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航天科技,天河岸邊夢凡塵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九號”,載人航天事業傾注了中國航天人無數的心血。人們在那遙遠的天河岸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些舉動對於“家裏”的人們影響同樣深遠。透過它,人類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園,航天科技也能改善生活的細微之處,無數的電影、動漫訴説著人類對外太空的想象。探索,是人類文明永恒的話題和選擇。 [詳細]

第293期

  •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 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頻道出品
  • 責編:李漢森

非常識

曾經,航天科技寄託了“大國的榮耀”

     航天科技耗資巨大,沒有強大的國力作為支撐,很難想象人類可以取得如今般的成就。1957年,林登•約翰遜曾在民主黨會議上説:“我們現在捲入或必須參與的緊急競賽,不僅僅是擁有遠程彈道導彈的競賽⋯⋯這是比任何超級武器都重要的競賽。它決定了一種統治整個地球乃至太空的無上地位。”美蘇之間在登月項目上的競爭,就可以看作是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需要,1958年8月美國第一次發射了“開拓”者月球站;9月,蘇聯發射“東方—1”號月球站,但兩國的發射均告失敗。1961年,前蘇聯航天員加加林完成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其後,兩國都將重心轉向“如何把人送人太空”。
       美國不惜散盡“萬貫家産”:航天工業的巨頭波音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和羅克韋爾公司得到源源不斷的鉅額資金,力爭在1970年之前將美國人送上月球;蘇聯也計劃在1968年將兩名宇航員送上月球,其中一人要在月球上實現行走。美國在“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後,也派宇航員在月面上安置了美國國旗,同時宣稱,“月球屬於全人類”。
       時至今日,航天科技水平仍然是國力強弱的代表,雖然航天科技的發展總是夾雜著政治的因素,但人類為科技發展做出的重大努力,卻是無論何時都不應被忽視的。科學無國界,航天科技的魅力也足以強大到讓人忘卻國家之間的糾紛。

今天,普通人對它的興趣愈發濃烈

    火箭的熊熊烈焰燒掉的都是鈔票,説這行能賺錢,很多人都不屑一顧。但偏偏有著這樣的人,把曾經“大國間的遊戲”變成了一個能賺大錢的生意。2002年,穆斯克帶著自己的一億美元和一票熱血工程師成立了SpaceX。在美國政府對私人航天的技術開放政策和小額支持性訂單的幫助下,SpaceX逐漸成長起來。2012年,5月22日淩晨3點44分,獵鷹-9號火箭成功運送龍號飛船升空並對接國際空間站。
       獵鷹-9搭載龍號飛船的單次報價是1.33億美元——航天飛機則是單次5億美元,獵鷹-1的單次發射報價僅為670萬美元。商人趨利,為了省錢,SpaceX無所不用其極。負責打撈飛船的外包商選擇就是一例:雇傭一家專業的火箭打撈公司一次的報價大約25萬美元,但SpaceX選擇了一家非專業卻也擁有敏感設備打撈能力的公司——一次報價6萬美元。
       普通人面對太空,不再望而卻步,而是勇敢挑戰,航天將人類文明帶離地球越來越遠的同時,航天科技帶來的利好與人類生存狀況的改善越來越近。

非常識
"反重力跑步機"採用NASA"氣壓調節技術",模擬太空氣壓狀態,在普通的跑步機外面加了一個密封塑料套,將裏面空氣抽出,形成人造的接近真空狀態。姚明腿部受傷後火箭隊為加速其康復,重金買下NASA為空間站研製“反重力跑步機”。

非常識

遠距離“監視”,航天讓人們更懂地球

     “神六”總設計師王永志曾統計載人航天所涉及的科技領域:“載人航天工程涉及近代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航天醫學、空間科學等學科,以及通信、遙感、新能源、新材料、微電子、光電子等。”航天無異於人類科技發展的一支強心劑,在了解太空的同時,人們更想“看清”自己的家園。
       資源衛星,可以幫助人們了解礦藏分佈,水資源的情況,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沙漠侵蝕的狀況;美國航天局建造衛星,讓人們觀察外部空間。後來,利用這種衛星技術,衛星電話應運而生,全球每天有200顆左右的通信衛星在運轉為我們提供跨國衛星通話等服務;氣象衛星主導著天氣預報,靜止氣象衛星,相對地面是靜止的,在36000公里高的地方,每半個小時傳一副雲圖下來,將大氣層的各種變化展現給所有人。

飛入尋常人家,航天科技的影響細緻入微

     方便麵蔬菜包中的脫水蔬菜,將蔬菜中所含過多水分脫去,而鮮菜中所含葉綠素和維生素仍能保存,這樣一來便於貯存、保管、運輸出售。為了讓航天員吃上蔬菜,“阿波羅”計劃中率先採用了這種技術。
       現實之中,航天對於生活微妙的影響隨處可見。“記憶海綿”也稱為“太空海綿”,最早由美國太空總署開發,為宇航員進行太空旅行而設計的支撐和保護墊。現在,記憶海綿逐漸使用於醫療床墊。“阿波羅”登月計劃中,CT機是為提高月球照片清晰度而做的計算機圖片增強技術而發明的。如今成為了全世界各個醫院使用的用於醫療檢查的普通設備。
       關鍵時刻,航天科技也可以拯救生命,2001年7月美國實施了首例人造心臟移植手術,其技術就是取自航天飛機的燃料泵技術。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也越發意識到航天科技的“現實意義”,與政治、意識形態無關,最終將惠及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才是它最為重要的意義。

非常識
2010年12月,龍號太空飛船作為世界首次私人太空飛行發射升空進入軌道。在測試飛行中,太空飛船模擬了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所需要的一些操作和演練。龍號太空飛船發射于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在環繞地球2周後,隨後幾小時空降至太平洋距離墨西哥海岸500英里處。

非常識

太空文化激發著人們飛向遠方的慾望

      電影《調皮小子闖火星》裏的宇航員在美國國旗丟失的情況下,脫下自己印有國旗的內褲懸挂在旗桿之上,隨風飄揚,並向其敬禮致意。宇宙這塊舞臺,總是能給人帶來無限的創造力。太空熱把“太空文化”從少數科學家向大眾普及,從音樂到影視,再到商業廣告、動漫周邊,太空世界逐漸成為大眾文化中一個象徵性的魅力符號。
       科幻小説《三體》就將大量的筆墨投在了描寫人類未來進入太空後的軍事、科技狀況之上;從《星際迷航》、《ET》到《銀河系漫遊指南》,好萊塢幾乎每年都會推出幾部耗資巨大的太空題材影片;《銀河鐵道999》、《高達00》等動漫也將人類帶向了更遠的太空。作品中,人們構建出了一個又一個宇宙世界,這些構建存於人們的想象之中,天河的彼岸究竟是什麼樣子,那些航天器帶回的訊息這一代人註定無法等到,所以人們才無比地熱衷於時空跳躍、光速飛行的橋段。想象力也是創造力,以渺小的身軀去探索宏大的宇宙,人們從未停下腳步。

航天科技推動著年幼的人類持續進步

     在《三體》之中,人類苦心經營、看似無堅不摧的艦隊國際,在三體世界的簡單攻擊面前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即潰。這雖然是小説中的想象,但面對宇宙眾多的未解之謎,人類現今的種種嘗試仍舊處於咿咿學語的階段。無論是送宇航員上火星還是運用航天科技修造CT機,都代表著人類的進步。
       據新華網報道,歐洲航天局計劃在月球上打造一座“末日方舟”。這座方舟包含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和人類文明,一旦地球面臨被巨大的小行星或核戰摧毀的危險時,它就會被激活。對人類文明能夠負責的只有我們自己,探索、征服、亦或是防禦,航天科技的每一小步,都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步。

投票調查

您對私人航天怎麼看?(可多選)

  •  振奮,人類應該對未知世界進行探索
  •  期待,私人航空更為自由
  •  無聊,科技實力弱或是硬傷
  •  質疑,私人航天能否真的稱得上航天
  •  其他

您最關心“神九”的是?

  •  會進行哪些科學實驗
  •  如何與天宮一號對接
  •  中國首位女宇航員
  •  宇航員在飛船內的生活
  •  其他

投票  查看結果

    人類太小,宇宙太大;生命太短,時間太長;思緒太慢,光速太快;我們知道的太少,要做的太多。

 往期回顧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