,而新增訂單也處於中位區間。價格收縮情況有所緩和,但這並非是因為需求走強,今年迄今為止庫存的減少幅度相當有限。作為滯後指標,就業市場進一步收縮,未來幾個月勞動力市場狀況值得人們保持高度關注——就業將是反映經濟活動是否趨穩的試金石。
匯豐的分析對就業市場持比較謹慎的態度,首要原因是目前中國增長勢頭緩慢。雖然5月出現了今年的首次正增長勢頭,但改善幅度非常輕微。2013年8月,增長勢頭大幅反彈,由-2.1躥升至1.8,而2013年8月至12月期間平均維持在1.7%。另外,相比初值,5月的終值進行了下行調整,顯示出5月月底的製造業活動有所趨弱。分析説,另一個令人擔憂的癥結是房地産市場,如果房地産市場繼續降溫,將會對未來數月經濟增長和投資産生不利影響。
匯豐的分析最終肯定,PMI終值的改善會減緩市場對中國經濟下行的憂慮,但回暖勢頭還沒有強大到足以表明經濟已經走出谷底,下行風險依然存在,特別是在行情較弱的房地産市場。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預計,未來數個月貨幣和財政政策將逐步放鬆。
匯豐分析稱,今年主要的憂慮之一便是中國可持續增長的動力不足,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製造業産出指數小幅萎縮,已連續第四個月下滑;增長態勢依然比預期要疲弱,産成品庫存指數從5月48.8的初值反彈至49.8,但較上月有所下跌,且為今年以來首次下滑。
目前的投入指數出現了四個月以來的首度增長;但就業指數再度下滑,降幅創三個月以來最快。上次出現下滑是在去年11月,這部分是因為一些企業在裁員。儘管員工規模縮小,但積壓訂單數量也在下降;平均成本負擔持續下降,通縮率為連續五個月以來最低水平。相比較而言,産出價格為今年以來首次攀升。一些企業稱,需求增加提高了企業的議價能力。
6月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官方製造業PMI較上月回升0.4%至50.8,創五個月新高,且為連續第三個月回升。其中,小型企業PMI為48.8,與上月持平,今年以來均位於臨界點以下。
國務院上週五常務會議指出,要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並加大“定向降準”措施力度,對符合結構調整、滿足市場需求的實體經濟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銀行適當降低準備金率,同時擴大支持小微企業的再貸款和專項金融債規模。中央也在最近幾週不斷推出利好多個行業發展的舉措。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説,需求端和生産端雙雙回暖,共同推動官方PMI加速回升。目前生産指數與新訂單指數的差值為0.5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縮小,為去年10月以來的最小值,供求矛盾有所緩解。
需求形勢的改善會帶動採購活動增加,産出價格指數六個月來首次處在擴張區域,市場形勢好轉給企業帶來提價動力,投入價格指數雖然連續第五個月低於50.0關口,但也是五個月高點,説明通縮壓力溫和。
分析認為,製造業總體平穩向好,但發展並不均衡。雖然大中型企業繼續向好,但小微企業生産經營依然比較困難。數據顯示,5月份小型企業PMI為48.8%,與上月持平,今年以來均位於臨界點以下,説明在市場總體供過於求、産能過剩的環境下,小微企業生産經營困難仍然較大。
今天發佈的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總體表現較好,其中商務活動指數環比上升了0.7%,達到了55.5%,創了今年的新高。之前發佈的5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0.8%,比上個月上升了0.4個百分點。
這些數據加在一起得出的判斷是,目前需求正在整體回升。過去一段時間,中國經濟遇到了下行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之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採取傳統的大規模政府投資和大規模增發貨幣的做法,而是採取了刺激、促進和改革的措施,讓市場自身的需求逐漸地迸發出來。這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一種回升。
目前還只能説經濟有了一定的回暖苗頭。不過回暖苗頭出現在眼下有特殊的含義。
首先,一季度的GDP增速已經降到了7.4%,二季度如果繼續下行,就很可能非常快的接近7.2到7.0之間,而這是大家共同認為的中國經濟今年運行的下限。在這種情況之下,出現一定的回暖苗頭,對於接下來的政策選擇就有重大意義。
另外,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率先呈現了回暖的苗頭。這些指數更有前瞻性,更是市場主體的自我判斷。打個比方,中國經濟像一個餐館, GDP相當於一天營業完了以後的營業額,反映今天干了多少活。而製造業的採購經理指數和非製造業的商務活動指數,則相當於每天早晨飯館開門之前,小夥計蹬著小三輪去菜市場買菜的採購量。一個飯館備多少菜,一定要建立在對今天有多少顧客做出盡可能準確的判斷的基礎上。這樣的判斷疊加在一起,就反映在剛才看到的數據當中。這是企業自主做出的、比較靠譜的判斷。
中國經濟運行非常複雜,不能因為剛剛看到了兩個表現不錯的數據,就認為下行的壓力已經消失了。未來一段時間,像房地産業的相對偏冷的局面,還要採取一些措施來解決。對於整個中國經濟來説,未來一段時間更多地還是繼續採有點狀的刺激,而不是大水漫灌式的整體增發貨幣,或者是不問青紅皂白地大規模政府投資。
過去幾個月裏,一些很有針對性的政府投資項目仍然在上,要看到這些項目本身符合産業發展、産業調整的需求,也是更側重於改善民生的一些重大項目。在金融領域也在有針對性的投放一些定向貨幣量,用在最缺錢的地方。這種點狀刺激還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今年未來的幾個月,在穩增長的前提之下要儘量釋放改革紅利。通過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動作一點一點落實,能夠看到一些改革的紅利的釋放,比如互聯網行業、航空運輸業就業的活躍度在提高。今天的中國經濟把保證充分就業擺在了更突出也更恰當的位置上。各級政府就會拿出更多的措施,有針對性地支持最能解決就業指標的領域,比如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服務業企業等等。這樣的改革內在邏輯的變化在今年後幾個月再多發揮出一些,穩增長的把握就更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