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沒人動得了你的“大學”

    每年此刻,一大批“高考狀元”俘獲了眾人的眼球,他們成績好、綜合素質高,是父母心目中最為完美的“別人家的孩子”;大多數自家孩子只能在出分之後,苦惱志願怎麼填。選大學還是選地區,學文還是學理,一場又一場論戰正在上演,所有人都在忙著為孩子打造未來。而身處畢業季的大學生卻無奈感慨——“讀書無用”“浪費四年的青春與金錢”。從目標單一的高考,轉向“隨機觸發”的人生,答案可以有多個,路只能選擇一條。[高考統一命題不是真正的公平]

第300期

  •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 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頻道出品
  • 責編:李漢森

非常識

文理之爭是一個沒有意義的話題

     三年前,國家教育部門有關課題組發佈了一份“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問題徵求意見”稿,“文科生科學素養差”“理科生人文素養太低”,兩派交鋒從未停歇。前幾天還有人發佈微博,認為“文史哲是文不聰的淵藪,從那裏出來的人多半不具有科學世界觀,反科學,愛哲學,挺中醫,將貽害社會。”“挺文派”則回擊:身陷理工的人只懂得機器如何運轉,卻連現實生活的基本規律都無法把握。
       理工男會為女生寫下浪漫的告白公式,文科男的三行情書同樣感人肺腑。學習文科或是理科的知識只是個人針對自身特點做出的選擇,非得分出個優劣只能是徒勞。曾經我們篤信“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的偏見,更有“學文者治人,學理者治於人”的謬誤,再到現在又有很多人青睞大學裏的萬金油專業,文理孰優孰劣,不過是立場和愛好的問題,德先生和賽先生一直是並行不悖的。

“學什麼”與“你是誰”,關係並不大

    “專業不對口,誰來負責”,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標題,仿佛你學了哲學就必須傚法先賢深山悟道,學了新聞就必須投身於宣傳事業。除去那些定點培養的專業性極強的專業,從公務員報考到普通公司招聘,專業的界線早已不再明晰。也難怪有人説,應該停止文理之爭,多背一背申論的範文、多做幾道司考、注會題才是硬道理。
       最近一組名為《外國高學歷“屌絲”畢業後在幹什麼》的圖片廣為流傳,心理學學士在貧民窟賣水果,金融學碩士畢業後一年都在茶館做服務生,文學、哲學雙博士在做保姆。經濟低迷期,找工作是一個世界難題,更何況很多專業幾乎無法找到工作,無數的人也無法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更多的人連自己究竟喜歡什麼都不知道,只好隨波逐流,跟著大家一起拼熱門。

單調的人生結束,大學教會你如何面對世界

      選學校還是選專業,是擺在很多成績較好的考生面前的難題,來到北京讀書,或許你將被專業束縛住手腳,但另一方面,北京的人才結構、競爭環境、優質的工作機會都將成為你大學課堂之外的紅利,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變得更強。
       大學之前的生活總是單調的,寫作文可選的素材並不豐富、數學書上的公式少得可憐;而在大學裏你可以遊刃有餘地經營人際關係,可以逃掉許多節課醉心社會實習,可以與學院領導打成一片過一把官癮,更可以重回你喜歡的高中生活做上四年“學霸”。面對這個紛雜的世界,實力弱,尚可以打磨修煉;毫無想法原地打轉,這樣的大學生活還不如一條鹹魚。有人對奇奇怪怪的大學畢業照頗有微詞,但值得慶倖的是在這個以灰為主色調的社會裏,他們仍然可以保持一份個性至上的情懷。畢竟,寒窗十余載,利己才是動力。

非常識
Francesco Foglia,意大利人,37歲。Foggia在羅馬的大學裏學習了6年,獲得了工業化學的博士學位。他希望能找到一份研究員的工作,但兩年前,他開始了環衛工人的生活。

非常識

門檻越高的大學給你鍍上的金越多

     由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各地方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力度不同等歷史原因,高考地區性的不公平一直為人詬病。在熱傳的視頻《高考天問》中,主持人不斷地拿“清華北大錄取分數線”“清華北大與世界名校的差距”等噱頭向教育制度發難,無論海歸對就業市場造成了怎樣的衝擊,畢業學校越好,就業機會越大,是恒久不變的真理。就連一些私企都明確指出,只招聘“985”高校的畢業生。
       有調查顯示,51%的人認為自己大學什麼都沒學到,將這種心態歸咎於大學所學大多是紙上談兵,並無不妥。恰如前文所述,市面上大多職位並不看重專業出身,從人力資源開發的角度挑選人才,高級一點的用人單位看重的是綜合潛力和素質,業務能力等方面自然是次要的。一塊璞玉和一個雕工精美的磚頭,你會選擇做哪種人呢?

一輩子植根于象牙塔的人並非沒有

     2009年,身為綿陽南山中學學生的黃蛉用甲骨文書寫高考作文,轟動大江南北。可最終的8分作文成績、428分高考成績讓他未能達到三本省控線。但他還是幸運地進入川大錦城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2011年底,黃蛉已于近日破格轉入川大本部深造。
       甲骨文寫作有多大的現實意義和市場?怕是他只能做一輩子埋頭故紙堆的文人,雖説這樣的工作對社會的貢獻微乎其微,但他至少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實現人生價值。在這個逐利的環境之中,醉心於學術者雖不多但仍不可忽視。不少海歸學子重入國內高校任教,既不放棄學術研究,名利雙收也近在眼前,羨煞旁人。

但總歸,大部分人必須走出校門

      前不久有報紙刊出了幾篇今年高考滿分作文,白話的議論文邏輯鬆散材料老套,其中一篇文言文更是只有“之乎者也”的排列組合,空洞無物。滿分作文尚且如此,高中生的文字能力積貧積弱想必不是毫無根據。若是趕鴨子上架般逼迫他們成為學術大家,自然是不公平的。
       雖説目前大學畢業生仍然保有“幹部身份”,但連年的擴招使得這個證書的水分越來越大。一畢業,就失業,再也不是一句玩笑話。畢業聚餐,三杯兩盞一場醉過後,明天的你在哪醒來,都成了問題。有應屆生説:“現在在同學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找工作就是筆試、面試、再筆試(鄙視)。”讀再多的書,在別人的一次“蘿蔔招聘”面前也是徒勞,更別提那麼多十幾歲就參加工作的神童幹部了。而從就業意願上來看,80%多的大學生都想去非公有制單位就業,人山人海面前,乾爹和親爹越發的不夠用了。

非常識
很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後紮根基層,做起了村官,並帶領農民發家致富。

非常識

逆襲成為“高富帥”是很多人的願望

      潘石屹昨天發了一條微博,稱SOHO中國公司某項目的工人日薪300塊,數以億計的大學生中,能賺到這個數目的或許就可以脫離“屌絲”的行列,但如願的人又有多少呢。一份精心包裝的簡歷配以千錘百煉的面試技巧,比一份高分的成績單要可靠得多。
       在一部有關高考的紀錄片中,那群埋頭于書海的高中生面對鏡頭毫不掩飾自己的想法:我要去城裏工作、賺錢、讓媽媽過上好日子。讀書就是為了賺錢,這句話聽上去無比的功利,但又有幾個人不是這麼想的呢?在競爭相對二三線城市公平一些的一線城市,醜小鴨憑藉自己的實力躋身央企、世界500強的劇情每時每刻都在上演;創業成功,一朝華麗轉身成為“高富帥”也大有人在。學習只是為了掌握一種技能,甚至只是一段經歷,我們沒必要對他人的夢想指指點點。那些曾經對韓寒無限鄙視的學生領袖,不也對“美國夢”孜孜不倦嗎?

也有人對成為房奴、車奴不屑一顧

     “閃開,讓我歌唱八十年代”,那個年代為人唸唸不忘,那時的大學生有信念,愛自由,敢於犧牲,那時很少有人對“理想”二字嗤之以鼻。很多人努力工作,僅僅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在畢業之後的幾年內,買房買車、娶妻生子、還貸款。生活小康,大為滿足。但總有人並不喜歡這種安穩的生活,武漢大學一名男生臥底富士康長達28天,寫就一篇調查報道,震驚媒體圈;大學生村官投身農村建設,以奮鬥在基層為樂,理想與責任在大學教育中並不鮮見,以身踐之者寥寥,實可敬。泯然眾人不是什麼壞選擇,至少在那些不把“現實”當做理想的人面前,我們常常保有一份敬意。

不沉淪、不妥協,更不要被現實打敗

    “我一直在想,大學為什麼要把課安排的這麼鬆散然後耗上三年,而不是像中學一樣朝七晚五學上三年就畢業——它就是要這樣,用三年的時間,打磨你銳氣,消耗你的夢想,拆散堅定過的愛情,然後才能放心地把一個足夠圓滑和現實的你,送到社會,婚姻,現實裏。”這段話被無數人轉發、評論,人們無比贊同這個觀點,發現自己早已變成了這個樣子而無力改變。
       大學幾年中乃至畢業之後,你也許會面臨很多壓力,身邊那個一無是處的“二世祖”可能早已保研成功,母親會讓你回到家鄉進國企工作,從名校畢業後你甚至會拿起賣肉的屠刀。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當停止讀書那一剎那,你失去了所有的目標和動力。無論是否入了社團,無論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無論長城內還是長城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真理和底線為何物,當他人對你的人生橫加干涉之時,你才有底氣“説不”。

投票調查

文理之爭,您支持哪一方?

  •  文科,人文素養乃為人之本。
  •  理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
  •  都支持
  •  都不支持

大學所學專業對人生重要嗎?

  •  重要,學以致用總歸是好事情
  •  不重要,人生路不應被專業所限
  •  説不清

投票  查看結果

    活在他人的安排與爭論之中,這樣的大學生活毫無意義,活得“自我”一點,才是人生。

 往期回顧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